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女墩遺址江蘇省邳州市戴莊鎮良王城遺址附近。一號墓在勝陽山麓楊莊村,二號墓在李圩村,傳說為梁王(良王)九女墩,早年均被盜。隨著近年來對徐國聖都遺址(邳州梁王城遺址)的發掘考古研究,經考證,九女墩遺址實為“九龍墩遺址”,這裡是徐國君王的王陵墓地。1982年春,邳州文化部門兩次清理,發現兩墓皆為豎穴土坑墓葬。墓穴長10米、寬10米、深8米、墓道長10米。墓壁鑲以木板,四周裝填1.2米厚木炭,頂封白膏泥。出土有玉璧、玉環、玉獸、玉龍、銅戈、銅車飾、銅首、銅腰扣、銅鏃、銅劍等40件,經鑑定為戰國時期墓葬。邳州九女墩遺址出土文物編鐘和編磬更是揭示了西周末春秋戰國時期的先秦禮樂制度。註:近年來隨著相關部門對邳州良王城遺址的考古發掘,經研究邳州九女墩遺址其實應叫邳州“九龍墩”遺址,這裡實為良王王陵墓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九女墩遺址
- 位於:江蘇省邳州市
- 1982年春:邳州文化部門
- 華夏文化:三號墩的銅器
- 特徵:沒有中原流行與鼎相配
墓室簡介,出土文物,考古研究,
墓室簡介
《邳州良王城遺址是徐國聖都的歷史依據,邳州九女墩遺址是徐王陵墓的歷史依據。》
1993年春,江蘇省邳州市戴莊鎮西2公里許、地名“九女墩”,命名九女墩遺址。九女墩遺址發掘其中三號墩,考古發掘出土器物共310件,包括青銅器222件,青銅器中湯鼎、尊、盤與浙江紹興306號墓所出同類器相近;獸首鼎與安徽舒城鳳凰嘴春秋墓所出鼎相似;甬鐘在形制、紋飾上與王孫遣者鐘相似;鐘與鑄兒鐘、允兒鐘相近,鈕鐘上有銘文“……王之孫□乍,擇其吉金,鑄其和鐘……”。甬鐘、允兒鐘通體均飾具有明顯徐器裝飾風格的羽翅式獸體捲曲紋,專家考證邳州九女墩遺址三號墩為徐王陵墓。
1993年春,江蘇省邳州市戴莊鎮西2公里許、地名“九女墩”,命名九女墩遺址。九女墩遺址發掘其中三號墩,考古發掘出土器物共310件,包括青銅器222件,青銅器中湯鼎、尊、盤與浙江紹興306號墓所出同類器相近;獸首鼎與安徽舒城鳳凰嘴春秋墓所出鼎相似;甬鐘在形制、紋飾上與王孫遣者鐘相似;鐘與鑄兒鐘、允兒鐘相近,鈕鐘上有銘文“……王之孫□乍,擇其吉金,鑄其和鐘……”。甬鐘、允兒鐘通體均飾具有明顯徐器裝飾風格的羽翅式獸體捲曲紋,專家考證邳州九女墩遺址三號墩為徐王陵墓。
出土文物
從邳州九女墩遺址三號墩的銅器中可以見到中原和齊魯等華夏文化的器形,也可以見到江淮,吳越的蠻夷文化的器形,還可以見到草原北地的青銅器形。徐國(徐國聖都即今邳州良王城遺址)地處南北交流的中摳,各方面的文化特色被徐器所吸收、所體現,故素來治銅器者尤為看重徐器。在已發現的徐器中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徵是:從器物的組合情況來看,徐國貴族對中原所盛行的列鼎制度並不十分看重,邳州九女墩遺址三號墩只出土三件,大小相次的列鼎也沒有中原流行與鼎相配的 簋等盛食器。而徐人對樂器卻有著濃厚的興趣,邳州九女墩遺址三號墩即嚴格按照諸侯軒懸的禮制擺放編鐘和石磬,該樂器數量之多、種類之全、製作之精,實為同期墓葬所罕見。這反映出徐人在接受華夏文化時,既有吸收又有改進,表現了徐人的偏好(《試倫邳州九女墩三號墩出土的青銅器》,孔令遠,載《考古》2002年第五期)。
考古研究
參與邳州九女墩遺址三號墩發掘的孔令遠、陳永清等考古界專家學者,認為“九女墩是一座春秋晚期徐國王族的墓葬”“九女墩土墓群及附近的梁王城遺址(良王城遺址)、鵝鴨城遺址(古武原城址)位於漢代武原縣(今江蘇邳州市西北)境內,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徐人曾在這一帶活動過。如《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偃王仁而無權,不忍斗其人,故至敗。乃北走彭城武原縣(武原縣治所即今邳州市戴莊鎮境內鵝鴨城遺址)東山下,百姓隨之萬數,因名其山為徐山。’另據《水注經》卷二十五:“下邳(下邳縣,治今江蘇邳州市西南)為沂、泗之會也。又有武原水注之。水出彭城武原縣(武原縣,治今江蘇邳州市西北)西北,會注坡南逕其城西,王莽之和樂亭也,縣(指武原縣)東有徐廟山、山因徐徒、即以名之也,山上有石室,徐廟也”。由上可知《後漢書》所說徐山,《水經注》所說的徐廟山即今依宿山,漢代武原縣位於今邳州梁王城東邊,依宿山位於徐國聖都良王城的東邊,《後漢書》稱彭城武原縣東山為徐山正與此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