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九龍棘蛙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兩棲綱
- 目:無尾目
- 科:蛙科
- 屬:蛙屬
- 種:九龍棘蛙
形態描述,生物學資料,分布,
形態描述
雄蛙體長81.5—109.5mm,充分性成熟雄蛙體長91.0mm左右;雌蛙體長82mm左右。頭寬略大於頭長;吻端鈍圓,突出於下唇;吻棱不顯,鼻孔位於吻眼之間而略近於眼,鼻間距大於眼間距;顳褶明顯,從眼后角直達肩前方;鼓膜隱蔽;犁骨齒較強,由內鼻孔內側緣斜向中線延伸而不相遇;舌寬大呈橢圓形,後端缺刻深。
前臂粗壯,前臂及手長不到體長之半或接近一半;指端圓略成球狀,指略扁其邊緣有窄緣膜;指長順序為3、4、1、2,第一、第三指幾乎等長;指基部關節下瘤發達;原拇指甚發達;掌突3個,內掌突大,橢圓形,外側2個掌突較小,彼此相距近,不很明顯。後肢肥壯較長,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吻端,有的個體者近吻端,脛長超過體長之半,左、右跟部重疊或相遇;趾端膨大成明顯的球狀;趾下關節下瘤發達而突出,成橢圓形;趾間全蹼或近滿蹼,第一、第五趾游離側緣膜寬而簿,達踱基部;內跗褶明顯,其長超過跗部之半;內踱突長橢圓形,無外踱突。
體和四肢背麵皮膚粗糙。頭部疣粒較小,在頭後部的兩眼后角之間有1條橫膚褶,其前形成1條橫溝;體背面疣粒多而密,其間雜有較大的長形疣粒;無背側褶;四肢背面疣粒較為稀少;雄蛙前拇指和內側3指有黑色婚刺;前胸部位滿布錐狀黑色角質刺,每一黑刺基部均有肉質疣狀突起,刺群可向前延伸到咽喉後部,但不分為兩團。
生物學資料
該蛙生活于海拔800~l 200 m山區的小型流溪中,溪旁樹木茂密。白天成蛙隱伏在流溪水坑內石塊下或石縫、石洞裡;晚上出來活動,行動十分敏捷,跳躍迅速,當地民眾俗稱為“靠坑子”或“小跳魚”。每年5~10月活動頻繁,捕食昆蟲、小蟹及其他小動物。冬季以單個或幾個成蛙蟄伏於流溪水潭內的石塊下越冬。
分布
江西(貴溪)、浙江(遂昌、江山、松陽)、福建(德 化、武夷山、建陽、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