基本介紹
- 書名:二戰蘇聯海軍史
- 又名:The History of the Soviet Navy in World War II
- 作者:吳榮華
- ISBN:9787511525314
- 類別:人文社科
- 頁數:446頁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5月1日
- 開本:16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海上紅色風暴——權威解讀二戰蘇聯海軍的功過沉浮!
每一場戰鬥,每一艘戰艦……詳解蘇聯海軍四大艦隊發展歷程!
直剖歷史,重讀檔案,冷眼看喧囂。記錄蘇聯海軍被陸軍光環掩蓋的赫赫戰績。
系統詳實的史料數據:艦艇資料、傳奇部隊、建制檔案、戰略部署、戰役歷程、戰利戰損……
每一場戰鬥,每一艘戰艦……詳解蘇聯海軍四大艦隊發展歷程!
直剖歷史,重讀檔案,冷眼看喧囂。記錄蘇聯海軍被陸軍光環掩蓋的赫赫戰績。
系統詳實的史料數據:艦艇資料、傳奇部隊、建制檔案、戰略部署、戰役歷程、戰利戰損……
本書參閱了國內外大量研究專著及期刊文章,書中提供了主要參戰艦艇介紹、詳細的實力與作戰損失表、戰略戰術評估等珍貴資料,並記錄了海軍參加的各種類型戰役戰鬥(基地保衛戰、海岸炮兵作戰、潛艇作戰、海軍航空兵作戰、登入作戰、破交與保交戰等),並輔以詳實的細節描述。讀者們可以從本書大量可考歷史數據中,客觀了解蘇聯海軍各大艦隊的發展歷程,以及各時期主要建軍、作戰思想。
作者簡介
吳榮華,上海人,自幼對軍事歷史、軍事理論、軍事人物、武器裝備等都懷有較濃厚興趣,其中尤喜軍事歷史,特別是對二戰蘇德戰場主題鑽研頗深。先後在《艦載武器軍事評論》、《航空世界》和《海陸空天慣性世界》等雜誌發表文章10餘篇,內容涉及二戰蘇聯海軍戰史、蘇聯海軍理論與思想、二戰蘇軍作戰、印巴海軍、越南空軍等。
圖書目錄
代前言 二戰前的蘇聯海軍發展
序章 蘇聯海軍思想發展史
第一章 風雨紅旗 二戰中的紅旗波羅的海艦隊
最初的歲月
最初的防禦
列寧格勒遠郊
保衛列寧格勒
封鎖與反封鎖
突破封鎖
勝利反攻
最後的戰鬥
第二章 海島紅旗 二戰中的紅旗黑海艦隊
歷史的回顧
戰前的洗禮
嚴酷的局面
塞瓦斯托波爾
英雄城
保衛高加索
新羅西斯克—塔曼
刻赤登入
解放克里木
挺進東南歐
第三章 冰海紅旗 二戰中的紅旗北方艦隊
戰前小史
嚴峻的日子
不斷的打擊
繼續的作戰
走向勝利
最後的勝利
第四章 漫漫紅旗 二戰中的紅旗太平洋艦隊
歷史淵源
內戰與重建
朝鮮沿岸與松花江上
千島群島戰役
附章 江河區艦隊發展史
附錄
二戰蘇聯海軍獲得近衛稱號的部隊與艦艇
二戰蘇聯海軍獲得勳章的部隊與艦艇
二戰蘇聯海軍獲得榮譽稱號的部隊
蘇聯海軍二戰前實力
二戰蘇聯海軍大事記
二戰蘇聯海軍領導人員名單
二戰蘇聯海軍主要艦艇介紹
二戰蘇聯海軍實力與損失情況
二戰蘇聯海軍戰利品
海軍常用語、縮略語俄漢對照表
參考文獻
後記
序章 蘇聯海軍思想發展史
第一章 風雨紅旗 二戰中的紅旗波羅的海艦隊
最初的歲月
最初的防禦
列寧格勒遠郊
保衛列寧格勒
封鎖與反封鎖
突破封鎖
勝利反攻
最後的戰鬥
第二章 海島紅旗 二戰中的紅旗黑海艦隊
歷史的回顧
戰前的洗禮
嚴酷的局面
塞瓦斯托波爾
英雄城
保衛高加索
新羅西斯克—塔曼
刻赤登入
解放克里木
挺進東南歐
第三章 冰海紅旗 二戰中的紅旗北方艦隊
戰前小史
嚴峻的日子
不斷的打擊
繼續的作戰
走向勝利
最後的勝利
第四章 漫漫紅旗 二戰中的紅旗太平洋艦隊
歷史淵源
內戰與重建
朝鮮沿岸與松花江上
千島群島戰役
附章 江河區艦隊發展史
附錄
二戰蘇聯海軍獲得近衛稱號的部隊與艦艇
二戰蘇聯海軍獲得勳章的部隊與艦艇
二戰蘇聯海軍獲得榮譽稱號的部隊
蘇聯海軍二戰前實力
二戰蘇聯海軍大事記
二戰蘇聯海軍領導人員名單
