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志書記事上限不限,力求溯至事物發端,其中大事記從公元前206年境內置育犁縣記起, 下限為1995年。全書除序、概述、大事記外,共設專志30編,依次為:建置
區劃、自然環境、
居民、城鄉建設、政黨、社會團體、政權·政協、
公安·司法、軍事、
行政事務、綜合
經濟管理、
農業、漁業、工業、建築業、商業、外經·外貿、交通·郵電、環境保護、財政·稅務、金融·保險、科學技術、教育、文化藝術、衛生·醫藥、體育、風物·旅遊、風俗·宗教、方言、人物,志末為附記,並按音序設主題詞索引。
地理
乳山市位於
山東半島東南部。漢高祖元年(前206) 境內曾設育犁縣,東漢建武五年(29)廢育犁縣,併入東牟縣。民國時期分屬牟平縣和海陽縣。1941年中共膠東區委劃牟平南部和海陽東部置牟海縣,1945年以境內大乳山更名乳山縣。新中國成立後,1993年撤縣設市,全市轄16鎮601個行政村,總面積1653.89平方千米。 乳山市地處膠東低山丘陵區,北部和東西兩側多低山,中部多丘陵,地勢呈簸箕狀由北向南傾斜。乳山河和黃壘河自北向南分別流經西部低山與中部丘陵之間和東部低山與中部丘陵之間入海,沿岸形成沖積平原。南部沿海多丘陵,並有海積平原分布其間。乳山市屬暖溫帶東亞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較明顯,但與同緯度的內陸相比,具有氣候溫和、溫差較小、雨水豐沛、無霜期長的特點。1995年,全市總人口63.2萬, 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82%,有朝鮮族、滿族、侗族、白族、拉祜族、傣族等26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0.18%。 乳山市是新興的海濱城市。 1978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1995年, 全市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4.1億元,是改革開放前的10倍。工業與農業產值比由改革開放前的1: 2.5變為1:0.25。經濟的發展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至1995年,城區面積由改革開放前的2.74平方千米擴大到12.3平方千米,一座新興的花園式海濱城市逐漸形成。1993年至1995年連續三年獲山東省“衛生城市”稱號,並獲得山東省城市建設“齊魯杯”獎。全市鄉一級建制全部改為鎮建制,初步實現了城鎮一體化,初步完成了由農業縣向工業化城市的轉變。 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後, 對外開放、招商引資逐漸形成高潮。20世紀90年代初, 引資形式由利用國際信貸和外國政府貸款,發展到建立外商投資企業的直接引資,技術引進形式由進口設備為主發展到生產領域直接的對外加工、補償貿易和直接的商品出口,對外勞務合作也開始起步和發展。1995年,全市累計利用外資項目316個,契約利用外資額1964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768萬美元,累計建立外商投資企業137家,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係。 乳山是風景秀麗的
旅遊勝地。南部海濱是避暑、療養、度假、旅遊勝地;西部的??山省級森林公園,峰聳林茂,奇石林立,堪稱“天然石雕園”。東北隅的“玉虛觀”遺址為元代北方三大道觀之一。西北部的馬石山,為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製造慘絕人寰的“馬石山慘案”發生地,現保存著當年抗日軍民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的戰鬥遺址,人民政府建立了馬石山烈士陵園、紀念堂、紀念塔,改革開放後闢為馬石山風景區;另外還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和明代古軍寨遺址、古墓葬遺址、革命鬥爭遺址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 乳山境內黃金儲量頗豐, 採金歷史悠久,全市黃金產量居全國產金縣第6位。乳山是全國重要水果生產基地,1995年,全市蘋果栽植面積16667公頃,戶均0.1公頃,其他水果有梨、桃、杏、李、櫻桃、葡萄等,其中陽梨在清末被定為朝廷“貢品”,新中國成立後被國務院定為特供產品。
乳山海岸線長達185.6千米,廣闊的海域盛產對蝦、鷹爪蝦、帶魚、梭魚、鮁魚、黃花魚等80餘種魚蝦,肥沃的海灘盛產泥蚶、雜色蛤、牡蠣、扇貝等40餘種貝類。乳山的建築業較發達,全市有四級以上資質的建築企業42家,農村建築聯合體60個,建築施工範圍由市內擴展到國內大中城市。 乳山是革命老區。1930年,境內有了中共黨組織。1935年,中共膠東特委在境內領導了著名的“一一·四武裝暴動”。1941年乳山建縣後,全縣5000餘名熱血青年參加八路軍, 奔赴抗日前線,有779名優秀兒女為國捐軀。解放戰爭時期,乳山有近萬名青壯年參加解放軍, 20000名民工隨軍出征,數百名幹部隨軍南下開闢新區,有2937名優秀兒女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 《乳山市志》的“附記”下設三章:叢談章記經濟史跡、名人軼事、奇聞異事,文錄章記文獻選錄、碑文石刻選錄、詩文選錄,考證章記地名小考、名人祖籍考。
獲獎
新編《乳山市志》獲國家新聞出版署1998年度全國書刊印刷優質產品獎,2005年獲山東省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