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龍山飲

《九日龍山飲》是詩人李白的五言絕句,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79卷第42首。首句點明時間地點,既寫詩人的宴飲,也扣晉桓溫同賓僚的宴飲,借用典故不僅自然吻合,且合情合理,亦即順理成章。次句著重寫宴飲時菊花的神態,以“逐臣”自比的李白,暫時忘卻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風吹落帽的名士孟嘉。

末兩句詩是前兩句詩的深化:前一句用典,重在“醉”字,後一句寫實,重在“舞”字,巧妙地將月亮擬人化,以“月留人”收尾,顯得生動別致,表面上是說月亮挽留詩人,實際上是詩人留戀脫俗忘塵而不願割捨離去,表達出詩人飲菊花酒抒發失意憤懣以及曠達灑脫的複雜感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日龍山飲》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者:李白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詩文字數:20字
  •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九日龍山飲1唐朝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2
醉看風落帽3,舞愛月留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龍山:在當塗縣南十里,蜿蜒如龍,蟠溪而臥,故名。見《太平府志》。
  2. 黃花:謂菊花。菊花有多種顏色,古人以黃菊為正色,故常以黃花代稱。
  3. 逐臣:被貶斥、被驅逐的臣子,詩人自稱。
  4. 風落帽:用晉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詳見《九日登山》詩注。東晉大司馬桓溫曾在重陽節登龍山,其部下參軍孟嘉被風吹落帽,孟嘉仍渾然不覺,桓溫命人作文嘲之,孟嘉作答,揮筆而就,一時傳為佳話。

白話譯文

九日在龍山宴飲,黃色的菊花盛開似在嘲弄我這個逐臣。
醉眼看看秋風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創作背景

此詩與前詩《九日》或為同時之作。約作於寶應元年至廣德元年(762—763)間。龍山,在當塗縣。《元和郡縣誌》江南道宣州當塗縣:“龍山,在縣東南十二里,桓溫嘗與僚佐九月九日登此山宴集。”

作品鑑賞

在詠菊詩中,“龍山之會”、“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這個典故與自己的龍山之游緊密結合在一起抒發了內心的失意憤懣、曠達灑脫的複雜感情。
在重陽節之際,詩人登上了當塗附近的名勝之地龍山,與好友痛飲菊花酒,借吟詩來傾瀉胸中之情。首句點明時間地點,既寫詩人的宴飲,也扣晉桓溫同賓僚的宴飲,這樣寫就使以後的用典不僅自然吻合,且合情合理,亦即順理成章。次句“黃花笑逐臣”,著重寫宴飲時菊花的神態。“笑”,十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菊花盛開時的美艷的容顏。“逐臣”,追隨詩人。這是說菊花開得到處都是,無論詩人到了哪裡,都能看到噴吐異香的黃花,同樣,詩人無論到了哪裡,都有朵朵怒綻的黃花向他微笑。在登龍山之際,聯想起這裡曾經上演過的名士清流之事,以“逐臣”自比的李白,暫時忘卻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風吹落帽的名士孟嘉,表達了對名士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三、四句“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前一句用典,重在“醉”字,後一句寫實,重在“舞”字。飲美酒賞黃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能舞人自舞,體現出飲酒賞花的樂趣,表現出詩人放曠的性格、浪漫的氣質。“陶然共忘機”,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實描繪。可見,後兩句詩是前兩句詩的深化。詩的最後一句“舞愛月留人”,巧妙地將月亮擬人化,以“月留人”收尾,顯得生動別致,表面上是說月亮挽留詩人,而實際上是詩人留戀這脫俗忘塵的自然之境,不願割捨而去。
孟嘉九日龍山落帽事,是魏晉名士飄逸風度的典型體現,歷來文人多愛誦之。李白在這裡以孟嘉自比,臨風醉酒落帽,對月起舞弄影,自有一分超放的情味。但“逐臣”一語,也透出了他胸中的牢落不平,這就使本詩不僅僅是一篇吟賞前輩風流之作,同時也有其現實遭際的感慨在。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