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紀行圖(丹山紀行圖卷)

丹山紀行圖

丹山紀行圖卷一般指本詞條

《丹山紀行圖》是元代畫家顧園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畫面採取典型的一河兩岸式構圖,近景描繪的是文人紀行的線路,中景是狹長的水域和連帶的山脈,河的對岸是層巒疊嶂的群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山紀行圖
  • 作者:顧園
  • 創作年代:明代 
  • 規格:縱30.9厘米,橫332.3厘米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現收藏地:上海博物館
畫作內容,內容,題跋,創作背景,藝術鑑賞,歷史傳承,重要展覽,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內容

丹山紀行圖
丹山紀行圖
畫面自右而左可分為四個場景:首段至小橋邊為第一部分,三個文人在古松下吟行,另外兩個在橋邊戲水。第二部分,五個文人在一片松林的小道上行進,後面一文人坐在橋頭,尚未過橋。第三部分,五個文人在一處橋邊盡情放浪諧謔,一擔夫模樣的剛過橋頭。第四部分,六個文士來到了一處道觀前,一道人前來相迎。在根據畫卷後徐本立作《丹山紀游》的題記可知,參加這次紀游的六人,分別是徐本立、顧園、吳溫夫、汪復初、汪居安與宋僖。

題跋

該作品卷首右上自題“丹山紀行”,卷末右上署款“雲屋”,下鈐“雲屋山人”白文印。顧琳傷口傳世極少,此卷益足珍貴。卷後有明初徐本立撰書的《游丹山記》,楊彪、趙古則、朱坦翁、王霖、趙宜生、范玄鳳、毛銳、宋玄喜、吳居正、范驥題跋,清顧文彬題詞並識。各段題文如下:
1.徐本立洪武辛亥(1371)十一月五日題:
游丹山記。神仙家所謂丹山赤水洞天者,在吾邑之四明鄉。去上虞小山東南十五里,而近漢劉綱夫婦升仙之所也。洪武辛亥歲,予客授小山陳氏(陳鑄)。冬十一月,句吳顧雲屋先生(顧園)自山陰來,予與之會。先生善圖畫,予頗以吟詠自適,繾綣旬日,有足樂者。明月一日,囗囗囗囗囗偕其友吳溫夫、汪復初來會,屬予請先生及西閣汪居安同為丹山游,先生與予欣然。出門,日已夕矣。遂由鄮峰而南,過徐家嶠,居安(汪居安)追及之。行二里許,穹林長溪,陰風颯沓,吾輩放浪諧謔,不畏昏黑。復初(汪復初)去其家已近,乃先往。須臾,二童子執燭來迎,仰見巨石林立,危磴險逼,下睨潭影,心悸膽栗,迤邐緣崖數十步,崖旁有古祠,劍石森衛,松杉夜鳴,若有神物然。過祠西(復)至復初(汪復初)家,宿其所謂“四明溪舍”。復初為置酒,酒數行,先生戲寫《琅玕圖》,約在席者出奇語題其上。明日溪行一里許,度小橋,橋側梅始花,盤桓不忍去。西過狀元坊,坊宋景定間方公山囗登第時所建也。自坊南入小杮 口,出黃溪,溪水出大蘭諸山,由紫溪而下,白石累累,流駛過清,鱗介下游,巨細可數。中流橫石,矼下有聲,鏗然筇音和。泝溪東行三里,至觀嶺,謁劉樊祠,祠前石橋長丈余,相傳昔洚水泛流而至者。自橋左入松林百餘步,至一清亭,觀白水。白水所出崖壁,缺落如削,其上則群峰嵌空,若奔馬驟止,而水自雲際下注崖谷者,踴躍騰沸,晝夜有聲,陳陳若游雷,無有冬夏。溢石罅,走澗壑,鏦錚瓏玲,縈紆百折。出石橋,西與諸溪合。石橋之東若干步,有巨石臨溪上者,可列坐十餘人。囗囗請用柳柳州序飲故事,眾客或一飲,或再飲,或累飲醉(至),或不飲(及)而止,皆撫掌大笑。是時樂甚,不知日之暮也。白水宮道士潘實齋留宿石田山房,弟子趙集玄侍立不倦,先生索佳楮,作《丹山圖》,諸客各賦詩。明日實齋請登絕頂,觀群仙遺蹟,以興盡而止。既還小山,囗囗囗請先生作《紀行圖》,且俾予書其事。其月五日也。餘姚徐本立記。
鈐:“徐氏性全”“龍丘生印”白文印記。
2.楊彪題:
