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九哲出生在一個很平凡的家庭中,家中並不同意他學習音樂這方面,因九哲有著很高的音樂天賦,從國中開始就未繼續在校讀書,而是跟著自己的音樂天賦自學音樂創作,14歲開始於網路發布自己的改編作品《
不分手的戀愛》與原創小樣《
長亭別》、《
捨不得的背叛》、《
朝暮思歸》。
演藝經歷
2011年,開始學電腦製作音樂。2012年步入網路原創音樂歷程8月成立了SXSING唱片 ,成為SXSING唱片CEO。
2013年,開始在網路上發布自己的原創小樣《
長亭別》與翻唱
汪蘇瀧的作品《
不分手的戀愛》;同年8月開始於網路學習原創編曲以及歌曲創作,以及與圓周率錄音棚合作錄製個人的一首原創歌曲《
朝暮思歸》繼而開始自己的原創音樂生涯。
2014年11月,發行個人EP同名專輯。16日與徐環合作發行歌曲《
捨不得的背叛》,同時歌曲也在上線一天就進入音樂網站新歌推薦榜。
2015年2月15日,首次與女歌手雨燁合作推出原創古風單曲《
長亭別》。2月16日歌手九哲與媒體網站“九千線上”成功簽約,現場攜單曲《
捨不得的背叛》為其代言。4月18日推出首支古風單曲《
朝暮思歸》。5月23日與師妹孫敖柔演唱單曲《
捨不得的背叛》。5月底,九哲正式公布,自己公司近期開發軟體以及媒體網站“第一頭條”正式上線。九哲擔任第一頭條CEO。6月九哲與詞人方開劍,音樂製作人GK康康籌備新歌《似水紅顏》。6月18日在5sing發行由音樂人GK康康製作的單曲《畢業的季節》,《殘餘的溫柔》。6月22日發行由GK康康量身定製的原創單曲《似水紅顏》。7月20日九哲發行與音樂人徐環對唱版《似水紅顏》並收入EP專輯《紅顏似水》。《指尖的溫柔》是由GK康康為九哲包攬詞曲創作,擔當這首歌的製作人,合力打造的重生之作,7月24日正式發行。7月28日隨著電視劇《花千骨》的熱播,又掀起了一輪魔幻劇的狂潮。製作人GK康康為九哲量身定製同名單曲《花千骨》於2015年8月正式發行。8月15日九哲與徐環對唱版《花千骨》發行。
音樂作品
- 音樂專輯共6張
2015年7月隨著電視劇《花千骨》的熱播,又掀起了一輪魔幻劇的狂潮。製作人GK康康為九哲量身定製同名單曲《花千骨》於2015年8月正式發行。
紅顏似水
國語 歌曲1首
發布於 2015-07-20
90後原創歌手九哲單曲《似水紅顏》2015年7月與內地女歌手徐環對唱,於2015年7月20號合作深圳市九哲文化傳媒工作室正式發行。
似水紅顏
國語 歌曲1首
發布於 2015-06-22
音樂線上收聽
聽一夜寒雨淅淅瀝瀝,看一夜落花曲盡人離,暮雲低,演一出你我分離,90後原創歌手九哲又一全新大碟《似水紅顏》正式發行。
朝暮思歸
國語 歌曲1首
發布於 2015-04-18
音樂線上收聽
恨天下太過無情,直叫人心生恨意,可如今蒼白又無力等待著你的歸期,只願你不在離去,最終是自己騙自己,歌手九哲古風又一大碟《朝暮思歸》。2015年四月十八號正式發行!
長亭別
國語 歌曲1首
發布於 2015-04-18
音樂線上收聽
九哲作為當下炙手可熱的90後原創男歌手,出道一年年以來已推出過多首單曲,多以青春動感、傷感,古風的曲風為主。今日上線的單曲《長亭別》是九哲首支原創古風單曲,可謂一次大膽的突破。九哲擔當這首單曲主唱。
捨不得的背叛
國語 歌曲1首
發布於 2015-02-12
音樂線上收聽
《捨不得的背叛》是由李倩男作詞,安維汐作曲,婷兒編曲,和徐環vs九哲的傾情演唱的一首原創單曲,2015年收入九哲專輯《捨不得的背叛》於2月12號正式發行。
- 單曲共9首
捨不得的背叛2014-11-16
長亭別2015-02-15
朝暮思歸2015-04-18
畢業的季節2015-06-18
殘餘的溫柔2015-06-18
似水紅顏2015-06-18
似水紅顏2015-07-20
九哲(Feat.徐環)
指尖的溫柔2015-07-24
九哲(Feat.GK康康)
花千骨2015-07-15
九哲(Feat.徐環)
人物評價
九哲是一個創作能力非常強的歌手,並且十分熱愛音樂與運動,平時在生活中會將音樂與運動融為一體,在運動的快樂中享受音樂所帶來的愉悅。他的歌曲風格獨特,嗓音動聽。(東方網評)
九哲不僅因為其歌聲,一張明星臉也讓人記憶深刻,因九哲現居在浙江寧波慈谿市打工,靠打工賺錢做音樂,網友都稱其為“新一代打工皇帝九哲”。不少網友還直言“他的前途不可限量。(中國新聞網江西站評)
九哲的單曲以輕柔,傷感,的旋律開場,充滿傷痛,似乎在抱怨,又似在感傷,將一個雖然內心充滿悲傷,但依然無法停止去愛的人演繹的絲絲入扣,歌曲結合九哲細膩完美的嗓音,愛情裡面沒有對與錯,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就讓自己痛徹心扉後徹底領悟清醒。九哲在保留原本歌詞的基礎上,加入多種流行氣質的音樂元素,使歌曲更為現代,全心演唱,全新演繹.讓他之前的音樂作品無論從唱腔、作曲都被賦予了與以往不同,更加有完整性的溫柔安寧聆聽感。《新華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