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在感馱岩洞口左側,流出一股清澈的泉水,與澇河水、龍泉水、孟屯河水匯集而成深潭,潭邊有一大片沙灘。據傳,清光緒中葉的某一天,烈日當空,潭水突然泛濫,淹沒附近稻田水退後,沙灘上出現一巨蟒,粗如谷槽,長十數丈,盤成一座小山丘。人們認為這是一條孽龍,會給大家帶來災難,便請求知縣王景松為民除害,景松決意與民消災,官、紳、民籌集資建塔以鎮妖孽。於是於清光緒二十二年鳩工擇地,在大盤石上建塔,又因有朱紅色可鎮妖邪之說,於塔身著色赤紅,命名為“丹桂塔”,意為紅寶搭鎮妖除邪。興工時,因水潭面寬、水深、擺渡進料施工困難。工匠領頭楊滋春,設計圖案,精選能工巧匠99人,寓在久久不塌,永遠鎮妖。施工時,每天清點人數總是有足足100人,休息用餐卻又是99人這個數,領頭連日發現這個情況,百思不得其解,也不好張聲詢問,只是暗中訪查原因。在大功將告成時的一天,領頭的看到有一身穿道袍,鶴骨仙顏的老者,拄著拐杖從工人群中顛顫地向他走來。正驚訝間,老者就不見了,領頭頓悟每天多一人參加建塔的奧秘系位不知名的神明從中幫助,立跪在地上,望空遙拜,感謝神靈的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