丹山圖。丹山我憶舊遊地,奇峰疊巘天下無。徘徊四顧斷復起,勢若萬馬爭奔趨。雲霞煥爛變朝暮,乃知福地神仙居。深林澗谷入窈窕,懸崖石磴何盤紆。南望飛流掛絕壁,晴空急霰跳明珠。初疑人跡不可到,但聽猿鳥聲相呼。平生素有山水癖,扳援不憚筋力劬。人言劉樊兩夫婦,白日自此升天衢。披榛尚喜見遺蹟,臨風遐想空踟躇。嗟予胡為久羈旅,十年未許歸田廬。好山時時入夢寐,展圖令我增長吁。君知世上厭名者,願將出處同樵漁。銀塘楊彪。
鈐“楊宗彝”“清白世家”白文印記。
3.趙古則題:
四明佳山水,洞天宅仙靈。久慕劉樊跡,始遂皮陸登。放歌鄮碧峰,投宿谿舍清(汪復初)。扶藤厲急澗,披草遵微行。倚梥聽鞠侯,囗崖拾青欞。過雲扈辟茞,玩瀑愒幽亭。仙宮訪羽客,詣首問黃庭。既極林泉趣,似了物我情。惜無柳州筆,紀此煙霞盟。浚儀趙古則。〔1〕
4.朱坦翁題:
公餘亦有丹山游,直上大蘭絕頂頭。雲南深與雲北會,紫溪遠合黃溪流。青欞異果每欲食,白水仙人那可留。披圖感慨念疇昔,此身渾似登瀛洲。洪武辛亥春,予亦有丹山之行,虞邑姻戚其時亦隨行,固出此卷求題,遂書於末以紀歲月雲。蘄陽朱坦翁。
5.王霖題:
顧侯(顧園)自是虎頭孫,故故來尋赤水源。秉燭去時行著屐,題詩留處酒盈尊。青山當戶道傍舍,紅葉滿林溪上村。凖擬重遊定何日,野梅枝上月黃昏。栝蒼王霖。
6.趙宜生題:
丹山赤水神仙窟,高士相攜尋藥物。洞口桃花春色深,溪上青欞菸草沒。劉樊何處雲南居,過雲問徑仆已痡。人生行樂不可孤,歸來寫作丹山圖。餘姚趙宜生。
鈐“趙宜生印”、“德純”白文印記。
7.范玄鳳題:
群仙冉冉下丹丘,瀟灑閒披翠羽裘。不受皇家宣室召,長為赤水洞天游。瓊林樓閣高低見,珠樹雲霞遠近浮。愧我未能酬此約,錦帆又促上神州。餘姚范玄鳳。
8.毛銳題:
開闢乾坤大,登臨景物新。好山清入越,細路曲通鄞。耕鑿生涯舊,陶漁習俗淳。危樓低日月,別館淨埃塵。樹出平橋外,藤垂澗淺濱。寒花明素褐,晴葉下烏巾。風靜猿啼穩,雲空過鳥頻。中天崖積翠,千尺瀑翻銀。勝賞煩杯斚,幽探結搢紳。得仙前代事,弔古百年身。放浪思安石,疏狂憶季真。異時名尚在,回首跡難湮。感慨當行樂,棲遲念隱淪。久聞岩穴侶,俱作廟堂珍。獻納應多榮,匡扶各有人。求田吾未遂,濟世子須伸。鵰鶚飛騰晚,蛟龍變化春。詩書宜努力,舟楫待通津。相過情偏契,論交意獨親。何由脫凡俗,卜築暫為鄰。會稽毛銳。
鈐“毛銳之印”“毛氏進仁”白文印記。
9.宋玄僖洪武辛亥(1371年)十一月二日題:
囗囗囗白水,顧老畫丹山。往事追行樂,留名在世間。路隨囗囗去,領度白雲還。已了三生夢(約),誰乘半日閒。青欞供出產,紫鳳下天關。皮陸陳珠玉,劉樊解佩環。瓊台非有契,鐵鎖詎能攀。況遂仙鄉宿,寧愁世路艱。展圖令我嘆,下筆覺才怪。醉後忘今古,高吟破旅顏。洪武辛亥十一月二日,餘姚宋玄僖囗囗。
鈐“宋元僖印”“無逸”白文印記。
10.吳居正題:
弱齡厭塵居,勝跡心所仰。遂為世外游,獲陪林下杖。魚梁依澗度,鳥道緣雲上,既睹仙真宅,愈重煙霞想。環山知幾峰,飛流可千丈。天紳傍檐舞,水樂臨階響。皮陸跡已陳,劉樊事亦往。不有繼先志,何能引清賞。前人有遺詠,磨崖看仿佛。此詩承九靈先生〔2〕命作,於白水觀出舊所作《丹山紀行詩卷》,俾予書之,蓋丹山即白水境也。吳居正。
鈐“吳氏居正”“耑學”白文印記。
11.范驥題:
勝地追游亦壯哉,蘂珠宮闕面三台。丹山路繞清溪出,赤水源從碧漢來。古樹生陰迷殿閣,飛花如雪點莓苔。顧侯筆力多瀟灑,令我披圖日幾回。范驥。
鈐“自驥之印”“范氏德稱”白文印記。
12.顧文彬同治十二年(1873年)季秋題:
笑人間,擁素雲,黃鶴幾度拂行軒。古木斜暉,蒼崖綠嶂,此地宜有。詞仙似鴟夷,昔游未遠。乘一舸,迤邐剡中山,與客攜壺。當時喚渡,第四橋邊,人世了無知者,且休將雞夫野老。林泉寂寞,劉郎雲中飛去。曾見海作桑田,想佩環甚時,重至水邊亭凝佇。倚闌乾,暮色偏憐高處,漠漠搖煙。集姜白石詞。
艤孤篷,有天開,仙境不與世間同。採藥難尋,杖藜重到,清氣竟入。崆峒轉丹砂,爐存太乙。誰得似,吟嘯百年翁,呼酒憑高。鷗眠竹淨,鶴去台空,見說尋真有路,且醉飡石髓吟老。丹楓深護,啼猨暗銷鈆虎。洞戶自有雲封,通幽徑禪房,深窈聽泉聲不隔。夜深鐘,桂底露衣香濕,月白千峰。集張玉田詞。同治十二年季秋艮庵書于山陰舟次。
鈐“顧文彬印”白文印、“子山”朱文印記。

