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壇八廟

九壇八廟指的是京城九壇和京華八廟。九壇,即天壇地壇祈谷壇朝日壇夕月壇太歲壇先農壇先蠶壇社稷壇諸壇,這些都是明清帝、後進行各種祭祀活動的地方;八廟系指太廟、奉先殿、傳心殿、壽皇殿、雍和宮、堂子、文廟和歷代帝王廟。太廟,在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內,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興建,是明清兩代封建帝王供奉祖先的場所,即皇帝家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九壇八廟
  • 地理位置:北京
  • 京華:八廟
  • 京城:九壇
各壇作用,各廟作用,

各壇作用

京城九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的社稷壇,是明代遷都北京所建的第一壇。 “人非土不生,非谷不食”,社稷成了封建時代國家的象徵與代名詞。明清兩朝歷代皇帝於每年春秋第二個月的第一個戊日,要來這裡(今中山公園)祭祀社神與稷神。
永樂十八年,在正陽門南側建起天地壇,配有日月、星辰、雲雨、風雷四從壇,當時是天地日月等一起祭祀的。到了明嘉靖九年(1530年),才對諸神分郊祭祀,在天地壇(今祈年殿,又名祈谷壇)的南端建起圜丘壇(天壇,又有祭天台之稱,於每年冬至日供皇帝祭天之用;方澤壇(地壇)建在安定門外,是明清皇帝每年夏至日祭祀土地神的場所。在朝陽門外建有朝日壇,用於春分日祭日;阜成門外所建夕月壇,為秋分日祭月;並把大祀殿改名為大享殿,於每年正月的第一個辛日“恭祀上帝,以祈年穀”,因此又稱祈谷壇。清乾隆十六年改稱祈年殿。
位於永定門內西側的先農壇建於永樂中,是祭祀神農氏之地,自清雍正二年起,皇帝於春季第二個月的亥日吉時,來此“弓行祀禮,親御耒耜”。
太歲壇先農壇東北側,建於明嘉靖十一年,因太歲是值歲之神,皇帝不僅每年正月上旬吉日和臘月末祭祀兩次,以求歲歲吉祥、國泰民安,而且在先農壇行躬耕禮之後,也要到這裡拈香。
先蠶壇為明嘉靖年間建,原在安定門外,後遷至西苑東北角(今北海公園內)。每年春季第二個月的已日吉日,皇后要來此祭祀並行躬行桑禮,以示對農副業生產的關懷與重視,有時遣妃代行禮。

各廟作用

太廟,在故宮東側勞動人民文化宮前,為供奉先祖牌位之地。
奉先殿,在故宮內,殿內原安有神龕,以祭祀皇帝的先祖。
傳心殿,位於故宮文華殿東側,原為供奉帝王、先師牌位的地方。
壽皇殿,在景山公園內北側,是供奉清代帝後、祖先神像之處,同時也是帝後死後入葬前的停靈之所。
雍和宮,原為清雍正皇帝胤禛即位前的府邸,乾隆皇帝出生於此,後改為喇嘛教的廟宇。該廟建築豪華,文物極豐,為北京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文廟,又稱孔廟,在雍和宮西側的國子監街內(成賢街),建於1306年,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夫子的地方,曾為首都博物館,2005年遷出。
堂子,是滿洲人祭天祭神的場所。清軍攻克北京時,即建堂子於玉河橋東,長安左門外。即今台基廠大街北端。《辛丑條約》簽訂之後,東交民巷地區成為使館區,清廷為保存面子,被迫將堂子遷至南河沿南口,即今北京貴賓樓飯店處。康熙年間定製,祭祀堂子,不準漢官參與。故堂子鮮為人知。
歷代帝王廟,坐落於阜內大街,明嘉靖十年(1531年)興建,主要祭祀我國歷代的164位皇帝和79位名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