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

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姿百態的群峰,宛如蓮花,素稱“蓮花佛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
  • 素稱:蓮花佛國
  • 形狀:宛如蓮花
  • 屬於: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簡介,籌建過程,

簡介

李白賦詩讚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故而改原名九子山為九華山。現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AAAAA級),每年到九華朝山進香、觀光遊覽的信士、遊人達200多萬人。
唐開元年間,新羅王子金喬覺,削髮為僧,航海而來,卓錫九華,苦修數十載。終日晏坐,棲身岩穴,苦修苦行,終年99歲。根據《地藏十輪經》“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似秘藏"的地藏菩薩形象,識者認定金喬覺就是地藏菩薩現身於世,故在九華山神光嶺建肉身塔供奉。由此,九華山成為十方信士頂禮膜拜的地藏菩薩道場。
今國運昌隆,名山興盛,為光大地藏菩薩證道九華的聖跡,弘揚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願精神,原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仁德大和尚發心在這片盡攬山水之勝的菩薩道場鑄造高達99米的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
九華山鑄造地藏菩薩露天大銅像,是九華山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增輝江山、莊嚴國土的萬年之計,是中國宗教藝術的一大創舉。因工程浩大、投資巨多(占地2平方公里,需人民幣四億多元),實非一方土地所能擔當,熱切希望海內外大德信士,鹹發菩提之心,慷慨樂助,共襄勝舉,圓滿這一千秋功德。凡為地藏菩薩大銅像添磚加瓦之善信,定能蒙菩薩加被,盡享菩提之果。
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氣勢恢弘,高達九十九米,與九華山九十九座山峰、金地藏享年九十九歲的寓意相一致。據悉,銅像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大佛銅像。
銅像的巧妙之處在於其選取的角度,銅像背東面西,為比丘立相,右手執錫杖,左手托摩尼寶珠,以獅子峰為背景,每當太陽升起時,從正面看霞光萬道,而且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時節還會形成獨特的“佛光”現象。

籌建過程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以下簡稱大銅像)於1995年開始動議籌建。
1998年10月6日國家建設部、國家宗教局聯合發文批准建設(城建﹝1998﹞18號)。此後,九華山佛教協會積極努力,及時申報成立了 “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籌建委員會”和“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工程建設指揮部”。
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工程建設指揮部在原行署領導小組和籌建委的領導下,完成了大銅像原選址地段(閔園大覺寺)的地形測繪、地質勘探、地段詳規、環境影響評價、“三通一平”和臨時辦公用房的建設。
1999年9月9日,隆重舉行了大銅像建設工程奠基慶典法會。隨後開展了大覺寺地段的土地徵用和工程建設招投標工作。在有關部門的指導、監督下,通過公開招標、專家評標和中標確認談判等程式。
2001年2月確定了以洛陽銅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為首、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和安徽電力建設二公司參加的聯合體為中標單位。之後,九華山佛教協會向洛銅集團聯合體傳送了《中標通知書》,雙方法定代表人簽署了《工程建設協定書》。
2001年3月至2001年9月,因該項目法人仁德法師因病住院治療及後來圓寂,導致大銅像籌建工作一度擱 置。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九華山佛教協會根據仁德法師的遺願和要求,考慮到佛教名山的長遠發展,在池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九華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的積極推動下,完成了大銅像工程由閔園大覺寺移址到柯村獅子峰地段的論證、報批工作,並組織了移址後的地質調查、地形測繪和地段詳規的編制、評審工作。大銅像新的選址地段詳規已根據專家評審意見修改完畢後,已逐級上報批准。
為確保大銅像工程建設質量和順利進行,2003年2月15日,九華山佛教協會行文池州市人民政府,稱“銅像工程技術含量高,牽涉範圍廣,需要協調處理的社會事務繁多,佛協難以獨立組織處理好建設過程中的諸多問題”,特委託政府幫助代建。池州市政府同意,並制定由九華山管委會負責具體建設事宜。九華山管委會及時調整了工程建設指揮部部分成員,並在九華山佛協的積極配合下,舉行了開工慶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