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水利志

九江市水利志

《九江市水利志》是九江市水利志編輯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江市水利志
  • 作者:九江市水利志編輯室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年5月
  • ISBN:7-5402-1270-5
  • 編纂人員:熊光宙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九江市水利志》的編纂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以《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定》和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準繩,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記述九江水利事業發展歷史和觀狀,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學性和資料性相統一,使之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作品目錄

封面
九江市水利志
請黃司令員指導
題詞
啟功 書法泰斗、國務院文史館館長
張明 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將軍書法家
胡問遂 原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著名書畫家
莊炎林 原中國僑聯主席
楊成武 原解放軍總參謀長、老紅軍、老英雄
馬烽 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
仲貞子 江蘇著名書法家、詩人
錢偉長 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全國政協副主席
李霽野 著名作家,魯迅生前好友,原天津文聯主席
季羨林 北京大學一級教授、中國東方學黍斗、著名教育家、理論家流沙河著名詩人、書法家
流沙河 著名詩人、書法家
匡亞明 原南京大學校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著名思想冢、教育家
沈鵬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
王崇人 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書法教授
白棟材 原中共江西省委第一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錢君陶 上海著名書法家、傑出印人
圖片
石鐘山,處於長江與鄱陽湖的匯流處.宋元豐七年,著名文學家蘇軾寫下著名散文<石鐘山記>
九江長江湓浦口,當年白司馬(白居易)送客處。
1931年,九江遭遇洪水,市區一片澤國,街口行船和海關門前被淹的情形。
80%以上人口流離失所,兩張照片分別是當年蓮花池鄱陽湖畔田疇、村落(都昌)
一九四八年五月三十日,九江閻家渡險段施工情形。
1954年大洪水時九江大中路水深過膝。
鎖江樓建於明萬曆十四年(1598)位於九江城區江邊,意為"鎖住蛟龍鎮壓水患"(原名"江天鎖鑰樓")
1956年,永修縣塗家埠女子水文站正在觀測雨量。
這是六十年代初水利運動高潮時,九江地區水利工地工全景
1956年,九江解放後興建第一個閘赤湖閘落成紀念,前排左一為湯正印老局長
六十年代水利運動高潮時,水利工地現場會情形.(以上三照片為湯雲生提)
1998年位於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的湖口縣城被水淹達53天.唯一的交通工具便是船
一九九八年八月九江大堤4—5號閘決口處。
一九九八年八九江江新洲決口處。
國棉一廠大堤修建於抗戰時期,1954年九江洪水泛濫,受大堤保護的國棉一廠是九江唯一未被水淹的地方
1998年8月7日下午,九江長江大堤4—5號閘口處決口後,市政府緊急調來船隻堵口,這是煤船甲21025號堵口時情形。
長江大堤琵琶亭段(七十年代建)
1998年7月以來,護衛著京九鐵路的江西永修縣郭東圩堤險象環生。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和該縣幹部民眾冒風雨,戰高溫,日夜搶險,嚴防死守,誓保京九大動脈暢通。
德安米糧鋪渡槽(建於七十年代)
九八年洪水時永修縣大堤上的帳篷學校。
1966年後,九江城區堤防建設拉開了序幕,這是當年民眾挑土建堤的場面。
建於七十年代的八里湖防洪堤龍開河上游攔水閘(1970年建)
龍開河上游攔水閘(1970年建)
賽湖涵閘
1998年,九江長江堤決口後,水淹至九江開發區,這是當時情形。
六十年代柘林水庫施工現場。
九江境內最大的水利水電樞紐工程一柘林水庫烏瞰,該水庫大壩也是亞洲最大的土壩。