二戰蘇聯海軍主要艦艇介紹
二戰蘇聯海軍實力與損失情況
二戰蘇聯海軍戰利品
海軍常用語、縮略語俄漢對照表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代前言:二戰前的蘇聯海軍發展
十月革命成功後不久,1917年11月7日(11月20日)新政權組成了最高海軍委員會。之後,列寧在1918年1月28日簽署了組建工農紅軍的命令,不久又於2月11日簽署了組建工農紅海軍的命令。此後的2月22日建立了海軍人民委員部,而參加過彼得格勒起義的德邊科則成為了首任海軍人民委員。
新政權建立之初,原先的俄羅斯海軍還是留下了不錯的基礎。根據統計,1917年秋,俄羅斯海軍共有18萬人,擁有各類艦船1100餘艘,主要部署在波羅的海。年輕的蘇維埃政權在其誕生之初就感受到了出海口對於自身的重要性。雖然從沙俄手中接收過來的海軍實力不可謂不強,但在干涉軍海上方向大規模的封鎖下,基本無所發揮。除了波羅的海艦隊冒死轉移,通過著名的“冰上撤退”,得以保存未來紅海軍的基礎外,其餘的海軍艦隊由於原先的海軍基地多被國外干涉軍占領,因而其命運是要么自沉要么艦船被對方俘獲。
國內戰爭結束後,面對損失殆盡的海軍殘部,蘇聯政府決心重建海軍。1921年3月召開的蘇共十大為紅海軍的恢復與有計畫地發展奠定了基礎:
“……根據蘇維埃共和國總的形勢和物資資源,必須採取措施重建和加強紅海軍……”
到了當年年底,紅海軍總噸位已經接近35萬噸,但相當一部分艦艇由於各種原因無法編入現役。
1922年,根據當時國家的實際狀況,大多數舊艦的修復和續建工作被迫停止,使得海軍艦船總噸位下降到8.2萬噸。這樣,到1924年年底,紅海軍編成中擁有2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5艘布雷艦、18艘掃雷艦、2艘護衛艦、14艘潛艇等。而海軍的指揮也劃歸陸海軍人民委員部(即後來的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領導,在該人民委員部中設有蘇聯海軍局(後於1926年改為工農紅軍海軍局)。
1925年的蘇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國家的中心任務:
“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以保證蘇維埃國家的經濟獨立,鞏固蘇聯國防,創造社會主義在蘇聯勝利的必要條件。”
在此之後,海軍的戰鬥艦艇與輔助艦船修復和服役數量大大增加。
1926年作出的規劃計畫要全部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末已開始建造的艦艇(續建2艘巡洋艦,修復1艘戰列艦,續建和修復4艘驅逐艦),並建造出第一批蘇聯的艦艇,主要有Д型即“十二月黨人”級潛艇(建造12艘),“颶風”級護衛艦(建造18艘)和實驗性魚雷艇(建造36艘)。
1928年5月,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指示,一旦發生戰爭,海軍需完成以下基本任務:支援在瀕海方向作戰的陸軍;與陸軍共同保衛海岸、基地和沿海政治經濟中心;破壞敵人海上交通線。這次會議還決定:
海軍的發展應力求能適應未來戰爭中我海戰區作戰的性質,把水面艦艇與潛艇、海岸防禦部隊、水雷陣地防禦及海軍航空兵結合起來使用。
之後,由於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1930年的蘇共十六大再次強調:
“必須進一步鞏固蘇聯國防,加強陸、海、空軍威力。”
