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徐真君

二徐真君

二徐真君,中國道教之神。 為民間所崇奉的神祗。一名徐知證,一名為徐知諤,五代時(南)吳國權臣徐溫第五、第六子。徐溫死後,其養子徐知誥(南唐烈祖李昪)代楊氏(吳)稱帝,建立南唐後,二人封江王、饒王,逝世時分別年四十三(947年)、三十五歲(939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二徐真君
  • 國籍:中國
  • 民族:神
  • 信仰:道教
  • 一名徐知證
  • 一名徐知諤
二徐事跡,二徐成神經歷與靈濟宮興衰,關於道教造神(小編總結),

二徐事跡

據《明大政纂要》記載:(二徐)曾率兵入閩(福建)平定盜亂,且不擾民,於是閩人感二人功德,於閩縣鰲峰龍湫之北(在今福州閩侯縣青圃村)立生祠祀之,並且“累著靈應”。《晉安逸志》亦說:有曾甲者,居金鰲峰下灌園,園中有破祠。神嘗棲箕,自稱:“兄弟二人,南唐徐知誥之弟知證、知諤也。晉開福二年率師入閩,秋毫無犯,閩人祀我於此。”自是書符療病,驗若影響。就這樣,徐氏兄弟聲名日著,有了神靈之名。
但《蟫窠別志》的考證卻與前面頗有出入,並結合《南唐書》就能得出比較真實的結論: 二徐為一代權臣徐溫最小的兩個兒子(徐溫共有六子),自幼嬌生慣養,及至南唐建國後,知諤“鎮潤州,兼中書令”,同時封饒王,後進封梁王,是個“好珍異物,所蓄不可計”的“狎昵小人”,並常與身邊的人講:“人生七十為大限,吾生長王家,窮極歡樂,一日可敵世人二日,年三十五其死乎!”結果得嘗所願,三十五歲就死了,他也全當自己活了七十歲。而他的五哥徐知證亦是囂張跋扈之輩,南吳時知證曾任歷州刺史,還做到節度使。南唐代吳後封江王,後改魏王,烈祖李昪死後,“元宗(即南唐中宗李璟)嗣位,尤見尊禮,內宴用家人禮,起舞拜跪為壽,知證亦以叔父自處,無所讓”,從對待侄皇帝的傲慢態度上可見其人品之一斑。二人顯靈時曾說過於晉開福二年(公元946年)率師入閩,但史書上卻記載徐知諤於升元(烈祖李昪年號)三年(公元939年)五月暴斃,唯知證死時正好是晉開福三年,可與傳說中二人同年相繼死(化)去又相去甚遠。且南唐出兵閩國福建)的有關史籍中並沒有二人領軍的記載。

二徐成神經歷與靈濟宮興衰

清人周在浚的《南唐書注》中有段關於二人成神的神話:
“二人(指二徐)嘗平閩,閩人愛戴,相率建生祠山北,圖像奉人。一日謂眾曰:不忍汝違,來歲當別。及期相繼化去。未幾,神降於人,言並奉上帝列職斗官,以佑下土。於是閩人立靈濟廟祀人。”
由此可見,二徐成神的經過非常的簡單:平亂→立祠→死後升仙被封斗官派到凡間,進展“神速”短短一年就一步到位。成神之後,曾得到宋、元兩代政權的認可,但二徐的影響力並不大,只局限閩地福州一帶。二徐真正成為“道家顯神”是在明朝時,據《晉安逸志》載:“(接前面有曾甲者……驗若影響之言)永樂間,成祖北征不豫,詔曾甲入侍,運箕有驗,遂封為真人,敕有司建廟。”曾甲,人稱曾神孫,或作曾辰孫,明成化前後時靈濟廟廟祝,精丹藥之術,永樂十四年(1416年)他以二徐的名義治好了永樂帝朱棣(北伐途中)的疾病。皇帝龍顏大悅,於永樂十五年,封二徐為金闕真人、玉闕真人,次年又把二位真人進封為“真君”。永樂之後幾代皇帝也對二徐非常重視,明憲宗更是加封二徐為金闕、玉闕上帝。
是真神就要配大廟,朱棣加封二徐並派專使從福州函香迎請神像入京,於宮城西南大興土木,建道觀奉祀,稱作洪恩靈濟宮,規模龐大,“雄偉軒敞,不下宮掖”,被列為“京師九廟”之一,每逢正旦冬至聖節等大日子,禮部都有高官前來祭祀,明憲宗時靈濟宮再度擴建。朱棣同時下旨重建閩縣(今閩侯縣)金鰲山(青圃)供奉二徐的靈濟祖廟,建成後,作《御製洪恩靈濟宮碑》記述二真君事跡,並定期遣使祭祀、送換衣袍,還設專職官員以掌其事。隨後,福州各地亦紛紛建起真君廟。二徐由此聲名大震,從地方民間小神一躍成為皇家供奉的“顯神”,至崇禎帝時,朱家王朝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朱由檢還是命道士真人在靈濟宮大行章醮之舉。
崇禎二年(1629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二徐到底是沒能庇佑對他們愛戴有加的大明皇帝,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明朝就此滅亡。到了清代,滿清皇帝不再信仰道教,二徐真君的地位一落千丈,風光不再。北京的靈濟宮更是被另作它用,至今不復存在,只剩現今由其音訛稱而來的“靈境胡同”。唯有閩侯青圃靈濟宮在幾度衰落後於1988年之後重新修葺,香火尚存。

關於道教造神(小編總結)

自從道教在中國出現後,歷代道士就開始其延續至今的造神運動,本土宗教的特點之一就是善於發現並引導民間信仰,以取得統治者的重視,因此比較功利化,許多時候不免過於輕率。但道教之所以能中國興起、發展壯大,並歷經千年不衰,正是因為它極強的適應性和滲透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