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糟青名泥,產於江蘇宜興黃龍山系,紫泥原礦大致可分:頭糟青、二糟青、底糟青等三類,本名泥產於紫泥最底層,質量之佳,為歷代陶人推崇之首,亦為數百年來經典名器,及已故顧景舟大師最锺愛之名泥;此泥礦名稱,因宜興產地方言沿用已久,為恐溷淆,故用其音直譯文字,以“底糟青”名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乳鼎石瓢
- 分類:茶壺
- 作者:張普泉
- 別名:乳鼎石瓢壺
泥料特性,作者簡介,作者成就,
泥料特性
簡介:
礦產地:近年黃龍山四號井,因故塴蹋而封井,礦源日益短缺,殘留堆積風化之“底糟青”因而愈顯珍貴;宜興紫砂舉世聞名,本泥功不可沒。
窯溫:約1180度C。
收縮比:約12%。
沖茗特性:溫和典雅,茶湯韻味悠揚、沉著持久,養泡日久,泥色由棕變幻為古黯肝色,愈顯古樸素雅,明潤光和也!
作者簡介
張普泉,字石緣。1958年10月生於紫砂發源地宜興蜀山北廠,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陶瓷協會會員,江蘇省博物院民間收藏研究會會員,中國優秀陶瓷藝術家。出生於紫砂世家,從小在紫砂氛圍埏埴陶藝,並受大師顧景州、母親周氏的啟蒙教育,後得到周桂珍、徐秀棠等大師的悉心指導。77年進紫砂工藝廠,89年進中央美術學院進修。精於全手工創作筋紋器、方器、花器。對泥料極其講究、所制茶壺全部使用原礦紫砂泥料。
作者成就
1989-2000年,紫砂作品刊登台灣《茶與壺》《紫玉金砂》《天地方圓》書刊中。
1998年3月,其中個人成就分別被雲南衛視、深圳電視和江蘇電視採訪和報導。
2000年7月, 應邀赴香港參加“紫砂風采”現代壺藝作品展。
2001年11月,在第三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中,《三菱花》榮獲銀獎。
2002年6月,在中國蘇州首屆茶博會上《玉泉壺》榮獲碧蘿春杯金獎。
2002年9月,入編《中國專家名人辭典》
2002年10月,在天津舉行的全國陶瓷展中《陶女壺》獲優秀獎。
2002年11月,在第四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中《筋紋大石瓢壺》榮獲國家級工藝美術傳統藝術金獎。
2003年5月,個人作品入編《當代中國紫砂圖典》。
2003年6月,入編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五色土新傳》。
2003年8月,個人成就入編中演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強國豐碑》
2003年9月,《龍鳳對壺》獲江蘇省四新產品特等獎。
2003年 9月,作品《玉竹壺》、《高如意壺》分別獲福建(廈門)國際茶文化節特等獎和金獎
2003年11月,入編中國當代創新人才叢書。
2004年4月,《菊瓣壺》獲上海十大茗壺銀獎。同月,被江南大學商學院邀請講學。
2004年8月,個人作品及成就入編國家級刊物《中英文、中國民間文藝叢書》
2004年9月,在無錫舉辦的第二屆太湖博覽會中,《菊蕾壺》榮獲金獎。
2004年10月,入編中國作家出版社《紫砂大師》叢書。同月,入編陝西人民出版社《茶葉商品與文化》叢書。
2004年11月,入編《中國優秀高新技術產業及科研成果要覽》叢書。
2004年12月,入編《上海美術周刊》世紀名人特輯。
2005年5月,《松樹葡萄壺》榮獲全國大名壺金獎。
2003-2004年,無錫日報、華東旅遊報、江南晚報等地方報、江蘇電視台、無錫電視台、上海寶鋼電視台、宜興電視台分別報導其個人成就,現今在紫泉居從事紫砂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