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山村

么山村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富源縣墨紅鎮 ,地處墨紅鎮西南邊,距墨紅鎮政府所在地30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富源縣82公里。東鄰普沖,南鄰茨營紅土 ,西鄰茨營大麥沖 ,北鄰世依 。有迤山、馬沖、水井坡、阿加昔、中箐等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863戶,有鄉村人口3122人,其中農業人口3122人,勞動力204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06人。全村國土面積52.76平方公里,海拔2346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2毫米,適合種植 烤菸、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960.06畝,人均耕地1.02畝,林地65382.1畝。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8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60.06 畝,人均耕地1.02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洋芋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 65382.1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水面面積 72.2 畝,其中養殖面積14畝;草地217 畝;荒山荒地 8400 畝,其他面積 2104 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么山村
  • 別名:么山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富源縣墨紅鎮
基礎設施,人口衛生,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 電 、通路 ,無路燈。全村有757戶通自來水,有52戶飲用井水,有5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0%)。有863戶通電,無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7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80.9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60戶(分別占總數的 75.85%和75.85%)。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8輛,有農用運輸車11輛,拖拉機0輛,機車395 輛。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59 戶。全村有 6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無自然村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7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7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63戶,共有鄉村人口3122人,其中男性1730人,女性1392人。其中農業人口 3122人,勞動力2045人。該村以彝、漢族為主(是彝、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786人,漢族2944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20人,占人口總數的3.8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22人,參合率 100%;享受低保13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30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610戶,占農戶總數的 71.18%。
么山村
村莊藥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2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6萬元,占總收入的5.72%;畜牧業收入0.65萬元,占總收入的0.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3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42萬元,占總收入的38.47%;工資性收入94萬元,占總收入的14.94%。農民人均收入4500元,農民收入以房屋出租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人(占勞動力的73.81%)。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第三產業。 發展住宿、餐飲為龍頭,以水廠為重點的二、三廠業、發展畜牧業來增加農民收入。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福星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下關五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1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8,其中小學生29人,中學生19人。 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3個,黨員總數48人,黨員中男黨員28人,女黨員20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31人。

發展重點

發展住宿、餐飲為龍頭,以水廠為重點的二、三廠業、發展畜牧業來增加農民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