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棗丸《備急千金要方》

乾棗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名見《外台秘要》卷二。具有補胃,清熱,攝涎,益氣生津,利咽開音之功效。主治傷寒熱病後,口乾喜唾,咽痛。①《千金方》:傷寒熱病後,口於喜唾.咽痛。②《重訂通俗傷寒論》:病後喜唾,因於胃虛有熱者。適用於傷寒熱病後,口乾多唾,咽癢咽痛;今可用於慢性咽炎。

基本介紹

  • 名稱:乾棗丸《備急千金要方》
  • 別名:烏梅北棗丸(《重訂通俗傷寒論》)
  • 組成:大棗、烏梅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大棗二十枚,烏梅十枚。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藥合搗,煉蜜為丸,如杏核大。含咽其汁。
2.現代用法:將乾棗、烏梅搗爛如泥,加蜂蜜少許調和均勻,製成杏核大小的丸子備用。每次取2丸,含化慢咽,每日數次。

功用

補胃,清熱,攝涎。益氣生津,利咽開音。

主治

傷寒熱病後,口乾喜唾,咽痛。?①《千金方》:傷寒熱病後,口於喜唾.咽痛。②《重訂通俗傷寒論》:病後喜唾,因於胃虛有熱者。適用於傷寒熱病後,口乾多唾,咽癢咽痛;今可用於慢性咽炎。

方義

傷寒熱病,最易耗氣傷津,故病後可致氣津兩虧,而見口乾、喜唾、咽痛之症。方中大棗味甘性溫,補中益氣;烏梅味酸性平,斂陰生津。兩味相合,則成氣陰雙補之劑,口舌咽喉得以濡潤,自無口乾諸患矣。

重要文獻摘要

1.方論選錄
《中國歷代文化叢書 第2輯 千金方 上》:“治傷寒熱病後,口乾喜唾,咽痛方(乾棗丸):大棗二十枚,烏梅十枚。上二味,合搗,蜜和。含如杏核大,咽其汁,甚驗。”
2.方論選錄
《外台秘要方》:“治傷寒熱病後,口乾多唾,咽痛,乾棗丸方。乾棗二十枚,烏梅十枚。上二味,搗合蜜和丸如杏核大,綿裹含化,咽津自愈。出第十卷中。”
3.方論選錄
《簡明方劑辭典》:“乾棗丸<外台秘要>治傷寒熱病後,口乾多唾,咽痛方。乾棗二十枚,烏梅十枚。二藥同搗,煉蜜為丸,如杏核大。含化咽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