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九江絲弦鑼鼓
- 主題詞:傳統音樂,絲弦鑼鼓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音樂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元末明初
- 認證時間:2013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瀕危狀況,
簡介
絲弦鑼鼓在九江縣境內的流傳歷史悠久。永安、港口、城子、江洲、馬回嶺、黃老門等地都曾活躍著眾多的絲弦鑼鼓隊伍,如港口街鎮白華寺村,從清末至今,有五代傳人,代代有群體,百餘年來,久傳不衰。
九江縣港口街鎮白華寺一帶流傳的絲弦鑼鼓,除常用的打擊樂器外,管弦樂器也保留得較為完整。其演奏形式和內容,汲取了漢劇的戲劇音樂元素和表現手法,曲牌不斷完善,表現力和演奏技巧日漸豐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音樂。
歷史淵源
元末明初時,朱元璋和陳友諒在江南鄱陽湖大戰,九江縣赤湖是其中一個主要戰場。兩軍交戰互有勝負,而陳友諒的夫人為助夫君征戰,與一群道士自創了一套絲弦鑼鼓以鼓舞三軍將士士氣。絲弦鑼鼓以大鼓為頭首,配合有二胡、鈸、笙等,鼓聲激烈,猶如三軍萬馬奔騰,十分有氣勢。一日,陳友諒又要出征。出征前,夫人按照以往的慣例,親自指揮絲弦鑼鼓隊為三軍送行。隨著鼓點的響起,時而舒緩,時而急驟,三軍將士士氣頓時勃發起來,喊聲震天,排列著整齊的隊伍出轅門,向著朱元璋方向進發。出發前,聰慧的夫人獻妙計與陳友諒,陳友諒聞之十分高興,說有夫人相助,此役必成。夫人也說,這次出征想必定能成功,與夫君約定,得勝歸來時見到帥旗就知夫君已勝,當再鼓接君凱旋,如不則與君同去。陳友諒惜別夫人,在赤湖與朱元璋激戰幾日,終於取得戰役的勝利,心想夫人現必不知我已取勝,我且與她玩笑一番,予之驚喜。於是下令放倒帥旗班師回營。且說那陳夫人日夜守在赤湖邊上,日日盼著夫君歸來。一日,終於盼到戰艦出現在遠處,陳夫人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總算盼得丈夫得勝歸來。然而等船近些,卻發現帥旗不見了。陳夫人由喜而悲,不顧眾人勸說,躍入湖中殉夫。陳友諒上了岸得知夫人已然而去,悔恨不已。此後,人們把陳夫人盼望丈夫歸來的那塊巨大石頭取名望夫石,以紀念她。而她所創造的絲弦鑼鼓也隨著陳友諒兵敗,由潰散的士兵傳入民間。
基本內容
九江絲弦鑼鼓中的打擊樂,鼓為發號施令,大鑼為魂,鑔為對應,馬鑼、小鑼起點綴和協調作用。曲牌中,“長錘”、“陰陽騎馬”的長度僅一小節。最長的曲牌中,其長度也只四小節,均以一小節為動機發展而成,兩小節一句逗,節奏極強,饒有個性,便於連線。通過音響的組合、節奏的對比、速度的變化等表現情緒的起伏。“大梅花”、“紐絲”、“瞭望頭”等曲牌中,大鑼異常突出,一般表現激越的感情。“三點響”、“扭轉”、“七字鑼”等曲牌中,馬鑼、小鑼悅耳,顯得輕快活潑。快、慢長錘系四二節拍的同音型重複,在推進中期待,突轉四三節拍的“陰陽騎馬”,頓有駿馬飛奔之感,後轉入伸展節奏的“喜顏回”,像停息後下馬的神情。絲弦鑼鼓有其連線套路,“撞金鐘”、“開堂”為開場曲牌,大鑔連續單擊,似金鐘聲拉開序幕。其它曲牌的連線,依情緒需要而定。“長錘”、“亂轉經”系曲牌間的連線紐帶,感情的過渡。全奏時像萬人歡騰,悶擊時似拼力向前,晶瑩的小鑼像流水潺潺,馬鑼拋擊時如同鶯歌燕舞。
基本特徵
受道教音樂和軍營鑼鼓影響,九江絲弦鑼鼓以大鼓為首,最少配有16人。兩把二胡、一把笛子、兩個嗩吶、一個大鈸、一個小鈸、一個手鑼、一個馬鑼、兩個大鑼、一個雲鑼,而這套樂器的靈魂便是大鼓,同時敲大鼓的人還要同時負責堂鼓、木魚和梆子。絲弦鑼鼓的演奏技巧較為豐富,通過音響的組合、節奏的對比、速度的變化等表現情緒的起伏。打擊樂有重擊、輕擊、點擊、平擊、滑擊、悶擊、拋擊等等。三節號要吹出單吐、雙吐及連續吐等音響。對基本功也有嚴格要求。小鑼、大鑼要每次擊中鑼心,運用腕力,富有音色變化;馬鑼拋擊時要上下一條線,有一定高度,又不能脫板。
瀕危狀況
目前年青人外出務工,現有表演九江絲弦鑼鼓的人大多為村中的老一輩人士,另外九江絲弦鑼鼓最基本的配備只需要16人,但人越多,氣勢越磅礴,所以九江絲弦鑼鼓的表演人手及其不足還老齡化嚴重。另外,由於青年人外出導致九江絲弦鑼鼓的傳承和大部分文化遺產面臨的窘境一樣,絲弦鑼鼓也面臨後繼無人的局面。而且置辦絲弦鑼鼓的費用也比較高,現有的藝人也較難承受,總之九江絲弦鑼鼓傳承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