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號護衛艦

九江號護衛艦

九江號護衛艦(英文:Type 053H Frigate,北約代號:Jianghu I Class Frigate,譯文:江湖Ⅰ級護衛艦,舷號:516),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研製建造053H型護衛艦的首制艦,也是中國海軍的第一型對海飛彈護衛艦

該艦滿載排水量1661.5噸,航速:26節,航程:7200公里,編制:190人,武器:2座79A式雙100毫米艦炮、2座雙聯裝37毫米機關炮,5管反潛火箭發射器。1985年該艦換裝712型雙100毫米艦炮,加裝343炮瞄雷達。2002年4月改裝為火力支援艦,其舯部和尾部裝有50管火箭炮系統。

九江號護衛艦1975年2月2日根據中國海軍“訂字75-160號”契約,於上海滬東造船廠開工建造,1975年6月28日下水,1975年9月17日至10月10日海上試航,1975年12月31日正式交船,服役於中國海軍東海艦隊。該艦曾被命名為長沙號,1978年1月舷號由526改為516,1981年8月1日命名為“九江艦”。2019年7月1日,九江號護衛艦退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江號護衛艦
  • 英文名稱:Jiujiang Frigate
  • 前型/級:053K型護衛艦
  • 次型/級:053H1型護衛艦
  • 研製時間:1974~1975年
  • 服役時間:1975年12月
  • 國家:中國
  • 艦艇類型:對海飛彈護衛艦/火力支援艦
  • 建造單位:上海滬東造船廠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首艦建造,再次改裝,艦艇退役,技術特點,艦型設計,動力系統,艦載火炮,火箭系統,性能參數,服役動態,參與任務,作戰分析,實兵演習,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美國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配合盟軍的登入作戰,曾自行改裝並投入了大量的火箭炮支援艦,用於對岸攻擊和掩護登入作戰。戰後,這些武器被大量封存,但隨即又運用到了韓戰越南戰爭中。火箭炮支援艦在美國海軍武器更新換代時,曾多次面臨被淘汰拆毀的命運,但又多次因為亞洲的戰事而重新投入實戰。
1996年台海危機對中國海軍造成嚴重衝擊,在常規戰法完全無法威懾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情況下,中國軍隊採取了很多針對性強的武器和戰法,如船載炮兵射擊、殲-6自殺型無人機、火力支援艦、 多艘軍用艦船集群登入戰等。
1996年台海危機軍事態勢示意圖1996年台海危機軍事態勢示意圖
21世紀初期,根據特定對台軍事鬥爭準備的大背景,中國海軍所發展的幾乎所有的艦艇型號都重視艦對岸灘的火力打擊能力。火力支援艦構想的提出目的性更強,就是在可能的登島作戰中遂行對岸火力壓制和火力支援,這就是中國海軍發展火力支援艦的原因。
中國發展火力支援艦的構想較早源於陸軍,陸軍嘗試了利用民船平台搭載陸用火炮,來遂行對岸火力支援任務。對於海軍而言,各類驅護艦的艦炮自身都具有對陸火力支援的使命和能力,但並未研製過專職的火力支援艦。

