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九洲江,南海水系河流。在廣西
陸川縣舊志稱為“南流河”、“烏江”,廣東
廉江市民國20年鐘喜焯編的《重修石城縣誌》稱“廉江”或“南廉江”。1957年,廣東截其下游築鶴地水庫,取其截流河段名為九洲江,溯源到陸川烏江上游,因此沿習下來。因枯水期江中出露九個沙洲得名。
最遠流源起於陸川縣
沙坡鎮秦鏡村的文龍徑分水坳(另說:天柱嶺、 饅頭嶺,大化頂)。流經溫泉、大橋、烏石、良田、古城5個鄉鎮,和
博白縣文地鎮,最後在陸川縣古城鎮的盤龍圩入廣東
鶴地水庫。陸川縣境內流程81公里,集雨面積756.2平方公里
其中,
博白縣文地鎮與陸川縣車田、文官鄉以九洲江為分界,分界江段長15.4公里。九洲江在博白縣的集雨面積414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10.79%。
出庫後,向西南流入
廉江市石角鎮石角圩,經河唇、吉水、合江匯合武陵河,又經龍灣到合河仔匯合沙鏟河,再經排里、安錯,在廉江縣英羅港黎頭沙流入
北部灣。廉江市境內全長85公里,集雨面積1392平方公里,是廉江市最大的河流。
河流總長162公里,總流域面積3337平方公里。
水文特徵
在陸川縣境內,自然落差68米,比降為0.084%。1962年至1979年平均流量25.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620立方米/秒(1970年7月1日)。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1588毫米,最大年雨量2460毫米(石角站1973年),最小年雨量714毫米(缸瓦窯站1977年),雨量年內分配不均勻,4-9月汛期雨量占年總量的85%,九洲江年徑流量平均為28億立方米,但枯水期許多河段接近斷流,缸瓦窯站以上九洲江不受水庫控制的集水面積尚有1131平方公里,而1977年12月9日流量曾出現零值。流域地勢以低丘為主,中下游兩岸為狹長的河谷平原,受洪水威脅的農田面積約8萬畝,下游缸瓦窯站(集水面積3050平方公里)於1906年曾出現洪峰流量5680立方米每秒。
主要支流
上橋林水 發源於米場鄉橋魯村的米馬河與九洲江分水嶺的擔水塘地方。南流經上橋林匯集海拔338.8米四方嶺東麓的水。 過秧地坡匯入大陂頭水。在木梗橋注入九洲江。主流長4.5公里。
大沖河 原名六冷水。發源於老鼠頂北麓的飛利,經白泥村至大衝口,至大平匯入大平水後,在四良村匯入九洲江。主流長9公里。
塘水 源出塘村的四方嶺西麓, 至石橋後南流經塘村北圩頭匯入九洲江, 全長4.8公里。
泗里河 舊名來清河,主流發源予六蘇嶂南麓的大鑼塘。有二條二級支流中興水,大田水匯合,到泗里村後,再匯合石鏟河,穿過石橋街流入九洲江。主流長5.5公里。
溫湯河 源出金坑嶂西麓與東山嶂東麓。其源有二:一為道村水,一為妙垌水,均向西流至丫江口相匯合稱溫湯河,至溫泉浴場匯入九洲江。全長6.8公里。
中屯河 發源於馬鞍嶺南麓, 東南流經西山石鐘、 中屯村,在赤竹山匯入九洲江。長5.6公里。
馬嘶河 舊名洞心江。發源於安寧村金坑嶂南麓與天子印西麓的木頭坑。至妙子坪匯合上游來的四條支流,至馬嘶塘,過洞心馬江壩後稱馬嘶河,至石子塘頭山根鋪與秀蘭水相匯,在旱塘窩處注入九洲江,全長9公里。
龍塘河 發源於中屯村長崗嶺南麓,南流至長河村折向東南到龍塘山腳的龍潭(現龍脛),與九洲江匯合。長4公里。據傳因潭深碧澄,清夜有月,潭明似鏡:故有“龍潭夜月”之稱,為陸川舊八景之一。後因泥沙淤積,泉源短缺,現已不復見。
雅松河 舊名沙流江。主流發源於琅傘嶺東麓的坡心肚,南流到大木根後復折東流,到陸塘口匯合發源於 籬嶂東南麓的蠶蛾諸水,流入陸透水庫,出庫後南流到雅松河,與發源予南田林場東麓的大沖社水和發源於田白塘的瓜頭水匯合,稱雅松河。東流到石角坡處注入九洲江,主流長14.5公里。
旱塘河 舊稱亞公墩河。發源於溫泉鄉風淳村,西南流至橋子頭,折向西經三善村,在亞公墩處匯入九洲江。全長6.4公里。