而新的《艦艇建造規劃(1929-1933年)》也在1929年2月4日由勞動和國防委員會批准。除了規定建造潛艇、護衛艦和魚雷艇外,規劃還作出了建造內河炮艇、小型獵潛艇和驅逐領艦,同時大修和改裝3艘戰列艦,續建1艘巡洋艦等的決定。
這期間,蘇聯海軍的戰役戰術訓練主要停留在保衛沿岸地區,給海軍配屬了水雷火炮陣地,打算從這些陣地用水面艦艇、航空兵和海岸炮兵對敵人實施主要打擊。為了增大對敵人火力摧毀的深度,還計畫使用部署在水雷障礙前面的潛艇。
根據蘇軍統計,截止1928年,共修復3艘戰列艦,完工3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7艘淺水重炮艦和13艘潛艇等。
之後,1930年頒布的《工農紅軍海軍戰鬥條令》總結了當時蘇聯海軍學術發展的成果,全文貫穿著海軍各種兵力與陸軍協調作戰的思想。條令的各項原則超出了戰術範圍,包括了當時海軍戰役學理論研究的某些原則。條令中強調指出:
“工農紅軍海軍是紅軍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與紅軍並肩保衛勞動人民的利益。它應隨時準備堅決勇敢地投入保衛蘇聯海岸的對敵鬥爭,支援陸軍部隊作戰,並從海上和江河湖泊方向為它們提供保障。”
1933年7月,勞動和國防委員會通過了“關於1933-1938年海軍建造規劃”的決議,規劃建造主要艦艇為8艘巡洋艦、50艘驅逐領艦與驅逐艦和169艘潛艇。
隨著蘇聯工業化的進程,逐漸到了可以真正建設海軍的階段。這一標誌就是1937年12月30日,成立全蘇聯海軍人民委員部及其作戰指揮機關——海軍總參謀部(之前的1937年3月組建了工農紅軍海軍司令部)的決議通過。
1938年1月1日,海軍航空兵脫離空軍建制併入海軍編制。同年3月13日,成立了蘇聯海軍軍事委員會。海軍人民委員部有自己的預算,有採購物資器材的經費和向工業部門訂貨的計畫。
1938年2月3日,海軍人民委員斯米爾諾夫在《真理報》上公開了蘇軍建設遠洋海軍的思想,而根據海軍部長B.M.奧爾洛夫1936年6月修訂的規劃,到1947年海軍將擁有戰列艦24艘、戰列巡洋艦22艘、輕型巡洋艦20艘、驅逐艦182艘、潛艇344艘。
1939年召開的蘇共十八大再次強調必須全力加強紅軍和紅海軍的戰鬥威力。艦船建造規劃中預計在第三個五年計畫(1938-1942年)中建造出蘇聯第一批戰列艦,其威力要大於當時資本主義國家建造的戰列艦,還要建造戰列巡洋艦(蘇稱之為重型巡洋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等,與前次規劃不同,這次規劃的重點是各艦隊建造水面艦艇。
事實上,在1936年底海軍會議上,各艦隊司令都主張建設潛艇部隊,對於水面艦隻,各人觀點不一:太平洋艦隊認為需要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等;黑海艦隊認為需要巡洋艦和驅逐艦,並更多地需要魚雷艇;伊薩科夫與加利爾則主張建造航空母艦。
不久,蘇聯在1938年5月恢復了軍銜,授予Л.M.加利爾、И.C.伊薩科夫、H.Г.庫玆涅佐夫海軍上將軍銜,授予時任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的B. Ф.特里布茨與太平洋艦隊司令И.C.尤馬舍夫海軍中將軍銜。同時在1939年6月22日確定了海軍節,即每年七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而戰前的1937年,鑒於海軍實力的變化以及海軍思想的轉變,紅海軍暫行戰鬥條令宣布生效。該條令規定各艦隊首要任務是阻止敵登入兵在領土登入,保衛大的工業中心和行政中心,防止敵海上突擊的破壞。第二個任務是支援在沿岸地帶實施防禦和進攻的陸軍。此外,還應破壞敵交通線,對其基地和沿岸軍事工業目標實施突擊。