首艦建造

1970年代初,中國海軍因缺少護衛艦曾提出安排對十幾艘老舊護衛艦輪番大修一遍。但因為這些護衛艦船殼腐蝕嚴重,主機型號都是雜牌的,大修很難,修後航速也達不到原來指標,只能到12節左右。而且大修1艘周期約2年左右,至少要300萬元,全部十幾艘大修總費用估計要好幾千萬。另外,江南造船廠雖有幾個修船塢可承擔大修,但全部完成大修任務要5~6年的時間,這對江南廠的其他任務影響太大。當時海軍裝備部部長林真調任第六機械工業部(簡稱:六機部),他首先提出“以造代修”的構想,以解決海軍護衛艦的長遠建設問題。中國已具有一定能力自行研製和建造各類中、小型艦艇,國產的鋼材、器材、主機、武備及多種類型的配套設備已基本能立足於國內。在工程技術設計力量方面,除七院一些專業研究院、所之外,建造過01型護衛艦的滬東造船廠已形成了一支艦艇設計和生產的隊伍,但關鍵是必須提出切合實際的戰術技術要求。於是林真親自組織滬東廠及六機部有關局人員,向海軍提出如下新艦研製的方案建議:
1975年下水狀態的九江號護衛艦1975年下水狀態的九江號護衛艦
九江號護衛艦改裝後線圖九江號護衛艦改裝後線圖
1974年4月,林真撰寫《關於建造一批對海飛彈火炮護衛艦的建議》報六機部領導,並附上包括兩個建造方案在內的一整套檔案資料。1974年5月中旬,六機部領導同意向海軍發文,並附上了以林真署名的建議和方案全文。1974年9月,劉道生副司令代表海軍正式同意了這一建議,中央軍委給海軍和六機部關於建造“江湖”級對海型護衛艦正式的批覆件於1974年10月下旬下發。1975年1至5月滬東造船廠進行護衛艦的施工設計,當年就實現了開工3艘、完工2艘的創紀錄的高速度,交給海軍053H型護衛艦兩艘同型艦。
053H型護衛艦首艦九江號(舷號:516,英文:Type 053H Frigate,北約代號:Jianghu I Class Frigate,中文:江湖Ⅰ級護衛艦),是20世紀70年代是中國研製的053H型護衛艦,也是中國自行建造的第一型對海飛彈護衛艦。該艦於1975年2月2日根據“訂字75-160號”契約開工在中國上海滬東造船廠開工建造,1975年6月28日下水,1975年9月17日至10月10日試航,並於1975年12月上旬在海軍試驗基地成功地進行反艦飛彈發射試驗。1975年12月31日九江號護衛艦正式交船,服役於中國海軍東海艦隊
1975年下水的(改裝火箭炮前)九江號護衛艦1975年下水的(改裝火箭炮前)九江號護衛艦
該艦曾被命名為長沙號,1978年1月舷號由526改為516,1981年8月1日命名為“九江艦”。1985年516九江號艦第一次改裝,換裝712型雙100毫米艦炮並加裝343炮瞄雷達。

