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訛說

"乖訛說"或"預期失望說"源自德國的一種關於喜劇性產生的原因的解釋,這是指由期待或預期落空而引人發笑的狀況,由康德提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乖訛說
  • 外文名:Incongruity said
  • 定義:由期待或預期落空而引人發笑
  • 提出人:康德
理論內容,理論意義,

理論內容

他在《判斷力批判》中曾有論述:"在一切引起活潑的撼動人的大笑里必須有一種荒謬背理的東西存在著。……笑是一種從緊張的期待突然轉化為虛無的感情。"他認為可笑的東西,是荒謬的、不倫不類的、乖訛的,常常出乎人的預料之外,讓人們的心理期待突然轉化為虛無的感情。斯賓塞又把它分成"上升的乖訛"——指超過了預期效果;和"下降的乖訛“——指達不到預期效果二種情況。前者指超乎期待之上,而引人驚喜的狀況。後者指期待未能實現而引人發笑的狀況。

理論意義

此說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僅僅用乘訛來囊括一切喜劇性,卻是不恰當的,因為畢竟有些乘訛會讓人悲痛。因此這種說法不能解釋所有喜劇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