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桿菌素新型生產技術研究

乳酸桿菌素新型生產技術研究

《乳酸桿菌素新型生產技術研究》是2018年8月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穎、安宇、張愛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乳酸桿菌素新型生產技術研究
  • 作者:王穎、安宇、張愛武
  • ISBN:9787566120878
  • 頁數:129頁
  • 定價:38元
  • 出版社: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8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乳酸桿菌素新型生產技術研究》共分8章。第1章和第2章為基礎理論知識概述,介紹了乳酸菌細菌素的概念和常用的培養及純化方法、乳酸菌細菌素基本的生物學特性、生理功能及在多個領域的套用情況。第3章和第4章為高產細菌素植物乳桿菌選育試驗,主要包括在複合誘變過程中的篩選條件的確定和對目標菌株培養條件的最佳化。第5章和第6章為乳酸菌細菌素的分離純化試驗,採用雙水相萃取和陽離子交換層析兩種方法對其進行純化,並探究其一級、二級結構。第7章為乳酸菌細菌素**機理的研究,通過乳酸菌細菌素對螢光假單胞菌的抑制過程,詳細探究其作用機制。第8章為對上述試驗內容的總結及討論。
《乳酸桿菌素新型生產技術研究》適合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及食品行業相關從業人員使用。

圖書目錄

第1章 乳酸菌細菌素概述
1.1 基本概念
1.2 乳酸菌細菌素的研究進展
1.3 乳酸菌細菌素的誘變
1.4 乳酸菌細菌素的培養
1.5 乳酸菌細菌素的純化
第2章 乳酸菌細菌素的生物學特性及套用
2.1 細菌素的生物學特性
2.2 乳酸菌細菌素的抑菌機理
2.3 細菌素與抗生素的區別
2.4 乳酸菌細菌素的套用
第3章 高產細菌素植物乳桿菌的選育
3.1 材料與儀器
3.2 試驗方法
3.3 細菌素菌株的微波誘變試驗
3.4 微波誘變結果與分析
3.5 細菌素菌株的NTG誘變試驗
3.6 ARTP誘變對比試驗
3.7 紫外誘變處理對比試驗
3.8 突變菌株與出發菌株比較
3.9 菌株抑菌活性測定
3.10 細菌素的效價
3.11 植物乳桿菌M1-UVs300菌株產細菌素的抑菌譜
第4章 高產細菌素植物乳桿菌M1-UVs300的發酵條件的篩選最佳化
4.1 材料與方法
4.2 無細胞發酵上清液的製備
4.3 最佳化培養基組分試驗
4.4 驗證試驗
4.5 抑菌活性的測定
4.6 誘導調控對細菌素合成的影響
4.7 微生物共培養對植物乳桿菌M1-UVs300所產細菌素合成的影響
第5章 植物乳桿菌素雙水相萃取法分離純化
5.1 雙水相體系法萃取植物乳桿菌素條件的最佳化
5.2 SephadexG-50凝膠層析純化植物乳桿菌素
5.3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對植物乳桿菌素純化
第6章 植物乳桿菌素陽離子交換層析法分離純化
6.1 菌種活化及發酵液的提取
6.2 陽離子交換層析純化植物乳桿菌素
6.3 SuperdexPeptide10/300GL純化植物乳桿菌素
6.4 SuperdexPeptide10/300GL凝膠過濾層析純化植物乳桿菌素
6.5 植物乳桿菌素胺基酸組成分析
6.6 植物乳桿菌素二級結構含量分析
第7章 植物乳桿菌素M1-UVs301對螢光假單胞菌抑菌機理研究
7.1 細菌素的抑菌譜
7.2 細菌素與抗生素的區別
7.3 細菌素的合成及分泌
7.4 細菌素的作用機制和免疫性
7.5 植物乳桿菌素對螢光假單胞菌生長曲線的影響
7.6 植物乳桿菌素對螢光假單胞菌細胞形態的影響
7.7 植物乳桿菌素對螢光假單胞菌細胞膜的損傷
7.8 植物乳桿菌素對螢光假單胞菌基因組DNA的作用
7.9 螢光假單胞菌DNA提取驗證
7.10 植物乳桿菌素M1-UVs301對菌體DNA作用驗證
7.11 植物乳桿菌素對螢光假單胞菌生物膜的損傷
第8章 討論
8.1 高產細菌素植物乳桿菌-M1-UVs300誘變方法的選擇
8.2 植物乳桿菌M1-UVs300的發酵條件最佳化
8.3 細菌素分離純化方法的選擇
8.4 植物乳桿菌素M1-UVs301的抑菌機制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