白土河 舊名水車江。主流為月垌河,發源於十二嶺崗,在黃欖良處匯合上游來的三條支流,經陸選、安東、月垌村。在西蘭合低陽坑水後,過靈山壩西行,經水花村,繞那囊嶂,老圩村白土,稱白土河。支流為雙垌河,一發源於溫泉鄉風淳村勾頭蟑西麓,南流至石坑。稱石河;二發源於馬鞍嶂西麓,流經田心、鐘育村,在鐘育洞合流後稱雙垌河,南流至大橋平山村匯月垌河,再向西南流至平山村佛子坡處注入九洲江。主流全長23公里。白土河是九洲江在縣境內最長的支流. 其主流上游築有吊水岩、白水灘二個小(二)型水庫,有陸選、安東、月垌三個小水電站,共裝機325千瓦。在二級支流雙垌河上游築有小(二) 型的低陽坑、大坑和雙垌水庫,設計灌溉田3023畝。
龍河 一名古旦河,舊名蟠龍江或潭村河。主流發源於橫山鄉石塘村的南田八角場。西行後南折進入龍潭水庫。經石塘村的塘排,匯合發源於探簡坑、雜嶺塘東來的暗羅水,南流匯合高克垌北來的高沖村諸水,東南行過同心村,在塘寮匯合南田西麓四和村的後沖、牛頭沖諸水,西南流到潭村的車田,與西來的子良河匯合,在大窩、高禾坪江中島的西北端匯入九洲江。主流全長16公里。
江子口河 又稱沙江,上游源頭有二:一出旺嶺村山塘尾。一出塘域村籙竹墩,分別流入沙井村, 至斑鴆坡瓦窯背垌相合, 復西南流至江子口稱江子口河,入九洲江。主流全長9.6公里。
龍化江 又名合水口河。源流有二:一特蘭河,源發於坡子村橋頭嶂西麓,大水、陸桑各坑西南流至江背合流,又西流至特蘭,稱為特蘭河;復繞秧地坡至龐村與下甲街河會合、稱龐村河;向西流至曹屋與坡腳河相會,折向西南流至龍化村,名龍化江。入九洲江。主流全長16公里。
謝魯河 舊名石羊江,或稱羅村河。主流發源於謝魯嶂北麓的田架坑,東流經謝魯村、溫湯、那斗羅村。在良田鎮境內入九洲江。主流全長7公里。
金雞河 舊名金溪。其源有二:一出亞婆嶂。一出黃地嶂的張湖坑。二流於大石垌匯合後, 經社前流至金雞附近匯入坡頭村的來水,稱金雞河,在天心園注入九洲江,主流長6公里。
彭當溪 源頭有二,均出於黃村嶂南北麓,在彭當地方匯合後稱彭當溪,在灘面圩的對岸入九洲江。主流長4.8公里。
甘梅水 源出馬山(舊稱何屋嶂)東麓,東流經橫嶺、村頭、坡塘、在新民嶺附近入九洲江。全長4.2公里。
灘面河 舊名水陸沖河。源發於逍遙嶂東南麓,經水陸沖、藍屋,在燕山下入九洲江。全長5.6公里。
雞籠水 源頭有二,均出於雞籠嶂,東流至潭村之瓦窯合流,流至立頂山折向東南入九洲江。主流長5.7公里。
蓮塘河 舊名石陂水。主流發源予蛇子崎三代貢地方,南流至馬蘭徑與發源於攬子塘的
下山水匯合,注入馬蘭徑水庫,後經木頭山、蓮塘村,在白雞潭入九洲江。主流長9公里。
外垌水 源發於良田鎮子尾沖,經鴨母田、外垌,在良田圩附近的大塘坪注入九洲江。長4.5公里。
下垌水 發源於黃帝嶂東南麓,經新村、下垌,在田頭嶺注入九洲江。主流長5.6公里。
山井沖水 發源於良田鎮的山井沖,流經山井沖,禾田嶺,在寨地入九洲江。長6公里。
石垌河 源發於鹿垌徑榕木洞。南流至石垌村,匯合各支來水,稱石垌河,折向西南流至白墳田,過石羅陂水庫,至田心壩入九洲江,主流長11.5公里。
北豆河上游有東、西兩支流,到八角村匯合後轉西南行,經陸因村在平山坡與發源於牛頭山徑北豆村的北豆水匯合後稱北豆河,在河口濕水浪入九洲江。長9公里。
古城河舊名石城水,又名大陂河。源頭有二:一出高嶺北麓清湖鄉官沖境內;一出古城鄉古城村丁村屯佛子高坳西麓。兩流在古城村兩側相匯合,流至林垌入鶴地水庫。主流長12公里。
盤龍河 發源於古城鄉塘面尾沖,西南流過盤龍村,在盤龍圩入鶴地水庫。長3.5公里。
火甲江 源發於廣東廉江,在馬路嶺進入與陸川分界地段後注入茶根水,南流經清耳村到東村後折向西,在甜薯塘注入清耳河,西流至上火甲屯,下火甲屯,稱火甲江,注入鶴地水庫。該江在陸川境內長10.4公里。
寧潭河 是九洲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發源於廣西
博白縣寧潭鎮,流經文地鎮黃洛村,入九洲江,全長28公里,集雨面積19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18立方米每秒,已建水利工程105處,其中提水工程7處;水能理論蘊藏量1939千蔚,可開發量837千瓦,已開發利用500千瓦。
