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風冷,無動力製冷,散熱器,
簡介
常見的主動冷卻會讓冷媒循環熱傳,使熱由一處帶到另一處。冷媒可能是氣體,例如電腦硬體冷卻中用到的風冷,或是液體,像是汽車中的散熱系統。若冷媒是液體,從引擎流到散熱器時將熱帶到散熱器,再經過散熱器上的空氣使冷媒冷卻。
風冷
風冷,又稱氣冷,是冷卻方式的一種,即用空氣作為媒介冷卻需要冷卻的物體。通常是加大需要冷卻的物體的表面積,或者是加快單位時間內空氣流過物體的速率,抑或是兩種方法共用。前者可依靠在物體表面加散熱片來實現,通常把散熱片掛在物體外,或是固定在物體上以使散熱更高效。後者可用風扇(風機)來加強通風、強化冷卻效果。大多數情況下,加入散熱片可以使冷卻效率大大提高。
在任何情況下,所用的空氣都要比物體及其表面的溫度低,才能帶走熱量,這是由於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約束,即不可能把熱量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他變化。
無動力製冷
無動力製冷(passive cooling),由德國法蘭克福的考斯特博士(Dr. Helmut Köster)首創的概念,通過改變百葉窗表面的形狀,在導入太陽光作為室內自然光源的同時,又能夠有效將紫外線與太陽熱能阻擋在了室外,使得室內溫度不會隨著太陽光的導入而急速提升,從而降低了室內對於製冷能耗的需求。只有7%-10%的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被導入室內,考斯特博士發明的“回復技術”,可有效將太陽熱能反射回天空,不會對室內造成額外的製冷負擔,同時陽光的縱深導入亦不會受到影響,獲得“清爽自然”的天然光源。
傳統意義上的製冷,需要設備通電進行電力製冷。通過製冷設備的製冷,對建築物的能耗需求量大,費用高的同時,對太陽能的忽視,造成了減緩節能減排的步伐,浪費了環保清潔的新型能源,不符合新型建築國際化與環保的新要求。
考斯特首創的“無動力製冷”概念,改變了這一浪費太陽能的現狀。在夏天,由於傳統遮陽設備的缺陷,導致了過多的太陽熱能被導入進室內,造成室內空間製冷需求變大,不利於節能的實施。而考斯特博士的發明改變了原有百葉窗不能有效阻擋太陽光熱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