再次改裝

21世紀初期,在中國軍方領導層下達研製火力支援艦的任務後,中國海軍召集軍內外人員組成的專家組對一些艦船考察論證,確定使用053H型516九江號護衛艦進行改裝,使之成為專職火力支援艦
改裝後的九江號護衛艦改裝後的九江號護衛艦
2002年3月23日,九江號516艦改裝火力支援艦立項綜合評審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對516艦改裝火力支援艦的使命任務、基本原則、總體設計初步方案及戰術技術指標等進行了審查,並對難點問題和需要協調的問題進行了討論,確定了方案的可行性。此次會議全面啟動了火力支援艦的研製,國內20多個研究所和高校等單位參與了研製。
516火力支援艦的關鍵系統是火力支援武器系統,而海上平台特有的自身搖擺和航行時產生的位移以及氣象條件如風速、風向的變化等狀況及其疊加效應對武器發射精度都會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直接把陸用火箭炮移植上艦是不可行的,必須用成熟的現代艦船技術進行適應性設計,用成熟的艦炮技術重新設計艦載火箭炮系統並將火力支援武器系統融合進作戰系統。當然,這對於海軍而言是拿手好戲,現代艦炮能在晃動的艦船上,大中口徑艦炮能直接命中十幾乃至數十公里外的小目標,而近防炮系統則能直接命中超音速飛行的飛彈目標。
早期的初步方案與最終的方案並不完全一致。早期的方案中,一個是採用四座122毫米火箭炮和兩座96式12管遠程火箭炮的方案;一個是採用四座122毫米火箭炮和兩座衛士-1(WS-1)式12管遠程火箭炮的方案;兩個方案都保留兩座雙100毫米艦炮。這樣的方案,其目的是同時具有中、遠程打擊能力併兼具面打擊能力和點目標打擊能力。
九江號護衛艦加裝122火箭炮九江號護衛艦加裝122火箭炮
但上述的方案存在一定問題,96式遠程火箭炮當時尚在研製中,進度上無法滿足火力支援艦的研製需求;而衛士-1型火箭炮並未經過軍內定型而只經過外貿定型。考慮到火力支援艦是伴隨登入兵編隊執行直接火力準備和應召火力支援的特點,對於射程的要求並不高,因此,捨棄遠程火箭炮的方案也是合理的。而最終方案採用了配置兩座雙100毫米艦炮和五座122毫米火箭炮的方案,遠程火力支援武器系統則採用貨櫃標準模組化方式。
516火力支援艦的研製過程中經歷了諸多問題。江山重工集團試製的艦載火箭炮在連雲港進行陸上聯調時,主驅動齒輪因設計強度不夠而損毀,導致第一輪設計失敗。其後,中船重工713所重新設計了艦載火箭炮並取得了成功,即定型型號為HPJ12型122毫米50管艦載火箭炮;火箭炮發射時,其尾焰溫度高達上千度,並持續、集中對甲板面燒蝕,這會導致甲板變形並對甲板下的電纜和設備帶來隱患。在經過實際測試取得數據後,對火箭炮尾焰燒蝕區域進行了隔離措施並在外表面採用耐高溫耐沖刷特種漆進行處理。
2004年1月,HPJ12型艦載火箭炮在在解放軍總裝備部華陰基地完成了陸上鑑定試驗後裝艦;2004年12月25日,516艦完成全部航行項目轉入鑑定試驗,由第三方組織對516艦進行國家鑑定,2005年4月初完成鑑定試驗,鑑定試驗結論認為:516火力支援艦滿足戰術技術指標書的要求,系統跟蹤平穩、射擊精度高、有良好的可靠性。火力支援艦的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海軍專職火力支援艦的空白。
九江號艦上122火箭炮再裝填裝置九江號艦上122火箭炮再裝填裝置
通過改裝,九江號護衛艦的使命任務由原來的制海反艦型徹底改為對陸火箭攻擊型艦。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也是台海危機最緊張的時刻,而海軍當時急缺登入支援火力。516艦火力支援艦上共有5座50管火箭炮,口徑為122毫米,一次齊射可在極短的時間內把250枚火箭彈拋向敵岸上目標,火力之猛、密度之大超乎想像,能夠對敵產生強大的心理震撼。在每座火箭發射器的下方還設有彈庫和再裝填裝置,彈庫里至少存有兩個基數的火箭彈,有多種彈藥可供選擇且可與陸上火箭炮通用,效費比較好,某些彈種的最大有效射程遠在40千米以上;再裝填裝置可以自動完成火箭彈的裝填任務,使發起新一輪火力打擊的準備時間大為縮短,能夠提供持續的遠程對岸打擊火力。
61-76式雙管37毫米艦炮61-76式雙管37毫米艦炮
2008年,516九江號火力支援艦作為全新的艦種,與052C型驅逐艦051C型驅逐艦054型護衛艦等艦艇一起進入國家一級定型程式並通過定型。
中國海軍在2002年僅改裝服役516號一艘火力支援艦,沒有任何後續同類艦的改裝計畫,516九江艦成為第一艘同時也是最後一艘火力支援艦。隨著2008年台灣政黨輪替,台灣海峽的緊張局勢開始緩和。而火力支援艦因其用途較為單一,非戰時維持大規模的火力支援艦會占用大量的人員編制和後勤能力。因此,中國軍方總部決定將火力支援艦及遠程火力支援貨櫃模組的成熟技術轉為技術儲備,在戰時可快速投入生產,而不再繼續改裝火力支援艦。中國海軍所做的這些嘗試和努力,取得了成功,積累了經驗。
九江號護衛艦九江號護衛艦

艦艇退役

2019年7月1日,“九江艦”從福建離港開航,途徑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安徽、江西等6個省市,行程近1500公里。7月20日,退役的國產053H型飛彈護衛艦“九江艦”,駛抵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停靠在湖口同方江新造船廠。

