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瘤介入治療

主動脈瘤介入治療是沿外周動脈將支架推送至主動脈瘤病灶並放置,從而將主動脈瘤與血流進行隔絕的治療方法。介入治療不需要打開胸腔或腹腔,具有微創、安全、操作簡便及近期療效確切等特點,主要適用於降主動脈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主動脈瘤介入治療
  • 麻醉方式:局部或全身麻醉
  • 適應症:無症狀性動脈瘤
  • 禁忌症:動脈瘤破裂、孕婦或血液病患者等
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適應證,禁忌證,操作方法,併發症,術後護理,術後飲食,

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

1.麻醉方式
局部或全身麻醉。
2.術前準備
(1)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進行體格檢查。
(2)術前應完善血、尿常規,血型,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肝、腎功能及心電圖,X線,超聲心動圖等檢查。
(3)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介入治療的目的及必要性,並解釋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併發症,消除患者顧慮,簽署知情同意書。
(4)術前禁食4h。
(5)局部備皮和清潔。
(6)建立靜脈通道,以便於搶救用藥。

適應證

1.無症狀性動脈瘤,主動脈直徑<5.5cm或主動脈瘤直徑年增長速度<1cm。
2.症狀性動脈瘤支架植入的預期風險明顯低於常規開放性手術或單純藥物治療的風險。

禁忌證

1.動脈瘤破裂,生命體徵不穩定的患者。
2.孕婦或血液病患者。
3.對比劑過敏或肝、腎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對比劑者。
4.動脈瘤已累及主動脈主要分支者。
5.動脈瘤近端瘤頸直徑>28mm,長度<15mm者。
6.髂總動脈內徑>12mm或<6mm,或雙髂內動脈受累。
7.動脈瘤近端頸部嚴重迂曲>60°。
8.髂動脈多處硬化或扭曲。

操作方法

局部或全身麻醉後,在患者腹股溝韌帶下斜切口顯露股動脈,或直接穿刺插入大動脈鞘。引入導絲及造影導管,進行血管造影並根據造影結果選擇介入治療的方式。介入治療結束,修補股動脈切口。
1.主動脈覆膜支架植入
將覆膜支架植放置在真腔內封閉破裂口,重建主動脈管壁,隔絕真、假腔間的血流。
2.經皮主動脈球囊開窗術
以J型導管穿刺針穿刺主動脈夾層隔膜,再以球囊導管擴張隔膜穿刺孔,使假腔壓力下降,真腔恢復。
3.主動脈分支血管支架植入
前兩種方法治療後,分支血管的血流仍不理想時,可考慮分支血管支架植入。造影后確認主動脈瘤的位置並釋放支架,再經造影導管造影確認支架的位置及瘤體曠置的情況。

併發症

1.動脈瘤隔絕不完全導致的內瘺。
2.主動脈支架向動脈遠端相對移動。
3.在支架進入、釋放過程中,易導致動脈損傷,甚至破裂。
4.支架阻塞、支架感染。
5.傷口感染、動靜脈感染及肢體遠端血管栓塞等。

術後護理

術後取平臥位,去枕平臥6h,術側肢體制動12h。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防止局部出血。觀察股動脈穿刺處有無出血、血腫及術側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監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告知患者術後常見併發症及預防要點,觀察患者有無下肢疼痛、胸痛、體溫升高等情況。

術後飲食

對於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宜給予低膽固醇、低脂、低糖飲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