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微桿菌是一種不形成芽孢、耐熱的的細菌。乳微桿菌能在巴氏殺菌後仍保留其活性,它的存在致使市乳變質,控制該菌的擴散和蔓延具有重要意義。
該菌比較耐熱,100℃時,在生理鹽水中,1s殺不死;而在奶中,10s殺不死,說明該菌相當耐熱,在不形成芽胞的細菌當中是最耐熱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乳微桿菌
- 外文名:Microbacterium lacticum
- 最適生長溫度: 30 ℃
- 最佳 pH值: 8.5
- 形態:半固體狀 ,呈圓形
- 菌屬:革蘭氏陽性菌
變質消毒奶中的乳微桿菌的檢測,1、細菌的生化試驗,2、細菌的耐熱試驗,水體中好氧乳微桿菌的生理生化特性,生理生化特性,形態特徵,
變質消毒奶中的乳微桿菌的檢測
1、細菌的生化試驗
(1)糖類發酵試驗:將菌穿刺接於含有一種糖和指示劑的半固體培養基內,37℃溫箱,培養48h;
(2)過氧化氫酶:將3%過氧化氫滴於菌落上;
(3)氧化酶試驗:將培養菌塗於濾紙上,滴上1%二甲基對苯二胺溶液;
(4)硫化氫形成試驗:用醋酸鉛濾紙條法檢測;
(5)細菌運動性::用半固體培養基法檢驗;
(6)檸檬酸鹽利用試驗:將菌接於西蒙氏檸檬酸鹽斜面培養基上,經37℃培養變藍色為陽性;
7)馬尿酸鈉試驗:將菌接於馬尿酸鈉肉湯內,42℃培養48h,經離心,取上清0.8m,加入三氯化鐵試劑0.2ml,立即混合均勻,15min後觀察結果;
(8)明膠液化試驗:將菌接於營養明膠內,22~25℃培養7天;
(9)硝酸鹽還原試驗:將菌接於普通培養基內,37℃培養4天,加硝酸鹽還原試劑甲液和乙液各一滴後觀察結果。
2、細菌的耐熱試驗
根據上述試驗結果,在確定分離出的細菌為乳微桿菌的基礎上,進行了下面的耐熱試驗。
第一組依據消毒奶加熱處理套用的溫度,而選用下列3個溫度:
(1)將分離的乳微桿菌接入裝有滅菌脫脂奶的小試管中,將其63℃加熱30min。並迅速冷卻至36℃左右,然後放入37℃溫箱中,培養48h。
(2)將分離的細菌,吸入毛細管中,封口。分別在73℃加熱15s,89℃加熱1s,然後迅速冷卻,將毛細管內的細菌分別接入滅菌脫脂乳中,放入37℃溫箱中,培養48h,如細菌能耐過加熱處理,而未殺死,會在乳中生長。
第二組,100℃時的耐熱情況:
將變質奶和乳微桿菌菌液分別吸裝入多支毛細管內,在沸水中加熱1s、10s和1min,然後迅速在滅菌水中冷卻,接入滅菌脫脂乳中,37℃溫箱,培養48h。
水體中好氧乳微桿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生理生化特性
它的最適溫度為 30 ℃,最佳初始 pH值是 8.5,裝液量為 60 mL/150 mL, 促進生長的金屬離子是 Mg2+ 、Mn 2+ 、Ca 2+ ,最佳碳源是葡萄糖 。在 10 ~ 25 ℃時生長量呈上升趨勢,但變化不大 ;超過 35 ℃以後,菌體生長量明顯表現出下降的趨勢。
有機解磷菌 好氧乳微桿菌菌株的初始pH耐受極限分別為 4.0 ~ 4.5和 10.5 ~ 11.0,其最適初始 pH範圍為 8.0 ~ 9.0。在初始 pH為 5.5 ~10.0範圍內時, pH值對好氧乳微桿菌菌株菌株生長影響不顯著 。由此可知, SY2菌株對於環境的酸鹼度具有較強的自適應能力和較廣的 pH適應範圍 。
形態特徵
好氧乳微桿菌菌株在有機磷固體培養基上培養, 菌落為半固體狀 ,呈圓形,有同心圈 ,中間凸起,正面顏色為淺黃色,背面顏色為黃白色, 表面光滑,邊緣平整,不透明 ,菌體大小為 2.6 ×10-6m。
生理生化鑑定結果為該菌株是好氧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形態為桿狀,不運動。與其他從土壤中篩選的有機解磷菌相比 , 其解磷能力有很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