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博物館

丹江口市博物館

丹江口市博物館位於丹江口市新城區北京路120號,是地方綜合博物館。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300平方米,陳展面積2280平方米,由主樓和裙房組成。

1984年成立博物館以來,一直“有館無房”,大量珍貴文物無法妥善收藏和利用。南水北調工程迅速推進,庫區有大量文物需要搶救性挖掘。庫區文物主要分布在丹江口水庫和漢水兩岸,境內淹沒區各類文物點總計105處,其中丹江口市 境內涉及需發掘文物面積16萬平方米,共47個文物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丹江口市博物館
  • 外文名稱:Danjiangkou City Museum
  • 類別:地方綜合博物館
  • 地點:丹江口市新城區的北京路120號
  • 竣工時間:1950年
  • 館藏精品:進貢圖等
  • 成立時間:1982年7月2日
發展歷史,館藏文物,文物保護,

發展歷史

該館1950年,是原均縣文化館業務一部分。縣政府考慮到該縣所在地,古均州有悠久的歷史,境內又有著名的道教勝地武當山,地上地下文物異常豐富,就決定文化館兼管全縣的文物工作。由此,經過15年的努力,蒐集了一批出土和傳世文物,並在1957年舉辦了文物展覽。
丹江口市博物館
1979年縣文化館增加專職文化工作人員經徵集、採集、收購,以及發動民眾捐贈,又積聚了各種文物2200多件。於是丹江口博物館便在文化館文物工作的基礎上建立。
1982年7月2日正式成立,隸屬市文化局。

館藏文物

丹江口市博物館存有藏品3800多件,大多為當地出土或遺存,具有濃厚的鄂西北山區和武當色彩。此外,書畫藏品方面,明代畫家呂亦榮描繪中國近鄰諸國與明朝永樂皇帝交往的“進貢圖”和清代宮廷畫家蔣廷錫的花卉、蜂蝶等,亦屬罕見珍品。

文物保護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淹沒各類文物古蹟131處,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武當山著名景觀遇真宮,也將因丹江口水庫蓄水水位升高而被淹沒。
丹江口市文物保護專家盧家亮介紹,地處丹江口市境內的武當山作為我國道教發源地,早在1994年就先於布達拉宮等名勝進入了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中,遇真宮、紫霄宮以及被淹沒在丹江口水庫底部的淨樂宮等一道構成了武當山歷史上最著名的九宮九觀風景,並因此被單獨列入了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單目錄。遇真宮始建於明朝,又名“會仙館”,因道教祖師張三豐曾在此悟道練功,並創立武當拳法、劍術而聲名大振,它的總建築面積逾10萬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有八字宮門、真仙殿、配殿等建築40多間,約3萬平方米。記者了解到,由於遇真宮所在的地理位置海拔為168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完成後,丹江口水庫大壩將加高到176.6米,蓄水水位也將升高到170米。遇真宮所處的水庫消落區將變成永久淹沒區,具有600多年歷史的遇真宮也面臨著與沉睡水底的淨樂宮相同的命運。
丹江口市博物館館長陳剛毅說,將要動工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比以往更加重視了對文物古蹟的搶救保護。為了保護遇真宮這一著名景觀,避免重演淨樂宮的一幕,有關部門特提出了3種具有可操作性的保護方案。一種是投資1000多萬元,在遇真宮前200米通聖溝處築造一條攔水壩;把遇真宮和臨近的玄岳牌坊等古建築一起圍起來;二是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將遇真宮拆除,投資1.2億元在武當山鎮玉虛宮遺址附近重建;三是將遇真宮拆除後,搬遷到丹江口市淨樂宮復原處重建。他表示,這3種方案都進入到了最後論證,他們將在大壩開工前拿出最後的可行辦法,確保遇真宮等世界級文化遺產不因調水而受損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