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地貌》是201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進。本書以通俗易懂的科普形式,揭示和闡述了丹霞山研究的歷史、地質基礎與背景、地貌形成的內外營力、各種地貌形態,並分區介紹了丹霞山地貌成因與景點。
基本介紹
- 書名:丹霞山地貌
- 作者:黃進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1-1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作 者:黃進 著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1-1
版 次:1
頁 數:239
字 數:234000
印刷時間:2010-1-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030258113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當您走進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廣東韶關市丹霞山,映入眼帘的是掩映在翠綠叢中的丹崖赤壁、丹霞輝映。這裡“色如渥丹、爛若明霞”,這裡丹山碧水、氣象萬千,好一派丹霞山絢麗風光,令人如痴如夢,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本書是著名地貌學家、丹霞地貌系統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當代徐霞客”稱號獲得者、中山大學黃進教授長期研究丹霞山地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運用地質、地理和地貌學理論,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新技術與新方法相結合的研究手段,給出了地貌演化的定量方法和公式。
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既是圖書,也是畫冊,是人們了解自然、融入自然、開闊視野、增長科學知識的良師益友,也可供地學工作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黃進,男,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享受廳級政治生活待遇的離休教授,曾用名李見賢。1927年8月出生於廣東省豐順縣北斗鎮下溪村。195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理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山大學地理系主任,中國地理學會地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旅遊地貌組組長,廣東省地理學會理事及地貌專業委員會主任,廣東省土地學會副理事長,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理事長及終身名譽理事長,廣東省1:50萬地貌圖主編,中國1:100萬地貌圖編委、學術秘書及粵、桂、湘片片長。長期從事地貌學和河流動力學的教學及科學研究工作,對地貌製圖、地貌坡面發育、地貌分類、河床沙波運動及其推移率測驗和推移量計算、丹霞地貌和氣壓測高儀等方面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改進了國際通用的沙波推移率計算公式。1956年設計出立體繪圖儀,被評為全國先進生產者。研製的丹霞牌氣壓測高儀測高誤差小於0.5米。截至2008年11月5日,對我國已發現的790處丹霞地貌的784處作了實地考察,對流水作用、崩塌作用、風化作用、喀斯特作用及低等植物作用所形成的丹霞地貌都作了較系統的研究,並創建了地殼上升速率、地貌年齡、岩壁後退速率和侵蝕速率四條定量測算地貌發育的公式,是全面系統研究中國丹霞地貌的一位學者。2006年5月榮獲“首屆中國十大當代徐霞客”稱號。
目錄
前言
1 丹霞山地貌研究概述
2 丹霞山地貌形成的地質基礎
2.1 丹霞紅盆地四周及基底地層
2.2 丹霞紅盆地的地層劃分
2.2.1 傘洞組(K1s)
2.2.2 馬梓坪組(K1m)
2.2.3 長壩組(K1c)
1.長壩組第一段(K1c1)
2.長壩組第二段(K1c2)
3.長壩組第三段(K1c3)
4.長壩組第四段(K1c4)
2.2.4 丹霞組(K2d)
1.丹霞組第一段(K2d1)(巴寨段)
2.丹霞組第二段(K2d2)(錦石岩段)
3.丹霞組第三段(K2d3)(白寨頂段)
2.3 紅層的產狀
2.4 紅層的斷層
2.5 紅層的節理
2.6 紅層的碳酸鈣含量
3 丹霞山地貌形成的內外力作用
3.1 丹霞山地貔形成的內力作用
3.1.1 600米夷平面
3.1.2 500米夷平面
3.1.3 400米夷平面
3.1.4 300米夷平面
3.1.5 200米夷平面
3.1.6 河流階地
3.2 丹霞山地貌形成的外力作川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3.2.1 流水作用為主形成的丹霞地貌
1.一線天
2.巷谷
3.壺穴
4.水蝕平行小溝(曬布崖)
5.水蝕水平岩槽
6.水滴小洞
7.深切曲流
8.瀑布
9.天生橋
10.丹霞群山
3.2.2 崩塌作用為主形成的丹霞地貌
1.崩蝕地貌
2.崩積地貌
3.2.3 風化作用為主形成的丹霞地貌
1.凹片狀風化剝落形成的丹霞地貌
2.凸片狀風化剝落形成的丹霞地貌
3.風化堆積地貌
3.2.4 丹霞岩溶地貌
1.丹霞山上白堊統各類岩石主要氧化物及碳酸鹽含量.
2.丹霞山的丹霞喀斯特地貌
3.2.5 低等植物對丹霞地貌發育的影響
1.溫差風化
2.結皮風化
3.丹崖顏色更為豐富多彩
4 丹霞山地貌分區
4.1 丹霞山主山地貌
4.1.1 本區範圍
4.1.2 地貌成因和景點
4.2 韶石地貌區
4.2.1 本區範圍
4.2.2 地貌成因和景點
4.3 玉女攔江-陽元石地貌區
4.3.1 本區範圍
4.3.2 地貌成因和景點
4.4 姐妹石-上天龍地貌區
4.4.1 本區範圍
4.4.2 地貌成因和景點
4.5 巴寨地貌區
4.5.1 本區範圍
4.5.2 地貌成因和景點
4.6 觀音山-大坑寨-獅腦山地貌區
4.6.1 本區範圍
4.6.2 地貌成因和景點
4.7 風火山-常窩地貌區
4.7.1 本區範圍
4.7.2 地貌成因和景點
4.8 五馬歸槽地貌區
4.8.1 本區範圍
4.8.2 地貌成因和景點
4.9 鴨麻岩地貌區
4.9.1 本區範圍
4.9.2 地貌成因和景點
5 丹霞山地貌發育簡史及地貌發育定量測算
5.1 丹霞山地貌發育簡史
5.2 丹霞山地貌發育幾個問題的定量測算
5.2.1 丹霞山地殼上升速率的定量測算
5.2.2 丹霞山地貌年齡定量測算
5.2.3 丹霞山岩壁後退速率的定量測算
5.2.4 丹霞山侵蝕速率的定量測算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