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山

九日登山

《九日登山》,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根據詩義,此詩當時作者偕一宗室宣城別駕者,於九日登其所新築之台而作,詩題或許有缺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九日登山》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李白
  • 稱號:詩仙
  • 作品風格:有嚮往隱世逐仙的居士風格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九日17登山》唐朝 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1
為無杯中物2,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3
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4
題輿何俊發5,遂結城南期。
築土按響山6,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7
自作英王胄8,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9,白龜道馮夷10
靈仙如仿佛,奠酹遙相知11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
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12,合沓出溟海13
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14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
賓隨落葉散15,帽逐秋風吹16
別後登此台,願言長相思。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晉書》:陶潛為彭澤令,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即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兮辭。刺史王弘以元熙中臨州,甚欽遲之。後自造焉,潛稱疾不見,既而語人曰:“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閒,幸非潔志慕聲,豈敢以王公紆軫為榮耶!”弘每令人候之,密知當往廬山,乃遣其故人龐通之等齎酒,先於半道要之。潛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進,弘乃出與相聞,遂歡宴窮日。弘後欲見,輒於林澤問候之,至於酒米乏絕,亦時相贍。
  2. 陶淵明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3. 《藝文類聚》:《續晉陽秋》曰: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之,望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
  4. 重陽:《夢梁錄》: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號曰重陽。
  5. 《北堂書鈔》:謝承《後漢書》曰:周景為豫州刺史,辟陳蕃為別駕,下就,景題別駕輿曰“陳仲舉座也”,不復更辟,蕃惶懼,起視職。
  6. 響山:《方輿勝覽》:響山在宣城縣南五里。
    《一統志》:響山,在寧國府城南五里,下俯宛溪。權德輿記:“響山,兩崖聳峙,蒼翠對起,其 南得響潭焉,清泚可鑑,瀠洄澄淡。”
  7. 霜絲,樂器上弦也。
  8. 《韻會》:“胄,裔也,系也,嗣也。”
  9. 琴高:《列仙傳》: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之間。二百餘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弟子期日,皆潔齋待於水旁設祠,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旦有萬人觀之。留一月余,復入水去。
  10. 《山海經》:從極之淵,深三百仞,維冰夷恆都焉。冰夷,人面,乘兩龍。郭璞註:冰夷,馮夷也。
    《淮南》雲“馮夷得道,以潛大川”,即河伯也。
    《穆天子傳》所謂河伯無夷者,
    《竹書》作馮夷,字或作冰也。
    《河圖括地象》:馮夷恆乘雲車,駕兩龍。白龜,事未詳。
    《楚辭·河伯》云:“乘白黿兮逐文魚,氣汝游兮河之渚。”白龜殆白黿之訛歟?
  11. 酹:《廣韻》:“酹,以酒沃地也。”
  12. 木華《海賦》:“波如連山。”太白本其語而倒用之,謂“連山似驚波”,遂成奇語。
  13. 謝朓詩:“合沓與雲齊。”呂向註:“合沓,高貌。”
  14. 《說文》:“酩酊,醉也。”
  15. 盧照鄰詩:“客散同秋葉,人亡似夜川。”
  16. 《晉書》:孟嘉為征西桓溫參軍,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燕龍山,僚佐畢集。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以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
  17. 九日: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白話譯文

陶淵明寫了《歸去來》,表明不追逐俗世的高志。
因為沒有酒喝了,所以就到州牧那裡去喝酒。
於是就想像著和陶淵明一起一邊觀賞菊花一邊飲酒。
我此時的心情不好,白白辜負了重陽佳節。
能得到“題輿”這樣的待遇是怎樣的俊傑才能有的啊!我自認為自己沒有這么好的運氣,就想乾脆隱居在城南算了。
在山上建一座小房子,下面可以看到宛溪。
整日可以聽到笛聲、琴聲,這是多么自在啊。
我以為即使是皇親國戚也不能有這樣的享受。
琴高乘著紅鯉魚躍出水面,仙龜為河伯引路,這是像神仙一樣的生活。
舉酒祭奠和自己志趣相投的先賢。
自古九月九日登高的人,有幾個仍然在世呢?
滄洲不是自己的歸宿,以後還有機會大展宏圖。
海上洪波湧起,驚濤駭浪。
勸大家舉杯為樂,喝醉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邊喝酒邊聽音樂,周圍還有人伴舞。
沒有不散的宴席,客人們像落葉一樣都散去了,都喝得醉醺醺的。
分別之後再有機會來到這裡,請大家記得曾在這裡飲酒歡樂過。

創作背景

天寶十二載(753)重陽日作於宣城。清人王琦云:“玩詩意,當是偕一宗室為宣城別駕者,於九日登其所新築之台而作,詩題應有缺文。”所言似是。另有《宣城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贈崔侍御二首》,與此詩情景相接,可參見。全詩體現李白壯志難酬,感慨實事,又仍有遠大理想,遠大抱負的宏偉目標。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與杜甫合稱李杜(小李杜則是李商隱、杜牧)。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其作品天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異,才華橫溢;詩句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與唐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