蘇德戰爭爆發前,除了繼承的前沙俄舊式艦艇外,蘇聯海軍在1930-1941年間一共服役了4艘巡洋艦、7艘驅逐領艦、30艘驅逐艦、18艘護衛艦、38艘掃雷艦、1艘布雷艦、8艘淺水重炮艦、206艘潛艇(大型34艘、中型94艘、小型78艘)、477艘各種艇船。
此時的蘇聯海軍擁有4個艦隊(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和5個區艦隊(北太平洋區艦隊、紅旗阿穆爾河區艦隊、裏海區艦隊、多瑙河區艦隊和平斯克區艦隊),裝備各型主要作戰艦艇276艘,其中戰列艦3艘、巡洋艦8艘、驅逐領艦7艘、驅逐艦52艘、潛艇218艘,此外還有護衛艦22艘、淺水重炮艦21艘、炮艦5艘、布雷艦18艘、布網艦4艘、掃雷艦80艘、作戰快艇477艘(魚雷艇269艘、裝甲艇近百艘、獵潛艇77艘、掃雷艇53艘以上、護衛艇18艘以上等)。同時,還在建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2艘、巡洋艦10艘、驅逐領艦2艘、驅逐艦45艘、護衛艦15艘、掃雷艦25艘、淺水重炮艦6艘、潛艇91艘(大型12艘、中型46艘、小型33艘)、獵潛艦12艘、布網艦10艘等。當時蘇軍軍艦的建造思想是優先建造戰時不可能投產的主要艦種,認為護衛艦、掃雷艦以及其他輔助船隻戰時可以動員或者改裝民船來補充。
對於戰爭爆發前蘇聯海軍的戰鬥力,庫茲涅佐夫曾經給予了真實的評價:
“總之,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建立一支大海軍,並用各種最新式的兵器裝備我海軍的兵力,但我們的海軍仍然是有戰鬥力的,有充分的決心與其他軍種並肩保衛祖國。我們準備以潛艇、水面艦艇、航空兵和海岸防禦部隊協調一致的突擊去迎擊敵人。在艦隊的組織上,也體現了契約使用各種兵力的意圖。我們建立了由不同艦艇組成的分艦隊和艦艇隊等機動編隊。我們那時就所負戰役戰術任務組建編隊,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按艦種編隊……”
十月革命成功後不久,1917年11月7日(11月20日)新政權組成了最高海軍委員會。之後,列寧在1918年1月28日簽署了組建工農紅軍的命令,不久又於2月11日簽署了組建工農紅海軍的命令。此後的2月22日建立了海軍人民委員部,而參加過彼得格勒起義的德邊科則成為了首任海軍人民委員。
新政權建立之初,原先的俄羅斯海軍還是留下了不錯的基礎。根據統計,1917年秋,俄羅斯海軍共有18萬人,擁有各類艦船1100餘艘,主要部署在波羅的海。年輕的蘇維埃政權在其誕生之初就感受到了出海口對於自身的重要性。雖然從沙俄手中接收過來的海軍實力不可謂不強,但在干涉軍海上方向大規模的封鎖下,基本無所發揮。除了波羅的海艦隊冒死轉移,通過著名的“冰上撤退”,得以保存未來紅海軍的基礎外,其餘的海軍艦隊由於原先的海軍基地多被國外干涉軍占領,因而其命運是要么自沉要么艦船被對方俘獲。
國內戰爭結束後,面對損失殆盡的海軍殘部,蘇聯政府決心重建海軍。1921年3月召開的蘇共十大為紅海軍的恢復與有計畫地發展奠定了基礎:
“……根據蘇維埃共和國總的形勢和物資資源,必須採取措施重建和加強紅海軍……”
到了當年年底,紅海軍總噸位已經接近35萬噸,但相當一部分艦艇由於各種原因無法編入現役。
1922年,根據當時國家的實際狀況,大多數舊艦的修復和續建工作被迫停止,使得海軍艦船總噸位下降到8.2萬噸。這樣,到1924年年底,紅海軍編成中擁有2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5艘布雷艦、18艘掃雷艦、2艘護衛艦、14艘潛艇等。而海軍的指揮也劃歸陸海軍人民委員部(即後來的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領導,在該人民委員部中設有蘇聯海軍局(後於1926年改為工農紅軍海軍局)。
