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8畝(其中:水田9畝,山地249 畝),人均耕地0.52畝,主要種植玉米、紅薯等農作物;擁有林地37428畝,水面面積182.59畝,草地 19010 畝;荒山荒地825畝,其他面積1133.77畝。有銅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0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9.7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萬元,占總收入的14.37%;畜牧業收入80.1萬元,占總收入的57.5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30 頭,肉牛21頭,肉羊906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4.5萬元,占總收入的3.23%;第二、三產業收入31.5萬元,占總收入的22.64%;工資性收入2.1萬元,占總收入的1.51%,其它收入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3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0人(占勞動力的41.47%),在省內務工82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7.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6.95%。該村正計畫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0戶,共鄉村人口495人,其中男性 272人,女性223人。其中農業人口495人,勞動力237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1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23人,參合率85.98%;享受低保68人,五保戶數7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58平方米,擁有教師2人,在校學生82人,村國小距離鄉中學60公里,村小設在九龍自然村,村委會距村國小30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1人,其中小學生82人,中學生19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5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4.6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70畝。已(無)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0元(勞均0元)。年末集體總收入2.3萬元,有固定資產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3 人,少數民族黨員0人,其中男黨員12人、女黨員1人。該村黨支部2002年被評為先進集體等等。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6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0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7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較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修通鄉村公路。解決3個村民小組71戶300人的用電問題。解決110個節能灶,40個沼氣池,40個太陽能設備。引進養殖技術,改良品種,增加收入。發展高山藥材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