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庫蚊

乳突庫蚊

乳突庫蚊,Lophoceraomyia mammilifer Leicester,1908,是蚊科庫蚊屬的一種昆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乳突庫蚊
  • 拉丁學名:Lophoceraomyia mammilifer Leicester,1908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雙翅目
  • :蚊科
  • 亞科:庫蚊亞科
  • :庫蚊屬
  • 亞屬:簇角蚊亞屬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雌蚊棕黑色小型蚊,翅長約2.5mm。頭:頭頂蓋以棕色豎鱗,正中平覆鱗寬卵形;兩頰的白色寬鱗區向眼後延伸形成緣飾。喙、觸鬚和觸角均黑色。唇基毛顯著,約為觸鬚長度的1/2。觸鬚長度約為喙長的1/8。食竇甲:食竇弓上有背齒約30多個,中齒約4個、較細且末端尖,側齒較粗,末端鈍或驟然變尖。胸:中胸盾片棕黑,覆以棕色平覆鱗。翅:翅鱗黑而窄。足:各足棕黑色,但各股節腹緣色淡。腹:腹節背板一致棕黑;腹板稍淡。
雄蚊似雌蚊,但觸鬚長於喙,長出部分約為其第5節的1/2長。第4, 5節側背面有少量短毛。喙很細,其基部腹面也有一列細鬃。觸角鞭分節5-9有特化的毛簇或鱗簇;鞭分節5約有5-7片長度遞增的鱗,其最長者伸達節9,鱗簇旁側另有約5根細毛;鞭分節6有一不顯著的特化毛簇;鞭分節7有一排短鉤狀毛及一扭曲的毛簇;鞭分節8有一較長而末端彎曲的毛簇、2根直毛及若干細毛;鞭分節9有一簇較長的剛毛。尾器:抱肢基節亞緣毛6-8根。亞端葉三棒中的前棒通常和另二棒離生,端下擴大,末端彎曲而尖;中、後棒約等長;後部毛組有1個窄葉片,1根窄片狀毛,1-3根細鬃及1根基
雙翅目 蚊科(上) 庫蚊亞科 361
位剛毛。端節末1/3約與最基部等寬或較寬,並且在亞端部外背緣有一行微小倒刺形成較顯著的齒脊。陽莖側板側面觀可見內葉長於外葉,外葉頂部有齒冠。
幼蟲頭:觸角基部2/3有小刺;1-A著生於靠前方2/3處。頭毛1-C粗黑,刺狀;4-C簡單,不分枝,長度大於其基距;5, 6-C分2枝;16, 17-C微刺狀,偶見16-C分2枝。頦每側約有8-9個齒。胸:前胸側部有不明顯的細刺。前胸毛1-3P及5, 6-P單芒枝,3-P細短,簡單;4、7、8-P分2芒枝;14-P簡單,不分枝。中胸毛1-M與3-M約略等長。腹:6-Ⅰ分2芒枝,7-Ⅰ分2芒枝。6-Ⅱ分2芒枝,偶分3芒枝。6-Ⅲ-Ⅵ分3-4芒枝。1-Ⅲ-Ⅵ通常分3枝。腹節Ⅷ櫛齒末端繸狀,35-50個排成不整齊的3-4行,前部櫛齒稍小。呼吸管細長,可有基黑環或中黑環;呼吸管指數7-11,管鞍比值4.6-7; 1-S3對(5-6株),各分2-3枝,偶不分枝,短於或約等於著生處管徑;梳齒10-15個。腹毛1-Ⅹ多分枝;2-Ⅹ分1長1短的2枝;3-Ⅹ不分枝;4-Ⅹ12株。肛鰓與尾鞍約等長。

生活習性

幼蟲孳生於石穴、小池等處。也見於蹄印、竹筒和樹洞積水等。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地理分布 海南(3 ♂♂,1♀,4L)。
國外分布:
國外: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Sirivanakarn, 197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