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譯文
誦讀屈原之《離騷》,滿腔憂憤無限傷悲。
我在空寂荒野高聲呼喊,回首隻見僕夫疲憊的身影。
想懲治讒人糾正邪惡,想洗滌世上的污泥濁水。
要掃蕩卑劣的奸佞罪惡,要滅除貪殘的無禮行為。
我懷有蕙草的芳香馥郁,佩帶香草江離香氣瀰漫。
我手持清香的申椒杜若,我佩戴著高冠巍峨入雲。
登上高大山陵四面眺望,看那香芷幼苗行列齊整。
遊覽蘭花小洲和蕙草芳林,觀賞香草如美玉般高高低低。
枝枝精粹光輝閃耀,叢叢香氣濃郁純潔美好。
把玩桂樹上的柔嫩枝條,串聯各種芬芳的香草。
如此芬芳卻不被任用,被徹底拋棄枯死在山林中。
希望跟隨子僑隱居學道,又仰慕申徒狄避世投淵。
想像許由伯夷一般清高純潔,如同介子推隱居深山。
痛惜晉之申生受讒遭殃,可憐楚國卞和泣血傷悲。
吳之子胥死後要挖去兩眼,王子比干被剖胸遭災。
想要卑躬屈節同流合污,心中隱隱作痛不願為之。
方與圓本來便不能相同,曲鈞直繩用途各異。
只想等待那稍縱即逝的美好時光,被遮蔽的太陽已近西山。
天時運轉每日從容不迫,歲月悄悄划過匆匆忙忙。
想迎逢諂媚融入世俗,卻內心笨拙思想不通。
盼世風清廉激發人心,污濁的霧氣卻如塵土越來越濃。
想要進如雄雞般誠信耿介,卻又遭到讒人離間阻擋。
要想沉默不語順風隨俗,心裡猶豫遲疑左右為難。
胸中失意怨恨鬱結,思緒錯亂憂愁深長。
在荒山野嶺摘取薜荔,在水島上採集撚支香草。
遙望高大的山丘我嘆息流涕,長久思念聲聲悲泣。
誰能憂國憂民貢獻自己,只有太陽漸漸昏暗愈見西下。
可嘆啊:長江湘水不斷東去,水流迅疾奔走不息。水波揚起,波濤奔湧向前。
苦悶不安,憂愁煩悶。怨情鬱結,長懷憤恨。
生當遇到災難,無可奈何。只能勞心憂悶,涕淚縱橫。
創作背景
西漢的劉向對屈原的忠信節操深為追念,感慨屈原被放逐在山川之間,尚且思念君王,悲嘆自己不能為君出力,於是作《九嘆》藉以表白自己的志向。 《九嘆·惜賢》是其中的第五篇。
作品鑑賞
《九嘆·惜賢》是《九嘆》中唯一一首不以屈原為第一人稱而是以劉向自己口吻寫的詩。其主旨一是痛惜、可惜、可憐屈原忠貞正直,一心報國卻反而遭受奸邪讒言,不見信於君王,被迫流放,直至沉江的悲慘命運;二是痛惜、可惜、可憐如比干、許由、伯夷、介子推、伍子胥等先賢忠臣下場卻悲慘的遭遇。
全詩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是從首句到“夷蠢蠢之溷濁”,總寫詩人寫讀完屈原《離騷》後鬱結、悲憤心情,掃除奸邪、重整朝綱的心愿。作為王室成員的劉向,在此並沒有寫到君王。
第二層是從“懷芬香而挾蕙兮”到“日晻晻而下頹”。這一層詩人花了很大篇幅,用香草比喻高潔的品德,十分敬仰屈原《離騷》等作品裡面中所推崇的歷史人物如比干、子僑、申徒狄、許由、伯夷、介子推、伍子胥等先賢形象,同時痛惜這些歷史人物與屈原一樣,雖精忠報國卻慘遭不幸的悲催遭遇。更表達了詩人自己學習屈原,雖失意鬱悶,卻不願同流合污、報國之心矢志不渝的可貴信念。
第三層是從“嘆曰:江湘油油”到末句,抒發了詩人自身對於生逢亂世,命運不濟的無比鬱悶、憂傷的心情,發出了空有報國之心,卻反見疑於君王,無法報效國家的悲憤和感慨。
《九嘆·惜賢》通過詩人對於屈原等先賢忠臣卻遭受讒言,命運悲催的痛惜,抒發了詩人對於自身雖有高潔品德和忠直才幹卻無法為國出力的鬱悶和憤慨。
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年—前6年),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蘇沛縣)人,漢皇族楚元王(
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曾任散騎諫大夫,漢元帝時擢為宗正等。用陰陽災異推論時政得失,屢次上書彈劾宦官、外戚專權。漢成帝時任光祿大夫,終中壘校尉。曾受詔校閱群書,撰成《
別錄》,為中國目錄學之祖。又輯錄《楚辭》十六卷。所作辭賦三十三篇,今多亡佚,唯存《九嘆》為 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