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真郡(越南語:Cửu Chân quận)
中國古代行政區,位於今越南中部,後北移越南北部。
九真郡(越南語:Cửu Chân quận)
中國古代行政區,位於今越南中部,後北移越南北部。
九真郡(越南語:Cửu Chân quận)中國古代行政區,位於今越南中部,後北移越南北部。...
九真(九真郡),古代行政區劃;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設立九真郡,實施直接的行政管理。...
九真鎮地處天門中偏北,北面與皂市接壤,西面與石河相連,南面與天門竟陵隔河相望東南方是盧市,東面是胡市。九真交通便利省道皂毛(皂市-毛嘴)貫穿全境,與開...
西漢“九真府”陶提筒屬於西漢文物,口徑為24.5厘米。...... 腹部有弦紋一道,兩側有耳,筒內壁朱書隸體“九真府”三字。“九真”乃漢代郡名,可見此器物與...
來的國家。立國之後,趙佗沿襲了秦朝的郡縣制。在郡的設定上,趙佗保留了南海郡和桂林郡,並把象郡拆分為交趾郡和九真郡。鼎盛時期的南越國,其疆域北至中國嶺南,南...
愛州的位置在漢朝屬九真郡(Cửu Chân Quận)。南朝梁普通四年(公元523年)分交州(Giao Châu)置。治移風(今越南清化西北),隋代移治九真...
高安縣是古代西晉建置縣名,屬九真郡。...... 高安縣,古代縣名,西晉置,治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東南。屬九真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隆安縣。...
漢武帝滅南越國後,分其地為7郡: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包括今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北至湖南江永縣,南至越南順化的廣大地區 [6] 。...
漢代鬱林郡在今廣西南部,珠崖郡在今海南,交趾郡在今越南北部紅河流域,九真郡在今越南清化、義安地區。因此,駱越活動中心在中國廣西左江—邕江流域至越南的紅河三角...
越南北部在隋朝末期稱交州(Giao Châu),設立交趾郡( Giao Chỉ)、九真郡(Cửu Chân)、日南郡(Nhật Nam)三郡,邱和為交趾太守,“撫接...
儉良久曰:“得之矣。昔垣閎為交州,閎弟閱又為九真郡,皆著信南中。羽林監曇深者,閱之子也,雅有學行,當令同行。”及隨楷,未至交州而卒。楷惆悵良久。...
趙嫗(225-248年),又稱趙氏貞或趙貞娘,東吳時期的交州九真盜賊。她曾侵略進犯東吳士民,很快就被平定下去。數百年後獨立的越南人追尊她為民族英雄,宣稱她是越南...
[7] 陶璜死時,九真郡的戍兵作亂,驅逐九真太守,叛軍首領趙祉又圍困郡城;吾彥上任後領兵將叛軍一一平定。吾彥後來擔任交州太守二十多年,威名恩德顯著,南方州郡...
[1] 漢武帝滅南越國後,分其地為7郡: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共56縣,包括今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北至湖南江永縣,南至越南越南橫山以南,即...
公元548年李賁死後,李賁的兄長李天寶集結殘部逃到九真郡地區繼續領導抗梁朝,自稱桃郎王(越南語:Đào Lang Vương ),改國號為野能。...
用棉紗織成。《史記·貨殖傳》:“榻布皮革千石。”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榻布,白疊也。”馬貞索隱引《吳錄》曰:“有九真郡布,名曰白疊。”張守節《...
九德縣是在吳天紀二年(278年),分九真郡鹹驩縣置九德縣(治所在今越南義靜省榮市境內),為九德郡治所。...
龍川郡、義安郡、高涼郡、信安郡、永熙郡、蒼梧郡、始安郡、永平郡、鬱林郡、合浦郡、珠崖郡、寧越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比景郡、海陰郡、林邑郡。...
比景縣,古代行政區。 漢滅南越國(前111年),將原來的南越國屬地設定了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共九個郡,比景縣屬於漢朝最南方的...
永壽三年(157)四月,九真(今越南清化、河靜兩省及義安省東部地區)百姓因居風(屬九真郡)令貪暴無度,遂在朱達領導下與當地蠻夷一同起義,殺居風令,聚眾五、六...
但蘇定身為太守,手中未握有兵權,實際上漢朝也沒有在三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駐紮軍隊,對二征不法行為給與鎮壓。他只有使用行政法令對反抗者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