1925年的蘇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國家的中心任務:
“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以保證蘇維埃國家的經濟獨立,鞏固蘇聯國防,創造社會主義在蘇聯勝利的必要條件。”
在此之後,海軍的戰鬥艦艇與輔助艦船修復和服役數量大大增加。
1926年作出的規劃計畫要全部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末已開始建造的艦艇(續建2艘巡洋艦,修復1艘戰列艦,續建和修復4艘驅逐艦),並建造出第一批蘇聯的艦艇,主要有Д型即“十二月黨人”級潛艇(建造12艘),“颶風”級護衛艦(建造18艘)和實驗性魚雷艇(建造36艘)。
1928年5月,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指示,一旦發生戰爭,海軍需完成以下基本任務:支援在瀕海方向作戰的陸軍;與陸軍共同保衛海岸、基地和沿海政治經濟中心;破壞敵人海上交通線。這次會議還決定:
海軍的發展應力求能適應未來戰爭中我海戰區作戰的性質,把水面艦艇與潛艇、海岸防禦部隊、水雷陣地防禦及海軍航空兵結合起來使用。
之後,由於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1930年的蘇共十六大再次強調:
“必須進一步鞏固蘇聯國防,加強陸、海、空軍威力。”
而新的《艦艇建造規劃(1929-1933年)》也在1929年2月4日由勞動和國防委員會批准。除了規定建造潛艇、護衛艦和魚雷艇外,規劃還作出了建造內河炮艇、小型獵潛艇和驅逐領艦,同時大修和改裝3艘戰列艦,續建1艘巡洋艦等的決定。
這期間,蘇聯海軍的戰役戰術訓練主要停留在保衛沿岸地區,給海軍配屬了水雷火炮陣地,打算從這些陣地用水面艦艇、航空兵和海岸炮兵對敵人實施主要打擊。為了增大對敵人火力摧毀的深度,還計畫使用部署在水雷障礙前面的潛艇。
根據蘇軍統計,截止1928年,共修復3艘戰列艦,完工3艘巡洋艦、17艘驅逐艦、7艘淺水重炮艦和13艘潛艇等。
之後,1930年頒布的《工農紅軍海軍戰鬥條令》總結了當時蘇聯海軍學術發展的成果,全文貫穿著海軍各種兵力與陸軍協調作戰的思想。條令的各項原則超出了戰術範圍,包括了當時海軍戰役學理論研究的某些原則。條令中強調指出:
“工農紅軍海軍是紅軍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與紅軍並肩保衛勞動人民的利益。它應隨時準備堅決勇敢地投入保衛蘇聯海岸的對敵鬥爭,支援陸軍部隊作戰,並從海上和江河湖泊方向為它們提供保障。”
1933年7月,勞動和國防委員會通過了“關於1933-1938年海軍建造規劃”的決議,規劃建造主要艦艇為8艘巡洋艦、50艘驅逐領艦與驅逐艦和169艘潛艇。
隨著蘇聯工業化的進程,逐漸到了可以真正建設海軍的階段。這一標誌就是1937年12月30日,成立全蘇聯海軍人民委員部及其作戰指揮機關——海軍總參謀部(之前的1937年3月組建了工農紅軍海軍司令部)的決議通過。
1938年1月1日,海軍航空兵脫離空軍建制併入海軍編制。同年3月13日,成立了蘇聯海軍軍事委員會。海軍人民委員部有自己的預算,有採購物資器材的經費和向工業部門訂貨的計畫。
1938年2月3日,海軍人民委員斯米爾諾夫在《真理報》上公開了蘇軍建設遠洋海軍的思想,而根據海軍部長B.M.奧爾洛夫1936年6月修訂的規劃,到1947年海軍將擁有戰列艦24艘、戰列巡洋艦22艘、輕型巡洋艦20艘、驅逐艦182艘、潛艇344艘。
