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英仙流星雨的命名,主要是為了與流量更大、活躍在8月份的另一個輻射點位於英仙座天區內的流星雨相區分。通常,當不同的流星群輻射點在同一個天區時,人們會用極大時輻射點附近亮星的希臘字母編號來命名以示區分。因為輻射點隨時間會有變化,因此這條規律也並一定準確。九月英仙流星雨極大時的輻射點就在英仙座β,即著名的食變星大齡五附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月英仙流星群
- 特點:流量大
- 時間:活躍在8月份
- 性質:流星雨
簡介,活躍期,
簡介
地球穿越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瓦解後殘留的碎石帶密集區,每小時有成百上千的彗星殘片襲擊地球,其中約百餘顆以流星的形式掠過大氣層而形成流星雨。由於這些流星從星空的英仙座方向飛來,因此被稱為“英仙座流星雨”。
活躍期
九月英仙流星雨的活躍期是每年的9月4日至14日,根據國際流星組織的預報,2012年的極大出現在台北時間9月10日6時前後。
9日至10日這一晚,輻射點會在地方時22點後升起到較為理想的高度,而下弦月會在10日0時前後升起。因此觀測條件較為理想的時段有兩小時左右。其實九月英仙流星雨的流量很小,ZHR只有個位數,但2008年它也曾出現過預料之外的爆發,且亮流星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