廣東廉江市匯入主要支流:
武陵河,九洲江支流。河長31公里,發源於廉江縣和寮馬牯嶺,河口於廉江縣吉水合江,流經廉江縣塘蓬鎮、石嶺鎮。集水面積203平方公里,坡降1.13‰,流域耕地總面積2.42萬畝。
廉江河,九洲江支流。河長31公里,發源於廉江市石城鎮流沙埇,河口於廉江縣新民鎮平塘,流經廉江縣廉城鎮,集水面積166平方公里,坡降0.85‰,流域耕地總面積6.28萬畝。
沙鏟河,九洲江支流。河長55公里,發源於廣西博白縣高灘,河口於廉江市橫山鎮合河,流經廉江縣長山鎮、石頸鎮、雅塘鎮,集水面積884平方公里,坡降0.85‰,流域耕地面積6.56萬畝。
陀村河,九洲江支流。河長33公里,發源於廉江市塘蓬鎮安和,河口於廉江縣橫山鎮三代塘,流經廉江縣石頸鎮、雅塘鎮,集水面積113平方公里,坡降1.16‰,流域耕地總面積3.27萬畝。
塘蓬河,九洲江支流,又名鴨乸河。河長58公里,發源於廣西博白縣洋狗坡,河口於廉江市青平鎮烏石,流經廉江市塘蓬鎮、石頸鎮,集水面積294平方公里,坡降1.03‰,流域耕地總面積5.95萬畝。
治理開發
在陸川縣,九洲江主流解放前由廣東的安鋪海港到大橋圩可通木帆船,豐水季節可直到溫泉鄉的萬丈村。解放後,對九洲江逐年規劃、治理和開發,在流域內結合灌溉先後築成中小型水庫50座,截雨面積94.135平方公里。先後建成了政府橋頭壩、萬丈壩、大橋紅衛閘、大塘壩、烏石鎮大興壩、吹塘壩、灘面橋壩、良田橋壩、飛鵝嶺橋壩等多處橫截九洲工程,曾安裝過水輪泵28台和電灌站、機灌站,共增加灌溉面積1.5萬畝。安裝徑流電站7處,裝機1 6台,容量1675千瓦。
在博白縣,九洲江幹流上建有文地水輪泵站,這是文地鎮灌溉農田的主要水利設施。幹流水能理論蘊藏量700千瓦,可開發量625千瓦,已開發利用375千瓦。
建國後在九洲江乾支流已建成鶴地和長青兩座大型水庫,武陵、江頭和仙人域3座中型水庫以及一批小型水庫,已使2025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積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削減了洪峰流量。缸瓦窯河段1985年的安全泄量為2200立方米每秒,但建成上述水庫後的1969-1981年間洪水流量仍有5次超過此值,洪水的危害仍然存在。
九洲江位於水源嚴重缺乏的廣東雷州半島的北端。1959年建成的鶴地水庫截引九洲江上游1440平方公里的水量供給湛江、遂溪、海康、吳川、化州等縣市使用,使雷州半島的工農業生產及人民生活獲得巨大發展和改善。鶴地水庫以下的九洲江河道狀況也發生了顯著變化,河水流量銳減,水位下降,並出現開墾占用河灘現象。
廣東省境九洲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積14平方公里,1980年以前已治理8平方公里,其中7平方公里成效顯著。集水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沙鏟河、塘蓬河、武陵河等6條,沿河建造的水陂等建築物增大了河道淤積,幹流缸瓦窯河段自1959-1974年淤高0.8米,支流沙鏟河、塘蓬河、廉江河亦出現類似情況。九洲江出口大墩港一帶已逐步形成肥沃的灘地,龍營東圍和龍營圍共3萬畝已在圍墾,其他可墾荒地還有6.5萬畝。
鶴地水庫位於廉江市東北14公里的河唇鎮,庫區跨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陸川、博白二縣,處於九洲江中游,集水面積1440平方公里,總庫容11.51億立方米,是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和航運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設計灌溉面積200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27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