技術特點

艦型設計

九江號護衛艦的艦體主尺度和結構,參考中國正在研製的“江東”級護衛艦,其線型在702所已做過各項船模性能試驗,證明是可行的。該艦首增加了一道舷牆,以減小甲板上浪。艦體布局進行了重新設計,總體上由前、中、後三個部分組成,中部布置有反艦飛彈發射裝置。
九江號護衛艦側視俯視線圖九江號護衛艦側視俯視線圖

動力系統

九江號護衛艦採用12E390V中速柴油機,該艦用柴油機滬東造船廠已研製多年,比較有把握過關,曲軸毛坯等也可在上海地區協作供應;主機功率有5880千瓦,可使該艦航速超過26節,接近了當時國際上多數護衛艦的水平(25節以上)。

艦載火炮

該艦主炮由於正研製的仿蘇改進的雙管100毫米主炮尚沒過關,單管100毫米炮國內沒有仿製,只能先拆下老艦的蘇聯高、平兩用單管100毫米或130毫米炮代用,海軍庫存還有一些,共約30座,可裝備整整一個護衛艦支隊;
九江號護衛艦79A式雙100毫米自動炮九江號護衛艦79A式雙100毫米自動炮
副炮採用中國國內已批量生產的雙37毫米機關炮。
該艦飛彈配置有兩個方案,一是艇用固定飛彈發射架,一是01型護衛艦已改裝成功的迴轉式發射架,均配裝上游一號反艦飛彈,並加配雷達、指揮儀等。

火箭系統

九江號火力支援艦艦載122毫米火箭炮,除定向管和火箭彈與陸用火箭炮相同外,其餘全部重新設計,每座炮有兩個發射箱模組共50枚彈,全艦5座火箭炮有待發射彈250枚,並具有全自動快速再裝填和持續打擊的能力。為加強防護,彈藥艙還敷設了凱夫拉裝甲。該艦的火箭炮按發射功率與陸軍標準編制相比較的話,超過一個陸軍火箭炮連的打擊能力(陸軍一個81式火箭炮連配置122毫米40管火箭炮6座,發射管總計240個)。
122毫米50管火箭炮122毫米50管火箭炮
經過全新設計的火力支援武器系統通過作戰系統雙冗餘環網獲取外部信息,如探測系統的炮瞄雷達和光電儀探測的目標運動參數、通信系統的數據鏈信息和語音和文本信息、導航系統的艦艇姿態參數和氣象參數等。火力支援武器系統將這些參數通過火控系統進行實時解算,以完成對火箭炮進行射擊中的實時修正。經過艦船適應性設計後,艦載火箭炮的射擊精度得到極大提高。

性能參數

九江號護衛艦參考數據:
排水量
標準排水量
1425噸
滿載排水量
1661.5噸
主尺度

103.2米

10.8米

3.19米
動力裝置

2台12E390VA型中速柴油機,功率2×7200馬力;

4套柴油發電機組,電站功率400千瓦×3套,120千瓦×1套=1320千瓦,雙槳雙舵
能參數
航 速
26節
航 程
7200公里
編 制
190人
武器裝備

兩座79A式雙管100MM自動炮

兩座雙聯裝37毫米炮

五座50管火箭炮系統;兩座250毫米5管反潛火箭發射器(65式)

服役動態

參與任務

1977年打撈日本沉船“阿波丸”號。
九江號護衛艦九江號護衛艦
1980年11月偵照蘇聯巡洋艦。
1982年執行潛艇發射飛彈任務。
1984年10月執行偵照蘇聯“056”護衛艦。
1988年10月執行潛艇發射火箭任務。
1996年3月執行台灣海峽聯合演習任務。
2012年9月後在平潭附近海域巡視。
2012年10月04日平潭塘嶼島附近巡航,距塘嶼島約50海里(約100公里50節)

