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甲切木石窟

乃甲切木石窟

乃甲切木石窟,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崗巴縣昌龍鄉納加村,大致開鑿於11世紀晚期至12世紀中期。

乃甲切木石窟已發現的5個洞窟從西至東排列於距離地面高約10餘米的山崖上,依次編號為第1至第5窟。窟頂平整,繪有壁畫。石窟坐北朝南,東壁、西壁各有兩鋪造像群。南壁窟門上方排列兩行,上排為內外八供養菩薩立像。

2019年10月7日,乃甲切木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乃甲切木石窟
  •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崗巴縣昌龍鄉納加村
  • 所處時代:11世紀晚期至12世紀中期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8-0507-4-030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文物遺存,歷史文化,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址,交通,

歷史沿革

乃甲切木石窟大致開鑿於11世紀晚期至12世紀中期。
乃甲切木石窟
乃甲切木石窟

建築格局

乃甲切木石窟已發現的5個洞窟從西至東排列於距離地面高約10餘米的山崖上,依次編號為第1至第5窟。窟頂平整,繪有壁畫。石窟坐北朝南,窟內造像均位於四壁1.5米以上的位置,北壁(正壁)中央為大日如來,獅子座,左臂殘缺,似結智拳印,有橢圓形頭光(後人加繪身光),右上方為羯磨,右下方蓮花,左上方為金剛,左下方為寶。東壁有兩鋪造像群,東壁北段一鋪表現的是東方阿閎佛及眷屬,主尊象座,右手觸地印,左手禪定印,右上方為金剛王,右下方為金剛薩地,左上方為金剛愛,左下方為金剛喜。東壁南段一鋪主尊為南方寶生佛及眷屬,主尊坐於馬座,右手與願印,左手禪定印。主尊右上方為金剛光,右下方為金剛寶,左上方為金剛幢,左上方為金剛笑。西壁也是兩鋪造像群,西壁南段主尊為西方阿彌陀佛,坐騎殘缺,應為孔雀座。主尊雙手於腹前結禪定印。右上方為金剛利,右下方是金剛法,左上方是金剛因,左下方是金剛舌。西壁北段為北方不空成就佛眷屬一鋪,主尊迦陵頻伽座,右手於胸前施無畏印,左手禪定印。右上方為金剛護,右下方是金剛業,左上方為金剛牙,左下方是金剛拳。南壁窟門上方排列兩行,上排為內外八供養菩薩立像,頭戴:三葉寶冠,上身袒露,下著長裙,蜂腰寬臀;下排為四攝菩薩,天窗左側為金剛鈴、金剛鎖,右側為金剛鉤、金剛索。
乃甲切木石窟
乃甲切木石窟壁畫

文物遺存

乃甲切木石窟中第1、2、5窟因長年雨水沖刷及自然破壞而殘損,第3窟內殘存壁畫痕跡,已漫漶,唯第4窟保存石胎泥塑早期造像,因造像為金剛界曼茶羅主題,該窟亦被稱“金剛界壇城窟”窟內呈圓角方形,進深3.2米,寬3.7米,高3.2米。
乃甲切木石窟
乃甲切木石窟外部

歷史文化

乃甲切木石窟配置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圍繞該窟正壁主尊大日如來四方的四波羅蜜菩薩是用四部中的三昧耶的形式完成的。三昧耶指在金剛界曼茶羅中,圍繞在主尊大日如來四方的金剛波羅蜜、寶波羅蜜、法波羅蜜和羯磨波羅蜜這4尊不是以具體的尊格形象,即女尊菩薩象形出現,而是以金剛、寶、蓮花、羯磨等4種象徵物來代替。結合整個窟內各主尊眷屬的配置及坐具(獅座、象座、馬座,孔雀座及迦陵頻伽座分別象徵著大日如來、阿闋佛、寶生佛、阿彌陀佛與不空成就佛)看,該窟供奉的是金剛界曼茶羅。研究者認為,金剛曼茶羅題材在後藏地區不僅出現於乃甲切木石窟內,在距離它68公里處的定結恰姆石窟寺造像中也有發現,不僅如此,康馬縣薩瑪達鄉西1.5公里處的江浦寺內,在主殿二樓北側也有金剛界大日如來殿,內主供金剛界五方佛及眷屬,大抵也與金剛界曼茶羅供養有關。研究者認為這裡之所以出現金剛界曼茶羅造像供養,直接原因是江浦寺的創建者江浦,卻洛曾經是大譯師仁欽桑布的弟子,曾兩度受到大譯師的直接教誨,大譯師的瑜伽理論學派會對他產生影響。
乃甲切木石窟
乃甲切木石窟造像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乃甲切木石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址

乃甲切木石窟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崗巴縣昌龍鄉納加村。
昌龍鄉人民政府

交通

自駕前往乃甲切木石窟:從崗巴縣城區出發,大約23公里,約需25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