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橋村

九龍橋村

九龍橋村地處漢水北岸丹江口市石鼓鎮西北側,距集鎮不足2公里。省道丹鄖公路橫貫全村,東南與一碧萬頃的丹江口水庫相望,西南與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武當山僅一水之隔。獨特的地理位置,奇異的山水風光,古老的風土人情,為旅遊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龍橋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漢水北岸丹江口市石鼓鎮西北側
  • 面積:2272.9 畝
  • 車牌代碼:鄂C
  • 主要作物:馬鈴薯、蕎麥
風景,發展,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礎組織,

風景

九龍橋村坐落於南北分水嶺秦巴山系東側余脈,這裡地廣人稀、山大林密,加之南北氣候差異,使其成為天然動植物的王國。據統計,這裡的野生花卉、稀有樹種多達1200餘種,野生動物有50餘種。春天,山花盛開,五彩斑斕;夏日,蒼山如海,溪水飛濺;秋天,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冬日,松柏滴翠,銀裝素裹。
位於此地的雙龍峽風景區,2008年被列為省級地質公園。景區內群山起伏,峽谷幽美,溪流潺潺,更有獨特的地貌奇觀,令人嘆為觀止。這裡,既有燦如朝霞的丹霞地貌,還有千奇百怪的喀斯特地形。在青龍峽10餘公里長的峽谷內,有各類大小溶洞30餘處,其中最大的盤龍洞有近萬平方米,可容納數千人。景區內,青龍山和黃龍山相互纏繞,交織成一幅奇美的“天然太極圖”,堪稱人間奇觀,舉世無雙。
風光綺麗的九龍橋村,更是一塊人文薈萃的古老沃土。相傳,當年劉秀被王莽追到九龍橋,後有追兵,前有河水,人困馬乏的他大呼:“若有一橋,天不絕我。”話音未落,河上轉眼現出由九條巨龍架起的橋樑。劉秀過河後,橋樑轉瞬坍塌,把王莽的人馬隔在了河對岸。後來,在九龍河峽谷口,劉秀一役將王莽軍隊主力殲滅,從此奠定了東漢王朝的基業。後來,這個地方便取名九龍橋。如今,在這片不足40平方公里的山水間,與“龍”有關的地名不下數十處,如登龍山、九龍橋、蟠龍洞、黑龍溝、白龍泉、青龍山、黃龍潭、雙龍峽、龍女石、龍王背,等等。

發展

近年來,當地政府退耕還林,保護生態,把旅遊作為龍頭產業來抓。2007年12月,河南萬正企業集團投資1。3億元開發九龍橋村雙龍峽景區。2008年至今,已在景區內修建棧道3。5公里,游步道5公里,10米寬景觀大道2。6公里,植景觀樹5萬株、竹3千株、花卉16萬株。旅遊開發帶動相關產業的蓬勃興起。現在,以農戶為主體的農家樂已發展到12家。過去不起眼的農副土特產,成為發財致富的熱銷產品。特別是用柑橘灰醃製的灰蛋,成為客人們爭相購買的“金蛋”。
目前,丹江口市把雙龍峽景區建設作全市旅遊發展的樣板,僅配套資金就解決了2700多萬元。未來的九龍橋村,必將成為鄂西北旅遊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

自然資源

該村委會有耕地總面積2272.9 畝,地 2272.9畝,人均耕地 2.03 畝,主要種植馬鈴薯、蕎麥等作物;其中經濟林果地5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5 畝。水面面積23 畝;草地 1930畝。地下有大量的煤礦資源。

基礎設施

全村有270戶通自來水,有2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9.7%)。有27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6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1 %和55.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1戶(分別占總數的 31.6%和20.5%)。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5輛。
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其它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中,還有216戶為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委會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6萬元,占總收入22.4%;畜牧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6.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81 頭肉牛18 頭,肉羊 30頭);林業收入 50萬元,占總收入的20.4%;工資性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4.8%。農民人均純收入1440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 1.3 %),在省內務工2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洋芋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6 %。特色產業主要有白芸豆和燕麥。

人口衛生

該村共有農戶297戶,共有鄉村人口1118人,其中男性595人,女性523人。其中農業人口1086,勞動力714 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118人,到2009年底享受低保 8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72 畝,年末集體總收入10萬元,有固定資產12 萬元,農村財務實行自行管理,以會議方式公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72 畝,年末集體總收入8萬元,有固定資產10 萬元,農村財務實行自行管理,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礎組織

該村委會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2 人,少數民族黨員 32,其中男黨員28 人、女黨員4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五村等7個自然村。
該村共有團員43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