1939年召開的蘇共十八大再次強調必須全力加強紅軍和紅海軍的戰鬥威力。艦船建造規劃中預計在第三個五年計畫(1938-1942年)中建造出蘇聯第一批戰列艦,其威力要大於當時資本主義國家建造的戰列艦,還要建造戰列巡洋艦(蘇稱之為重型巡洋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等,與前次規劃不同,這次規劃的重點是各艦隊建造水面艦艇。
事實上,在1936年底海軍會議上,各艦隊司令都主張建設潛艇部隊,對於水面艦隻,各人觀點不一:太平洋艦隊認為需要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等;黑海艦隊認為需要巡洋艦和驅逐艦,並更多地需要魚雷艇;伊薩科夫與加利爾則主張建造航空母艦。
不久,蘇聯在1938年5月恢復了軍銜,授予Л.M.加利爾、И.C.伊薩科夫、H.Г.庫玆涅佐夫海軍上將軍銜,授予時任波羅的海艦隊司令的B. Ф.特里布茨與太平洋艦隊司令И.C.尤馬舍夫海軍中將軍銜。同時在1939年6月22日確定了海軍節,即每年七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而戰前的1937年,鑒於海軍實力的變化以及海軍思想的轉變,紅海軍暫行戰鬥條令宣布生效。該條令規定各艦隊首要任務是阻止敵登入兵在領土登入,保衛大的工業中心和行政中心,防止敵海上突擊的破壞。第二個任務是支援在沿岸地帶實施防禦和進攻的陸軍。此外,還應破壞敵交通線,對其基地和沿岸軍事工業目標實施突擊。
蘇德戰爭爆發前,除了繼承的前沙俄舊式艦艇外,蘇聯海軍在1930-1941年間一共服役了4艘巡洋艦、7艘驅逐領艦、30艘驅逐艦、18艘護衛艦、38艘掃雷艦、1艘布雷艦、8艘淺水重炮艦、206艘潛艇(大型34艘、中型94艘、小型78艘)、477艘各種艇船。
此時的蘇聯海軍擁有4個艦隊(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和5個區艦隊(北太平洋區艦隊、紅旗阿穆爾河區艦隊、裏海區艦隊、多瑙河區艦隊和平斯克區艦隊),裝備各型主要作戰艦艇276艘,其中戰列艦3艘、巡洋艦8艘、驅逐領艦7艘、驅逐艦52艘、潛艇218艘,此外還有護衛艦22艘、淺水重炮艦21艘、炮艦5艘、布雷艦18艘、布網艦4艘、掃雷艦80艘、作戰快艇477艘(魚雷艇269艘、裝甲艇近百艘、獵潛艇77艘、掃雷艇53艘以上、護衛艇18艘以上等)。同時,還在建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2艘、巡洋艦10艘、驅逐領艦2艘、驅逐艦45艘、護衛艦15艘、掃雷艦25艘、淺水重炮艦6艘、潛艇91艘(大型12艘、中型46艘、小型33艘)、獵潛艦12艘、布網艦10艘等。當時蘇軍軍艦的建造思想是優先建造戰時不可能投產的主要艦種,認為護衛艦、掃雷艦以及其他輔助船隻戰時可以動員或者改裝民船來補充。
對於戰爭爆發前蘇聯海軍的戰鬥力,庫茲涅佐夫曾經給予了真實的評價:
“總之,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建立一支大海軍,並用各種最新式的兵器裝備我海軍的兵力,但我們的海軍仍然是有戰鬥力的,有充分的決心與其他軍種並肩保衛祖國。我們準備以潛艇、水面艦艇、航空兵和海岸防禦部隊協調一致的突擊去迎擊敵人。在艦隊的組織上,也體現了契約使用各種兵力的意圖。我們建立了由不同艦艇組成的分艦隊和艦艇隊等機動編隊。我們那時就所負戰役戰術任務組建編隊,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按艦種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