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十一月往鎮州

《乙卯十一月往鎮州》是元代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是一首詩畫、音樂完美結合的五律,首聯和頷聯寫景,描繪了山水田園的深秋幕色;頸聯和尾聯寫人,刻畫了詩人疲憊孤獨的形象,抒寫了詩人的蕭瑟冷落的內心感受。 詩中的畫面動靜結合,充滿詩情畫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乙卯十一月往鎮州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元好問
  • 作品出處:《元詩別裁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乙卯十一月往鎮州
村靜鳥聲樂,山低雁影遙。
野陰時滉朗,冷雨只飄蕭
涉遠心先倦,沖寒酒易消
紅塵忘南北,渺渺見長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乙卯:蒙古憲宗五年(1255年)。
②滉(huàng)朗:浮動的樣子。
③飄蕭:飄灑。
④涉遠:長途跋涉。
⑤沖寒:冒著風寒。
⑥紅塵:佛家或道家稱人世為紅塵。

白話譯文

靜靜的村莊鳥聲和樂婉轉,山影低低,雁影遙遙。
陰沉的原野不時變得明朗,淒涼的寒雨飄飄瀟瀟。
遠征伊始,心情已倦,置身紛紜紅塵世里。
忘卻南北方向,遠遠地只見那滹沱河上中渡長橋靜靜地孤臥水上。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蒙古憲宗五年(1255年),詩人當時六十六歲,在這前幾年中,他曾在鎮州鹿泉(今河北獲鹿縣)買下幾間住所,晚年經常往來此地,這首詩便是途中寫下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寫山中秋景,頗有王維詩空靈的意境,但卻沒有王詩的清新和灑脫,充滿著低回的幽怨,色彩也沒有那般的輕盈和明亮,多少有些黯淡灰澀,這和詩人的心境有關。寂靜的村落人影稀少,高飛的鳥兒卻兀自唱著歡樂的歌;遠處是低矮的小山,時而掠過的大雁在天空中越飛越遠。
頷聯寫原野開闊, 長滿了茂盛的野草,溪水蜿蜓地從草叢中流過,時隱時現。天空有雲彩飄過,在地上投下了巨大的陰影;纏綿的秋雨和著冷風飄灑下來。詩中村的“靜”和鳥的“樂”相互映襯,靜中有動,打破了畫面的沉寂,從而顯出了一線生機,但無法徹底改變這裡鬱悶靜止的氣氛:低矮的小山、遙遠的雁影,低平的曠野、飄灑的冷雨,為表現人物的心理營造了一個整體的寥落的境界。
頸聯出現了 詩人的形象。想要借出遊來消散心中的鬱氣,然而未走多遠,詩人就已經感到一絲疲倦,昔日壯遊的豪興早已不再,剩下的只是寂寥無奈的孤獨和難以排遣的惆悵。“ 涉遠心先倦”,形象地刻畫出詩人少情無緒的心理狀態。詩人冒寒趕路,飲酒帶來的暖意也被消釋了。
尾聯無奈之中,詩人只有披衣出門,在無邊的秋色中徘徊,暮色正在瀰漫,遮住了詩人遠眺的目光,就像滾滾的紅塵,讓詩人迷失在了時空的隧道。在無限的傷心和迷茫之中,詩人朦朦朧朧地望見遠處的一座長橋,但是沿著它,是否能夠找到回歸故鄉之路。詩人的心頭又浮起了隱約而迷茫的希望。
這首詩除了情景交融,借景物表現人物複雜心境的特點之外,還善於描寫人物微妙的情感變化。景色和人物的變化均被描寫得層次分明。

名家點評

山西省古典文學學會秘書長牛貴琥:“意境很美,只有靜下心的人才能體會得到,寫得出來。也許是他對東平之儒學教育十分看好的緣故罷。”(《金代文學編年史 下冊》)

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進士,歷官縣令、左司都事、行尚書省員外郎。金亡不仕,以著述為事。他論詩主張天然淳樸,提倡豪放剛健,反對堆砌雕琢、纖弱柔靡。所作多悲壯蒼涼之音,風格沉雄,直追杜甫,豪放超邁處又步武蘇軾。著有《遺山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