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祖荊溪尊者湛然

姓戚氏。世居晉陵荊溪。時人尊其道因以為號。家本習儒。故幼學夙成。在兒童中超然有邁俗志。年十七(睿宗景雲二年生。至玄宗開元十五年。當十七歲)訪道浙右。遇金華方岩。授以止觀之法。開元十八年。始從學左溪(時年二十)溪與之語知為道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祖荊溪尊者湛然
  • 性質:名詞
  • 來源:古代
  • 朝代:晉
九祖荊溪尊者湛然,經歷,結果,其它,

九祖荊溪尊者湛然

。嘗謂師曰。汝曾何夢。答曰。疇昔之夜。夢披僧服掖二輪游大河中。溪曰。嘻。豈當以止觀二法度群生於生死之淵乎。遂以處士服受教觀之道。天寶七載。始解縫掖著僧伽梨(時年三十八。受業於宜興君山鄉淨樂寺。縫掖儒士布衣。僧伽梨。翻為大衣。二十五條也)尋詣會稽一律師博究律部。久之演止觀於吳門。開元左溪既沒。師挈密藏獨運東南。謂門弟子曰。道之難行也。我知之矣。古之至人。靜以觀其復。動以應其物。二俱不住。乃蹈乎大方。、

經歷

今之人或盪於空或膠於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將欲取正舍予誰歸。於是大啟妙法旁羅萬行。盡攝諸相入於無間。即文字以達觀。導語默以還源。乃祖述所傳著為記文。凡數十萬言。使一家圓頓之教悉歸於正。每以智者破斥南北之後。百餘年間。學佛之士。莫不自謂雙弘定慧。圓照一乘。初無單輪只翼之弊。而自唐以來。傳衣缽者起於庾嶺。談法界闡名相者盛於長安。是三者皆以道行卓犖(力角反卓犖超絕也)名播九重。為帝王師範。故得侈大其學。自名一家。然而宗經弘論判釋無歸。講華嚴者唯尊我佛。讀唯識者不許他經。至於教外別傳但任胸臆而已。師追援其說辯而論之。曰金錍。曰義例。皆孟子尊孔道辟楊墨之辭。識者謂。荊溪不生則圓義將永沈矣。天寶大曆間(玄肅代三宗)朝廷三詔。並辭疾不起。師始居蘭陵。嘗與江淮名僧四十人。同禮五台。有不空三藏門人含光白師曰。頃從不空遊歷天竺。見梵僧雲。聞大唐有天台教跡。可以識偏圓簡邪正明止觀。可能譯之至此土耶。師聞之嘆曰。可謂中國失法求之四維(左傳。孔子曰。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後漢東夷傳序。中國失禮求之四夷)晚歸台嶺。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誨人耆年不倦。大兵大飢之際。學徒愈蕃。瞻望堂室以為依怙。

結果

建中三年(德宗)二月五日。示疾於佛隴。語門人曰。道無方性無體。生歟死歟。其旨一貫。吾歸骨此山。報盡今夕。要與汝等談道而決。夫一念無相謂之空。無法不備謂之假。不一不異謂之中。在凡為三因。在聖為三德。爇炷則初後同相。涉海則淺深異流。自利利人在此而已。汝其志之。言訖隱几而化。壽七十二。夏四十三。門人奉全身塔於智者塋域之西南隅。所著法華釋簽。文句記。止觀輔行。止觀搜玄記。各十卷。止觀文句一卷。為司封李華說。止觀大意一卷。釋簽別行十不二門。金剛錍。止觀義例。三觀義涅盤後分疏。觀心誦經記。授菩薩戒文。始終心要。各一卷。略淨名疏十卷。記三卷。淨名廣疏記六卷。治定涅盤疏十五卷。文句科。止觀科。各六卷。華嚴骨目二卷。法華三昧補助儀。觀心補助儀。各一卷。方等懺補助儀二卷。門人梁肅撰師碑銘。

其它

而論之曰。聖人不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出。自智者以法付章安。安再世至於左溪。明道若昧待公而發。乘此寶乘煥然中興。蓋受業身通者三十九人。搢紳先生高位崇名。屈體承教者又數十人(史記。孔子世家雲。弟子蓋三千人。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今言。受業身通。謂通教觀之道。有言見身發通者無義)吳越三請謚圓通尊者。本朝元佑初。永嘉忠法師遣門人掃塔。草棘荒蕪不能辨。即案梁氏碑。去大師塋兆百步尋識之。其龕已空。唯乳香一塊耳。夜夢玄弼山君謂曰。昨者天神遣多人。取全身去也。不須猶豫。於是即舊基建石塔以識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