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弗勿敵國

乙弗勿敵國,古代部落國名,晉代依附於鮮卑西部大人拓跋氏的鮮卑乙弗氏之一部,由今華北北部地區南移入塞,徒居於今甘肅河西走廊東部天祝等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乙弗勿敵國
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十年(395年),遭到河西鮮卑大都統禿髮烏孤的攻擊,西徙於今青海湖濱,成為環湖地區早期居民之一。乙弗人落居青海後,與世居當地的鮮卑和羌人友好相處,逐步融合為一個以地緣關係為基礎的部落民族聯合體,史稱“卑禾虜”。又因鮮卑語稱其首領為“烏地延”,漢譯為“勿敵”,故《北史》稱其“乙弗勿敵國”,其首領被稱為“青海王”。轄境東以赤嶺(今青海湟源日月山)為界,先後與南涼和西秦王國為鄰;西逾今橡皮山不遠,與徙牧於今柴達木盆地的鮮卑契汗部落接壤;北以今大通山脈為限,與烏啼等部落為鄰,再北越祁連山為北涼王國轄地;南隔黃河與吐谷渾王國相望,控地東西400里,南北500里,擁眾2萬戶(《晉書》雲有3萬戶),有各類牲畜數十萬頭(匹)。
乙弗勿敵國 人以畜牧為業,逐水草而帳居,實行酋長統治。沒有專門的職官和軍隊,平時以“帳”為單位,各自放牧;戰時集男性牧民為兵,自卑馬匹與食物,以部落為單位組織戰守。乙弗人沒有成文的法律,殺人與盜馬者處死,民事或為罰賠。或為杖責,以人頭意向為定,處於氏族社會末期軍事民主制階段。乙弗人的風俗與吐谷渾人大致相同,信巫教,祭山神,貧者可以盜女為妻,父兄死後收後母與嫂為妻。起衣著也與吐谷渾人同,食物除肉、奶外,還以青海湖穿裸鯉和環湖山谷中的蘇子(沙棘類果實)為主食。
環湖地區水草豐美,自然條件優越,乙弗勿敵國牧業生產發展迅速,人民生活相對富裕,引起周邊國家垂涎。東晉安帝義熙九年(413年),北涼冠軍將軍伏恩率騎3萬,越祁連山深入環湖北部地區,掠奪烏啼和卑禾虜2000餘戶及其牲畜北區。次年,南涼王禿髮率兵7000西征乙弗,掠奪各類牲畜40萬頭(匹)。後因南涼亡國,所掠牲畜大多未及趕走。次年,西秦左衛將軍匹達又率兵進攻乙弗,掠3000戶而去。義熙十二年(416年),北涼王沮渠蒙遜率大軍至青海湖濱,迫使乙弗勿敵國降附北涼,蒙遜巡遊鹽池及西王母寺後北返。十四年(418年),在東鄰西秦的壓力下,乙弗烏地延率戶十萬降西秦,成為西秦王國屬部。烏地延被授為“建義將軍”,死後其子他子繼為首領。他子將自己的兒子柯蘭送往西平作為人質,但其從弟提孤不甘亡國,遂率5000戶轉入環湖山中,後經西秦涼州刺史出連虔說服,重新返回湖濱牧場。次年,西秦為削弱乙弗實力,“稅其戎馬六萬匹”,引起部分首領不滿。2年後,其國風裂為二;他子率5000戶東移於西秦西平郡內;其餘由提孤率領脫離西秦控制,遊牧於環湖山區。劉宋元嘉六年(429年)正月,北涼擊敗西秦,占領湟水流域,西平境內乙弗國人歸附北涼。不久,吐谷渾人北渡黃河占領環湖地區,提孤所部乙弗人降並於吐谷渾,以後成為吐谷渾名馬“青海鏸”的主要培育者。接著,吐谷渾又占領西平,他子所率乙弗國人亦降並於吐谷渾王國,乙弗勿敵國作為政治實體的歷史即告結束。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北魏一度占領環湖地區,作為吐谷渾渠帥的乙弗首領匹知派遣其子乙瓖前往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進貢,被留於魏國,以後形成洛陽乙弗族系。環湖地區的乙弗人融入吐谷渾後,成為今日青海藏族先民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