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假性動脈瘤

主動脈假性動脈瘤

主動脈假性動脈瘤一種少見的主動脈疾病。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是指由於主動脈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動脈鄰近的組織包裹而形成血腫的一種疾病,多半發病急,有劇烈的胸痛。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主動脈假性動脈瘤
  • 英文名稱:aortic pseudoaneurysm
  • 就診科室:內科
  • 多發群體:血壓病史的男性及妊娠後期的40歲以下的婦女
  • 傳染性:無
病因及常見疾病,鑑別診斷,檢查,治療原則,

病因及常見疾病

主動脈假性動脈瘤非常少見,導致假性動脈瘤的原因很多,包括外傷、手術、感染、退行性、遺傳性、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假性動脈瘤是指主動脈破裂後,血液經破口進入周圍組織在血管周圍形成血腫,繼而由纖維組織包裹形成瘤腔,其瘤壁非完整的主動脈壁,可含主動脈的外膜或僅為結締組織,因此假性動脈瘤壁缺少肌層及彈力層,易破裂。心血管手術後發生假性動脈瘤有時可無臨床症狀,一旦破裂後果不堪構想,常致死亡。
創傷性胸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最常見致傷原因為車禍引起的減速傷,其他的還包括高處墜落傷、重物砸傷、銳器傷等。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主動脈弓與降主動脈交界的主動脈峽部,約占54.0%~91.4%。由於主動脈峽部附近的動脈導管韌帶、左主支氣管、第1肋間動脈及降主動脈前筋膜限制了胸降主動脈起始部的活動,使得動脈韌帶以遠的降主動脈比較固定,而主動脈弓、升主動脈和心臟活動度相對較大,人體遭遇突然減速時主動脈弓部慣性前移產生的剪下力導致主動脈峽部撕裂,若動脈裂口較小,出血受周圍縱隔組織的局限、包裹則容易形成假性動脈瘤。

鑑別診斷

假性動脈瘤的患者常出現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有時動脈瘤壓迫周圍結構,例如壓迫喉返神經可引起聲音嘶啞症狀;動脈瘤破裂入周圍組織,例如破入支氣管引起咯血,破入食管引起嘔血的症狀。
假性動脈瘤為多種原因導致血管壁緩慢撕裂,多見於外傷、動脈硬化和感染,在血管周圍形成局限性血腫,其瘤壁僅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而不具有正常的動脈壁結構,瘤內血流通過破裂口與母血管相通,中央部分在高壓血流衝擊下逐漸腔化,發展成破口小,瘤腔大的囊性腫塊。
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的影像學診斷: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有其特殊的好發部位,尤其是腹主動脈上段及腎動脈開口附近。CTA通常表現為動脈旁混雜密度腫塊,增掃後腫塊不均勻強化,強化團與動脈有頸相連。典型MRI表現為囊性結構,T1WI與T2WI上表現為呈混雜信號而以高信號為主的腫塊,其間可見流空徵象。DSA造影表現則多樣:邊緣光整的圓形、橢圓形影;部分分葉,邊緣不規整,也可因瘤腔內附壁血栓致其密度不均;有些表現為巨大的球形腫塊。
有研究表明MRI是假性動脈瘤影像學診斷方法之一,鑒於國內已經運轉的MRI設備超過千台,該結果可在臨床推廣套用。

檢查

假性動脈瘤臨床表現無特異性,診斷主要依據影像學檢查,關鍵是假性動脈瘤的定位和顯示主動脈壁破裂口,超聲、CT、MRI、DSA的套用,均能較客觀的反映假性動脈瘤的位置、形狀及比鄰關係,明顯提高本病的發現率和診斷正確率。動脈壁破裂口彩超顯示率為66.67%。
典型的主動脈假性動脈瘤診斷多不難,對於疑難者應與動脈瘤或夾層動脈瘤鑑別。動脈瘤多沿動脈縱向分布,呈梭形擴張,無破裂口。而夾層動脈瘤,可見內膜片內移,但無動脈旁腫塊。後者多有主動脈旁腫塊和破裂口,易診斷。

治療原則

主動脈假性動脈瘤一般不能自愈,可自行破裂,一旦破裂後果嚴重,因此,明確診斷後應手術治療。
覆膜支架置入腔內修復術:腔內修復術治療腹主動脈真性動脈瘤具有創傷小、術後恢復快、併發症的發生率低等優點,現如今已成為腹主動脈真性動脈瘤首選治療方法。採用覆膜支架治療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與治療真性動脈瘤原理相同,都是通過跨病變部位放置覆膜支架,固定於遠近端正常動脈壁,將瘤體與正常血流隔開,促進動脈瘤內血栓形成,從而達到防止動脈瘤增大和破裂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