七十年代中期,本市廣泛開展了農業學大寨水利化運動,這是當時武寧石門樓鄉改修石門河情形。
星子110乾伏變電站
星子縣觀音塘中型水庫
這是九江地區最大的農電電站一武寧縣盤溪電站,裝機1.2萬千瓦,庫容量近億立方米。
廬山水庫大壩,該水庫目前開闢為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農電過大江 彭澤馬壋
彭澤良溪水庫發電站廠房、尾水渠、隧泂出口控制閘
德安湖塘水庫,主壩為漿砌塊白重力壩。
瑞昌市右門水庫加固後全景。
彭澤余家堰水庫溢洪道、大壩、發電站廠房及變壓器。
修水河橋小流域治理現場 冷珍吾提供
80年代中期後,九江水利建設廠泛採用振動水沖加固地基技術,這是長江永安堤施工現場。徐仲興提供
92年湖口鄱陽湖治理工程
本市自製桅桿式啟重吊裝技術。這是1976年廬嶺渡槽予制構件吊裝時情形。徐仲興提供
80年代中期,九江水利工程廣泛採用“高壓噴灌技術”,這是當時雲山水庫施工現場。徐仲興提供
九江市水利水電建築公司與共青城一起成長,這是八十年代承建的共青城住宅花園。
九江縣馬頭水庫大壩全景,水庫所處村落為陶淵明的歸宿地。
都昌虎山澗水土冶理流域
一九九九年,九江長江大堤開始大規模整治,耗資19.5億,這是新建城市標準防洪堤段。
九江濱鄱陽湖圩區鳥瞰
這是九江市水利水電施工公司承建的共青城胡耀幫陵園
1995年洪水時九江城區鳥瞰修水大橋水土流失狀況冷珍吾提供
修水大橋水土流失狀況 冷珍吾提供
目錄
凡例
編纂紀要
概述
大事紀年
第一章 自然地理
第一節 地形地貌
第二節 地理特徵和類型
第二章 地質
第一節 地層
第二節 地質構造
第三章 山系
第一節 山脈
第二節 名山
一、廬山
二、雲居山
三、石鐘山
第四章 江河 湖泊
第一節 直入長江幹流諸河
第二節 鄱陽湖水系
第三節 湖泊
第四節 江河湖港
第五章 水文 水資源
第一節 水文概況
第二節 地表水資源
第三節 地下水資源
第四節 小水電資源
第六章 水利機構
第一節 歷代水政
第二節 現代機構
第三節 防汛機構
第四節 工程管理機構
第五節 直屬工作機構
一、水土保持委員會
二、設計院
三、水利科學研究所
四、長江市長江堤岸工程指揮部
五、廬山水電廠
六、九江市水利電力建築公司
七、柘林灌區管理局
八、九江市水利學會
九、九江市堤防管理處
十、水政執法
第七章 水旱災害歷史統計
第一節 災害頻率
第二節 水災歷史統計
第三節 重點水災年份簡介
第四節 旱災歷史統計
第五節 重要旱災年份
第八章 防汛抗旱
第一節 隊伍建設
第二節 物資籌備
第三節 通訊聯絡
第四節 抗洪紀實
一九五四年抗洪災紀實
一九五四年五月三十日中共九江地委發出防汛搶險緊急指示
1983年九江城區抗洪紀實
一九九五年抗洪紀實
一九九六年防汛紀實
一九九八年抗洪搶險紀要
第五節 抗旱紀實
一九六一年抗旱
一九七八年抗旱
一九八八年抗旱
一九九二年抗旱
附:歷年九江長江水位表
第九章 堤防建設
第一節 歷史回顧
第二節 九江長江大堤
第三節 主要乾堤
第四節 小型圩堤
第五節 鄱陽湖水利
第十章 城區防洪工程
第一節 城區防洪簡介
第二節 城區防洪前期工程
第三節 城區防洪開發工程
第四節 城區防洪體系
第十一章 蓄水工程
第一節 水庫建設
第二節 水塘
第三節 小型水庫
第四節 中型水庫
第十二章 水電工程
第一節 水電建設
第二節 重點水電站
附表:九江市小水電歷年情況表
第十三章 引水工程
第一節 引水工程概況
第二節 歷史著名堰圳
第三節 千畝以上引水工程簡介
第十四章 提水工程
第一節 舊式提水工具
第二節 水輪泵與噴灌
第三節 機電排灌
第十五章 水土保持
第一節 水土流失程度與地區分布
第二節 水土流失類型及特徵
第三節 水土流失成因
第四節 水土流失危害
第五節 水體污染狀況
第六節 水土流失治理
附1:沙山治理記
附2:修水河橋小流域
附3:《報告》
第十六章 河道整治與河堤涵閘
第一節 河道整治概況
第二節 主要河流治理
第三節 江河涵閘
第十七章 水利科技
第一節 建國前水利科技成果
第二節 發展中的現代水利科技
第十八章 柘林水利樞紐工程
第一節 工程建設
第二節 主要工程簡介
第三節 工程特徵和效益
第四節 庫區移民
第五節 柘林水庫灌區
第十九章 水利勘察、設計、規劃
第一節 勘察、勘測
第二節 規劃
第三節 設計
第四節 “三查三定”工作
第五節 水利區劃
附1 防病改水簡介
附2 漬害田治理簡介
第二十章 水利經濟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多種經營
第三節 水庫漁業
第四節 水利經濟實體
一、九江水利電力建築公司
二、修水縣電力公司
三、瑞昌水泥壓力管廠
第二十一章 治水人物
第一節 歷史治水人物
李渤
潘季馴
梁尚忠
吳哲夫
秦鑒吾
朱熹
董文偉
第二節 現代治水模範
江善講
陳翊科
周崇田
張聞修
段厚忠
第三節 勞模烈士
一、已逝勞模烈士簡介
二、勞模名單
第二十二章 水利文藝
第一節 國家名流題辭作賦
第二節 詩歌
第三節 散文
第四節 傳說、民謠、禱文
第二十三章 水利文獻
第一節 水利文獻 文章摘要
第二節 會議紀要 水利法規
《九江市水利志》審查單位及工作人員名單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