作戰分析

現代登入作戰一般分先期作戰階段、集結上船階段、海上航渡階段、突擊上岸階段、鞏固擴大登入場這五個階段。在先期作戰階段和突擊上岸階段,均需要對防禦方火力進行摧毀和壓制。先期作戰階段有三項主要作戰任務,而預先火力準備就是其中之一,預先火力準備通常由彈道飛彈、遠程火箭炮和飛機實施;在預先火力準備後,一般應摧毀防禦方近三分之二的固定火力和高價值目標。
九江號護衛艦線圖九江號護衛艦線圖
經過預先火力準備後,一些堅固、分散的目標和機動火力將可能倖存,這些戰術火力對登入部隊突擊上岸會產生極大威脅,這就需要有強大的直接火力準備和登入部隊上岸後的火力支援。直接火力準備一般有空中直接火力準備和海上直接火力準備。海上直接火力準備後轉入對登入部隊的火力支援,對防禦方剩餘火力陣地、灘頭工事、零散火力點進行主動或應召壓制和清除。對直接火力準備和火力支援來說,海上機動火力支援平台的建設就顯得至關重要。
1200型5管反潛火箭深彈發射裝置1200型5管反潛火箭深彈發射裝置
九江號護衛艦在戰術運用上是伴隨登入兵編隊航行,在登入兵突擊上岸之前對登入點進行覆蓋式直接火力準備,在登入兵上岸後所遇到的火力點進行應召打擊和延伸打擊。登入兵編隊在航渡期間是受到重點防護的,其周邊有強大的防空、反潛和反艦火力網,故此,火力支援艦對自身的防護要求可適當降低而專注於火力支援武器的發展。
九江號作為火力支援艦的作戰模式有以下幾種,預先諸元裝訂打擊,即將已知目標參數輸入火控系統執行打擊任務;探測打擊,即利用本艦的多個探測通道設備發現目標,鎖定後進行打擊;應招打擊,即通過登入兵的召喚,從數據鏈或其他無線通信手段得到目標參數後實施支援打擊。
九江號參加軍演發射火箭九江號參加軍演發射火箭
九江號的艦載火力支援武器系統具有極高的射速,實現火力打擊的突然性,在25秒內即可將250發各式火箭彈及50枚炮彈覆蓋在防禦方陣地上。火箭彈可選鋼珠殺爆彈、雲爆彈、雙用途子母彈、殺爆燃彈、燃燒彈、布雷彈等,新設計的艦載火箭炮具有很高的密集度,覆蓋性射擊可對地表和地下人員及武器進行毀傷,而殘留的頑固火力點則由艦炮進行清除。

實兵演習

2005年9月,九江號艦代表海軍參加“礪劍2005”中國陸海空三軍登入實兵演習,按總部所給出的目標區域進行火力支援射擊,516艦以火力密集、彈著點精準而當即獲得總部的通電錶揚。
九江號火力支援艦服役後,多次應邀參加陸軍組織的實兵登入演習。對該艦在海上搖擺狀態下竟能打出相當高的精度,陸軍有些同志表示難以置信,某戰區作戰部組織了人員等艦觀摩。看到艙內竟有十多個艙室布置著眾多火控系統、隨動系統、瞄準系統和氣象等系統為火箭炮提供支撐服務,所占面積遠大於火箭炮本身,可見在相關係統支持下,艦上火箭炮的威力才有保障。

總體評價

九江號護衛艦改裝為火力支援艦,滿足戰術技術指標書的要求,系統跟蹤平穩、射擊精度高、有良好的可靠性。該艦的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海軍專職火力支援艦的空白。(海軍360
九江號護衛艦九江號護衛艦
總體上看,九江號艦的改裝已達到了作為火力支援艦的目的,雖然還存在著某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畢竟是中國海軍改裝火力支援艦的一次很好嘗試。如能繼續改進,並改裝出一定數量的此類艦艇,那么對提高中國海軍戰時火力支援能力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艦載武器
九江號護衛艦是人民海軍六、七十年代"海岸防禦"作戰指導思想的典型產物,反艦火力強大,但防空反潛能力薄弱,只能在岸防飛彈和岸基航空兵的掩護範圍內作戰,排水量偏低,海上續航能力和自持力差。除了執行常規海戰任務之外,還可以用於執行護航、護漁、巡邏、警戒、布雷等多種任務。(中國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