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資生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張氏醫通》卷十六。具有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和臟腑,滋養營衛之功效。主治老人食難克運。
基本介紹
- 名稱:九味資生丸
- 別名:資生丸(《霍亂論》卷下)
-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六
-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炙甘草、橘紅、楂肉、真神曲、川黃連、白豆蔻
- 功用: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和臟腑,滋養營衛
- 主治:老人食難克運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附方,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組成
人參、白朮各三兩(90g),茯苓一兩半(45g),炙甘草半兩(15g),橘紅、楂肉、真神曲各二兩(60g),川黃連、白豆蔻各三錢半(10g)。
用法用量
煉蜜為丸,每丸三錢,每服一丸,日三服。
功用
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和臟腑,滋養營衛。
主治
老人食難克運。
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濕邪內聚而化熱者。治當健脾消食,化濕清熱。方中人參為君,益氣健脾。白朮、茯苓健脾祛濕;神曲、山植消食開胃,為臣藥。佐以黃連清熱燥濕;白豆蔻、陳皮理氣化濕,和胃止嘔。炙甘草為使,益氣補中,調和諸藥。全方配伍,以四君子湯益氣健脾為主,同時消食理氣,化濕清熱,故適用於脾虛食、濕停聚而化熱者。
運用
1、本方主治證為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濕邪內聚而化熱者。治當健脾消食,化濕清熱。適用於脾虛食、濕停聚而化熱者。
2、現代多用於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腸炎等見有上述症狀者。
附方
名稱:資生丸
組成:白朮、橘皮、山楂、神曲、白茯苓、人參、白豆蔻、扁豆、蓮肉、山藥、芡實、薏苡仁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每服二錢,細嚼,淡鹽湯送下
主治:胃有虛熱,不能食,常覺飽悶,面黃赤,身常惡熱,大便燥結
出處:《醫學摘粹·雜證要法》卷二
名稱:健脾資生丸
組成:潞黨參、炒白扁豆、豆蔻仁、川黃連、炒冬術、蓮子肉、六神曲、白茯苓、廣橘紅、山楂肉、炙甘草、芡實、廣藿香、炒麥芽、懷山藥、春砂仁、桔梗、炒薏仁米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或水為丸。每服二至三錢,米飲湯或開水送下;婦人淡薑湯送下
主治:胃脾虛弱,食不運化,胸脘飽滿,面黃肌瘦,大便溏泄,以及婦人妊娠嘔吐,小兒疳積,神疲便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杭州方)
功用:健脾開胃,消食止瀉,調和臟腑,滋養營衛
名稱:沖和資生丸
組成:白朮、茯神、棗仁、當歸、蓮肉、人參、黃芪、陳皮、砂仁、楂肉、神曲、麥芽粉、白蔻仁、遠志、益智、木香
用法:煉蜜為丸。每服二錢,早晚空心米湯或參湯吞服
主治:胃強脾弱,既食而運化不及,氣逆膻中,不食而猶然痞滿,日久五臟無所稟受,三焦清氣虛陷,精血日虧,形神銷爍,大便滑泄,溲便短濁,濁氣僧上,漸成中滿,土虛水泛,周身腫脹
出處:《活人方》卷二
功用:補脾胃營氣,補肺統氣,疏肝達氣,滋心育氣,益腎生氣
名稱:八珍糕
組成:白茯苓、懷山藥、生米仁、白扁豆、建蓮、芡實、使君子、砂仁、糯米、白米
用法:蒸糕
主治:小兒疳膨食滯,面黃瘦
出處:《飼鶴亭集方》
功用:健脾開胃,和中利濕,固本培元,補氣消積
名稱:平肝順氣保中丸
組成:香附米、川芎、陳皮、白朮、厚朴、枳實、黃連、神曲、麥芽、木香、梔子、萊菔子、半夏、白茯苓、砂仁、乾生薑、山楂、青皮、甘草
用法:上為末,竹瀝打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食後白滾湯送下,一日二次
主治:鬱火傷脾,中氣不運,胃中伏火,鬱積生痰,致令嘔吐,吞酸嘈雜,心腹脹悶
出處:《古今醫鑒》卷五
功用:常服順氣和中,健脾開胃,進美飲食,化痰消滯,清火抑肝
名稱:勝夏丹
組成:白朮、茯苓、陳皮、人參、北五味子、熟地、山茱萸、神曲、白芥子、山藥、芡實、炒棗仁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服十劑,精神煥發矣;再服十劑,身體健旺
主治:腎水虧乏,時值夏令便覺身體昏倦,四肢無力,朝朝思睡,全無精神,腳疫腿軟
出處:《辨證錄》卷十
功用:健脾開胃,醒脾胃之氣,生心腎之津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健脾丸、九味資生丸、人參啟脾丸三方,均屬消補兼施之劑。但健脾丸具有健脾和胃,行氣消食,祛濕止瀉之功,是消補兼施的代表方劑。九味資生丸和人參啟脾丸均功同健脾丸而力較弱。九味資生丸行氣祛濕之力較遜;人參啟牌丸則燥濕之力較強而無清熱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