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大陸邊緣的構成單元
主動大陸邊緣的基本結構:從大洋向大陸方向依次有海溝、弧-溝間隙(包括由消減雜岩組成的非火山外弧和弧前盆地)、火山弧及其上的弧內盆地、以及弧後區。
主動大陸邊緣單元特徵
外緣隆起(Outer rise or outer swell):外緣隆起位於海溝洋側邊緣地帶的寬緩隆起,是板塊俯衝下彎,導致後部拱曲的結果。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外緣隆起上多正斷層和地塹構造,這與震源機制的分析結果一致,與板塊彎曲部凸面表層遭受引張作用有關。外緣隆起上除有淺源地震外,局部地區還可出現火山活動。外緣隆起平行海溝走向延伸,寬約數百km,高出相鄰深海平原300~500m左右。其靠洋側較緩,靠海溝側較陡。
海溝(Trench):海溝是洋底最引人注目的地形單元。俯衝的大洋板塊遭受來自上覆板塊的重壓和推擠,它在下潛時牽引洋底向下傾伏,從而形成了深邃的海溝。海溝的寬度在數十公里至一百公里左右,長數百至數千公里不等,深度一般在6000米以上,最大深度的馬里亞納海溝達11022米。海溝洋側斜坡比較平緩(平均坡度約2°~5°),它無疑是大洋板塊的直接延伸,大洋板塊順坡進一步插入島弧(或大陸)之下。洋側坡與外緣隆起相延續,多顯示拉張性質。
非火山外弧(Outer Arc):海溝陸側較陡的內壁與其上較緩的島弧斜坡之間有一明顯轉折,叫做海溝坡折(trench-slope break)。海溝內壁是板塊俯衝造成的增生楔形體發育的場所。當增生楔形體增長擴展時,海溝坡折呈現為縱長嶺脊,局部可突露水面構成外弧,或稱第一弧。與火山成因的內弧相對,外弧是非火山性的,具低熱流值,它是板塊俯衝作用下各種沉積物、岩石混雜堆積的產物,或由較老基岩組成。許多島弧是內、外弧均有發育的雙弧型,如琉球弧,東側較大的島嶼(沖繩島等)屬非火山性外弧,西側小火山島和海底火山構成火山內弧;伊豆一小笠原弧也為雙弧,小笠原群島組成外弧;小安第列斯弧外側的巴貝多島,蘇門答臘、爪哇弧外側的明打威群島、帝汶島均是增生的混雜岩體組成的外弧。但有些島弧缺失非火山外弧,成為單弧,如克馬德克弧。
弧溝間隙(arc-trench gap)和弧前盆地(Forearc Basin):海溝坡折與伴生火山弧之間的無火山地帶,叫做弧溝間隙。它位於火山前前鋒的大洋一側,熱流值偏低。在地貌上,弧溝間隙包括陸架、陸坡、深海階地、海槽,局部有塊斷高地以至抬升的山脊。弧溝間隙內往往發育弧前盆地。弧前盆地的外側是海溝坡折或外弧,可成為攔截沉積物的堤壩。弧前盆地的沉積物厚達數公里,包括海岸三角洲沉積、陸架陸坡沉積、海底扇沉積等,濁流沉積及水下滑塌沉積占相當比重。沉積物主要來自火山弧,也有來自外弧及局部高地,故碎屑成份是不成熟的,為含安山岩和安山一玄武岩成分的火成碎屑岩。當沉積物供應不足時,弧溝間隙中發育成較深的海槽;當沉積物充分供應時,弧前盆地被填滿,可構成寬闊的陸架或深海階地。弧前盆地沉積層雖有一些褶皺和斷層,但通常無強烈的變形,這與前方增生楔形體的強烈變形和雜亂堆積成了鮮明的對照;弧前盆地也未遭受強烈的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從而與後方的火山弧有顯著差別。弧前盆地沉積可不整合地覆蓋於增生楔形體側翼和火山弧側翼之上。印度尼西亞巽他弧的內淵是弧前盆地的實例,它位於緬甸一蘇門答臘一爪哇火山弧與若開一安達曼一尼科巴一明打威外弧之間。
弧前盆地:位於島弧與俯衝帶間隙區內,基底一般為陸殼或過渡殼,有的是因俯衝增生而圈閉的的殘留洋殼,或直接跨覆在岩漿弧和俯衝雜岩、殘留洋殼之上
火山內弧(Vocanic arc):火山性內弧亦稱第二弧,包括正在活動的火山鏈,也包括現代火山活動已熄滅的一些地區。火山弧與海溝俯衝帶相伴生,多呈現為伸長的島鏈。在安第斯型大陸邊緣,則表現為陸緣火山帶。火山弧地殼之下,往往下墊著地震波速偏低,缺乏震源的異常地幔層。日本弧下,軟流圈頂面幾乎達到莫霍面。火山弧由火山一深成岩系組成。熔岩以安山岩為主,伴生玄武岩、英安岩、流紋岩等。除陸上熔岩外,也有水下噴發的枕狀熔岩。深成岩有花崗岩類、閃長岩質和輝長岩質岩石。如剝蝕程度較深,則深成岩與變質岩(主要是高溫低壓變質岩)出露地表。火山弧上可發育以斷層為界的張性盆地,叫弧內盆地,充填了火山碎屑地層、陸相紅層等。當弧內盆地淹于海下,可充填海相地層。弧內盆地的形成可能與島弧地區岩漿活動所導致的表面引張有關,亦可能代表弧間盆地發育的初始階段。
弧後盆地(Back-arc basin)或弧間盆地:弧後地區有弧後盆地或弧間盆地發育。弧間盆地後緣為殘留弧,也叫第三弧。距大陸較遠的弧間盆地,通常覆以薄層遠海沉積,深海平原上有鈣質軟泥(淺於碳酸鹽補償深度的海區)、深海粘土等。火山碎屑沉積主要見於前緣弧陸側斜坡或殘留弧陸側斜坡。島弧與大陸之間的弧後盆地沉積較厚。在弧後盆地的靠陸側,可接受三角洲及淺水陸架沉積,大陸坡麓部則有成熟型濁流沉積及滑塌沉積,這些特徵頗類似於大西洋型大陸邊緣的沉積物,但弧後盆地中多有來自島弧的火山物質,且由於水域閉塞,盆地中缺失等深線流沉積。在弧後盆地近島弧側,停積了成分不成熟的濁流沉積及島弧噴出的凝灰岩。若盆地規模較大,中部深海平原上可承受遠海沉積物。有時,來自大陸的陸源物質可與來自島弧的火山源物質及遠海沉積成互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