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萸連丸

九味萸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入門》卷七。具有清痰降火之功效。主治鬱積酸證,吞酸嘈雜。

基本介紹

  • 名稱:九味萸連丸
  •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 組成:吳茱萸、陳皮、蒼朮、黃連、黃芩、桔梗、茯苓、半夏
  • 功用:清痰降火
  • 主治:鬱積酸證,吞酸嘈雜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

組成

吳茱萸、陳皮、蒼朮、黃連(土炒)、黃芩(土炒)、桔梗、茯苓、半夏各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時時津液送下。

功用

清痰降火。

主治

鬱積酸證,吞酸嘈雜。

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痰火中阻,胃失和降者。治宜清熱瀉火,化痰和胃。方中黃連清熱瀉火;半夏燥濕化痰,散結消痞,降逆和胃,共為君藥。黃芩清瀉火熱;陳皮理氣調中,化痰和胃;茯苓健脾利濕,均為臣藥。佐以蒼朮燥濕運脾;吳茱萸辛散鬱火,苦降止嘔,伍芩、連辛開苦降,和中調胃;桔梗祛痰,並暢氣機。本方由二陳湯合左金丸加味而成,有良好的清熱化痰,降逆和胃之效。

附方

名稱:萸連丸
組成:吳茱萸、黃連
用法:上藥好酒浸透,各自揀、焙或曬乾為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赤痢用黃連丸,甘草湯送下;白痢用茱萸丸,乾薑湯送下;赤白痢,二丸各半,甘草、乾薑湯送下
主治:痢
出處:方出《百一》卷六,名見《證治要訣類方》卷四
名稱:四汁膏
組成:雪梨、甘蔗、泥藕、蘿蔔、薄荷
用法:搗碎濾汁,入銅鍋內慢火熬膏。飲之
主治:咳嗽
出處:《醫學入門》卷三
功用:清痰降火,下氣止血
名稱:朴附二陳湯
組成:二陳湯加厚朴、香附
主治:脾胃虛弱,不能健運。膈有鬱火,胃有稠痰,積滯蘊蓄,沖逆於心而噯氣嘈雜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三
功用:開郁行氣,清痰降火
名稱:平胃分消飲
組成:半夏、白朮、陳皮、厚朴、黃連、青皮、枳殼、甘草
用法:上銼作一貼。加生薑五片,水煎服
主治:胃有痰火,吞酸嘈雜
出處:《東醫寶鑑·雜病篇》卷四引《集略》
名稱:清痰丸
組成:蒼朮、香附、瓜蔞仁、半夏、黃連、黃芩
用法:上為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茶清送下
主治:吞酸嘈雜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名稱:保和丸
組成:山楂肉、蒼朮、白朮、半夏、黃芩、白茯苓、橘紅、蘿蔔子、黃連、神曲、吳茱萸、連翹
用法:上為末,生薑自然汁煮宿,蒸餅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食遠橘皮湯送下
主治:吞酸嘈雜
出處:《杏苑》卷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