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起義

九江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軍發動武裝起義,成立湖北軍政府。10月23日,九江積極回響,宣布獨立,脫離清政府,接受軍政府領導,公開豎旗,號稱中華民國駐潯軍政分府。

基本介紹

  • 名稱:九江起義
  • 地點:九江
  • 時間:1911年10月23日
  • 參戰方:同盟會 清軍
  • 結果:同盟會 勝利
背景,起因,發展,籌划起義,回響武昌起義,理解,延伸,結果,社會影響,社會評價,

背景

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在九江布有重兵,沿江設有馬當、湖口、田家鎮、金雞坡及岳師門守備炮台,必要時能迅速阻斷東西南北之往來。當時,九江城區周圍駐有陸軍江西第27混成協第53標的3個營和第55標的第二營,加上常備軍、巡警等武裝足有3000餘人,幾乎是江西兵力的一半。他們的槍口和炮口不是對準外國侵華勢力,而是指向國內的革命黨人。

起因

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決定把革命中心轉移到長江流域,冀圖以長江流域的江、浙、皖、贛、鄂、湘、川、陝8省為活動地盤時,九江開始被革命黨人所重視。1909年,同盟會林森由上海調往九江海關任職,與吳鐵城等人設立“潯陽閱書報社”,宗旨即“極力倡導改革社會風氣”,而更深一層的目的,就是宣傳共和。林森利用這些活動,在讀者群中吸收商人、教育界人士、縉紳、新軍官長、洋行職員為社員,將革命勢力發展到九江社會各領域,實際上成為資產階級革命黨人聯絡同志、培養幹部、宣傳思想、醞釀起義的秘密機關。
林森林森

發展

籌划起義

林森還利用工作關係,與九江商界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他先在商界組織了一個軍事訓練班,將53標的軍官請來當教官,專門負責軍事訓練。學員結業後,林森決定立即成立九江商團,以便適時策應長江流域的反清行動。“商團”的對外名義是護廠護產。有了這一合法的理由,林森就以“商團”的名義,成立了軍隊性質的武裝,進行較為正規的軍事訓練。
其時,身在外地的江西新軍管帶李烈鈞,也在53標中利用同學和同事的關係頻頻聯絡策反。10月10日,武昌起義。訊息傳到九江,林森立即派人將武昌的報紙貼在“潯陽閱書報社”的門口,並將革命軍起義、拒滿復漢、建立民主國家等訊息,用紅筆框出。九江人正是通過這些報紙,才得知了武昌起義的詳情。
李烈均李烈均

回響武昌起義

10月23日夜間10時許,聞知湖南已回響武昌起義,九江岳師門外的金雞坡炮台由陳廷訓發炮三響,接著又響一排槍聲,九江新軍開始起義。九江城內的道署衛兵知是起義信號,便點火接應,大開城門。城內城外革命軍個個荷槍實彈,臂上繞著印有“同心協力”字樣的白布,攻向道署。九江道台保恆匆忙躲進租界逃命,繼而逃往上海。午夜時分,革命軍圍住九江府署,九江知府璞良被擒。

理解

馬毓寶(1894-1918),回族,字善楚,雲南省昆明市人。自幼聰明伶俐,遇不平事總是挺身而出,據理力爭。幼年就崇拜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飛、文天祥、鄭成功等人。書寫了岳飛的“還我山河”掛在書桌前,作為座右銘。雲南講武堂、南京軍官學校畢業。中國為法國而陣亡的志願軍烈士。

延伸

1909年人省立高等學堂實業科,後便投筆從戎,後考入雲南講武學校。1912年因學習成績好,作為優秀生提前派往南京軍官學校學習。1913年爆發“二次革命”,前往江西湖口參加革命起義,在起義軍中任營長,在“江西之役”中初立戰功。“二次革命”失敗後回滇,為陸軍第2師8團候差員。1914年出任玉皇閣、董乾、田蓬等各汛一等副汛長。1915年袁世凱在北京稱帝,滇省組建護國軍準備護國討袁,護國軍第2軍總司令調到楊益謙部任副營長,駐守桂林。不久奉調回省擔任募兵委員,後調蒙自任保全團教練官。熟悉法語,在蒙自任職期間,常與法國駐蒙自領事L·frayer往來交談,聽到德國法西斯的種種暴行後極為憤慨,表示若有機會,將“誓滅此國”,法領事深為感動,遂為多方聯繫,經法國政府特準,前往歐洲戰場參戰。1916年12月到河內,經法國總督面試後,送到安沛法國軍營服役。1917年2月隨軍開赴非洲,先後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法國駐屯軍中服役。時中國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聞訊後立即寫信給雲南省當局請求批准參戰,得滇督唐繼堯鼓勵。雲南省當局即以正式公文致中國駐法公使,照會法國陸軍,遂被編入法國陸軍外籍志願軍團義勇挺進團,開赴法國北部舊庇卡底省前線作戰。出發前受到中國政府派駐法國的觀戰團團長、陸軍中將唐在禮的接見,並要求他在前線逐日將戰情寫成日記,轉告中國政府。當時戰爭不斷升級,白天作戰,奔波於猛烈的炮火下,把生死置於度外,雖風餐露宿,但仍毫不氣餒;黑夜在帳蓬或戰壕里,執筆疾書,記當天的戰況,先後寄給唐在禮的日記有好幾本。作戰英勇,與戰友同甘共苦,彼此相助;身經血戰,不怕犧牲,每遇交鋒,總是身先士卒,勇往直前,屢獲軍功。1918年3月在法國北部舊庇卡底省索姆河會戰中頭部中彈,傷勢嚴重,幸得及時救護治療,才度過險情。傷愈不久又投入戰鬥。6月在瓦茲河左面的色爾河前線大戰,又受了重傷,中瓦斯毒甚劇,不省人事,後及時送往巴黎醫院治療調養。法國政府以其功績,頒發法國國家榮譽十字勳章,並把一切戰功記進戰功簿,送報法國陸軍最高當局以資鼓勵。中國駐法國公使胡維德和中國在法的觀戰人員極為稱讚其英雄氣魄,對其才智和品德十分推崇,想留他在巴黎進陸軍軍官學校深造。但他認為戰爭未息,中途退離戰場是一種畏縮的表現,會功虧一簣,實在不明智。這年秋天立即重返前線,參加舊庇卡底省的第三次大戰。

結果

九江起義勝利,革命軍將九江道署改為軍政分府,推53標標統馬毓寶為都督,林森為民政部長。兩天后,李烈鈞趕到九江,被公舉為總參謀長。李烈鈞、林森、吳鐵城等後來都成為民國時期的重要軍政人物。
吳鐵城吳鐵城

社會影響

推動江西成為第4個脫離清廷的省份。九江起義後,江西革命黨人的鬥志受到極大的鼓舞。10月25日,《江西民報》刊登九江獨立捷報,南昌頓時風雲突變。10月28日,同盟會南昌支部新軍工兵隊召開秘密會議,確定了30日晚上起義。31日,南昌光復。11月1日,同盟會通電全國,宣告江西獨立。受南昌新軍起義勝利的鼓舞,江西境內各地也相繼起義,辛亥革命在江西取得了勝利。

社會評價

孫中山先生對此有高度評價:“武昌首義,九江率先回響,鼎力支援,使革命得以順利發展,如此之功,吾人佩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