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風景名勝區

丹江風景名勝區

丹江風景名勝區,總面積590平方公里,包括丹江小三峽、香嚴寺、坐禪谷、渠首、荊紫關、龍山等精品景區(點),是鑲嵌在豫、鄂、陝三省七縣結合部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和水源地,是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勝地,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紛至沓來。1994年,被河南省政府命名為“河南省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河南十大旅遊精品”之一,是南陽市“十佳風景名勝區”之一,2004年,被評為先入“南陽八景(縣、市十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丹江風景名勝區
  • 地理位置:南陽市
  • 占地面積:590平方公里
  • 著名景點坐禪谷、渠首、荊紫關
地理優勢,文化影響,近代建設,

地理優勢

丹江,發源於秦嶺,注入漢江,全長384公里,全部為山區河道,是漢江的主要分支。古時曾稱丹江為“粉青江”,因堯帝的長子葬於丹江而改名。丹江通航歷史淵遠,我國最早的地理書籍《禹貢》記載,早在戰國時期已經通航。航道上至陝西龍駒寨,下達湖北老河口,順漢江又可入航長江,是我國古代長江地帶通往古都西安的一條重要水路交通樞紐。明、清時期的丹江航運日趨繁榮。鼎盛時僅荊紫關碼頭每日泊船百餘艘,帆檣林立十餘里。近代隨著鐵路公路等陸路交通工具的興起,丹江上游的航道日漸堵塞,目前僅在丹江口水庫通航。
丹江風景名勝區丹江風景名勝區

文化影響

丹江兩岸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沿岸發現有一億年前的恐龍蛋化石和50萬年前的大象門齒化石以及20餘種古脊椎動物化石。還發現有猿人牙齒化石和30餘處新石器時代遺址、10餘處古城址、20餘處大型古代墓葬、殘留一些古建築群。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秦晉伐鄀”“秦楚丹陽血戰”等戰役在沿岸發生。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國的早期都城——丹陽,很大可能就在丹江沿岸的龍城。丹江後靠商洛險地,前可窺荊、襄一帶,東北可下宛、洛,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之地。

近代建設

1958年,丹江口水庫開始興建,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建在丹江和漢江兩條河流的交匯處,攔截了丹江和漢水兩大水系。庫區面積800餘平方公里,蓄水達174億立方米,目前為亞洲水面面積最大的水庫。庫區碧波蕩漾,群山聳立,湖光山色,渾然一體。自然風光優美迷人。庫區的最窄處只有百餘米,兩岸群峰嵌錯,削壁摩立,驚險壯觀,乘著客輪即可將兩岸的景色一覽無遺。此帶依勢形成的雲嶺峽、太白峽和雁口峽,被稱為“丹江小三峽”。小三峽延伸30餘里,山重水複,山險水碧,是遊人領略山川勝景的理想之地。過去小三峽湖面漸寬,最寬處的水面達20餘公里,煙波浩淼,天水一色,極目無涯,被人們稱作“小太平洋”,對遊人有極強的吸引力。特別是內地客人到此,總有一種來到海洋的新奇感覺。看著一望無際的湖面,但見水清如碧,輪渡帆影,鷗翔鳥飛,給人以無盡的聯想和樂趣。庫區氣候適宜,空氣清新,水質純淨,魚類資源豐富。能夠開發旅遊觀光、療養度假、水上娛樂為一體的旅遊景區。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就在丹江沿岸,屆時將從淅川境內將丹江水引到北京、天津等地,解決我國北方的水源不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一旦實施,丹江口水庫的旅遊開發會日趨熱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