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門村
- 別名:九門回族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石家莊市藁城區九門回族鄉東部偏南
- 耕地面積:5374畝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地域風情,歷史文化,
地理位置
九門村(當地人直稱九門)位於河北藁城西北15公里處,南鄰滹沱河,東靠石家莊民航機場路,北依莊貨頭村不足一公里;九門村為九門回族鄉政府所在地。該村居住著回漢兩族人民。2005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途經該村考察,並提出合理化建議。
歷史沿革
九門村源於一座古城,建於戰國年代,據《史記》記載:“趙武靈王出九門,為野台,以望齊、中山境。”“趙惠文王二十八年置城北九門大城,即此也。”又據《訪古記》載“趙惠文王二十八年藺相如城之,漢為縣,後為九門鎮,屬趙國城邑。”因城池設有九個城門,故得名九門,這座古城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期間,九門曾歷經演變。漢初置為九門縣,屬常山郡(今正定縣);後漢至晉沿稱,公元352年(東晉永和八年)於九門縣置安樂壘,北魏遷常山郡治於此地北齊時省入真定(今正定縣),公元598年(隋開皇十八年)復置九門縣,屬恆州。隋煬帝大業初並新市、柏肆二縣入九門縣,公元617年(大業十三年)置九門郡,轄九門、新市、信義三縣。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改九門郡為觀州,公元622年(唐武德五年)州廢,省新市、信義二縣入九門,以九門隸屬恆州。五代、宋初仍為縣,屬真定府轄。公元973年(宋開寶六年)省九門縣併入城縣,縣治所廢為鎮,元、明以後九門從名城大邑降為村落。
地域風情
九門村內的九門清真南寺始建年代不詳,據寺內原柏樹種植年代推算約建於唐末宋初。曾於公元1519(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46(明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707(清康熙四十六年)對其均有重修。清真南寺占地9500平方米,為磚木結構,殿宇式建築琉璃瓦蓋頂一卷一脊,前檐後殿。其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圏門中殿,後為六角窟殿,可容仟人禮拜。1966年文革中被毀。1997年夏經省市鄉政府同意,恢復移建南寺。集資110萬元,由原寺址東移機場路西側,其占地4600平方米,大殿600多平方米,宣禮樓高30米,大門六角亭樓,南北講堂覆墁琉璃瓦,1998年夏竣工。新寺既有阿拉伯風格及內涵又有懷念原古寺建築之特點。新寺雖無原寺之貌,但也雄偉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