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乳牛圖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者:李唐
- 規格:46.4x62.5公分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淺設色畫
畫作內容,藝術鑑賞,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一位牧童趴伏在母牛背上,小牛緊隨在後,引頸低呼,母牛搖尾相應,親子間孺慕之情,藉由小牛眼嘴神態的傳達,表露無遺。幅中二牛體,皆先用墨筆鉤出輪廓,再以細勁的墨筆絲出呈渦紋狀走向的牛毛,而後再於牛的下腹等處加以烘染,二牛形體神韻描繪俱佳。田野的竹叢以及蘆葦,亦敷色清雅,層次分明,是幅為一件很好的牛畫作品。
藝術鑑賞
此幅並無作者款印,裱綾有清代鑑賞家梁清標所書之題簽,云:“李晞古乳牛圖”。不過本幅牛體、皴石之用筆皆與李唐畫風有別,或屬明代早期之作。
李唐善人物山水,筆意不凡,兼工畫牛,畫牛得戴嵩法。戴嵩擅畫田家川原之景,寫水牛尤為著名,後人謂“野性筋骨之妙”,觀察之精微,從畫飲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連,可見一斑。
此圖中畫一隻奔跑的水牛,牛背上有牧童,在母牛的後面有一牛仔,仔牛昂首嚎叫猛追母牛、這種仔牛追遂母牛的情景,使牛背上的牧童十分得意。背景是乎坦的土地,長有一絲絲剛出土的青草,還有岸邊的幾處山石散落點綴在畫面上,亦能隱隱地見到遠處的松樹針點的翠色。整個畫面清靜平淡,只見牛蹄聲和牛仔的嚎叫聲,以及牧童歡叫聲,這是一幅多么恬靜的江南景色。
作者在構圖上的妙思,以畫乳牛追遂母牛的生動場面來點明題意。小小的牛仔需要母乳的餵養,而母牛又要教會仔牛生活,因此以奔跑末帶動仔牛長大。這是非常符合自然法則的。圖中的母牛身健肥碩,從四蹄及擺動尾姿可知,母牛奔跑時顯得非常輕快,毫無老牛拉車負重的遲緩,這是表達了牛在休閒時的另一狀態。從牛頭前伸及八字的雙角,以及從奔跑看其野性;從有神的雙眼看,具有一股永往直前的倔強之性,那小牛靈活撒嬌的姿態也十分逼真。牛背上扒臥的牧童,神氣活潑,又有嬉弄牛仔的頑態,真叫人百看不厭。總之,人物與動物的描繪有血有肉,有神有色。在畫技上筆墨精細。作者用淡墨輕輕勾出人物與動物外廓,又以水墨混染,使牛毛茸茸可觸。又使石綠石青點出松針及小草。整個畫面色彩淡雅而且調和一致。
歷史傳承
著錄:《故宮書畫錄》卷五。
按語:此幅無名款,裱綾有梁清標題簽“書李唏古乳牛圖
收傳印記有:“棠村審定”、“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