創作背景

據畫捲款署“雲屋”及鈐印“雲屋山人”以及上述諸家題跋可知,“雲屋”顧姓,友人稱其為“顧雲屋”。顧氏於洪武辛亥(1371年)十一月自山陰來上虞小山,與徐本立相會,並與吳溫夫、汪居安約為四明丹山之游,由鄮峰、徐家嶠,至汪復初家西溪精舍,作《琅玕圖》。次日過狀元坊、小杮 ,度黃溪、大蘭諸山。泝溪東行三里許,至白水,夜宿白水宮道士潘實齋石田山房,其弟子趙集玄侍立,遂作《丹山圖》,諸友紛紛作題紀之。
該作品以往被鑑定為明代顧琳所作,而凌利中先生考證為元代畫家顧園作品,厘定了作品的具體年代(1371),比原定的時代要早約60到70年。

藝術鑑賞

圖中所畫的樹木疏密不一,錯落有致。有的樹木枝葉繁盛,那是一些不落葉的松柏,有的樹木枝葉疏落,有落葉樹葉子脫落,僅存枝幹。這些樹木和松柏分別長於山間、平地、坡岸、河畔,與山水交織在一起,相互映輝。整個畫面除山嶺、樹木外,還有座落在叢山疏林中的村落、房舍,在山間或樹木掩映下,時露時隱,有人往來其間;另有亭台、漁舟、小橋流水、山間飛泉和岸邊平沙等等。這些景物充滿整個卷內,布置得體,疏密有致。此全畫構圖平穩,境界空清,如鏡一樣的平靜的江面和隆冬時節的景物,使整個畫面呈現出靜謐、寒冷而親切的境界。在技法上,圖中的山石均用披麻皴畫出,先用筆勾勒出輪廓,敷以淡墨,然後以濃墨皴擦,山頭用焦墨施苔點,輕輕點染,遠山隱隱的山頭.以筆一抹而過。縱觀此長卷的諸多山景,有的雄偉險峻,有的平遠清幽,遠處的山頭時現時甲,迷霧朦朦,茫茫一片。總之,這幅作品畫法細密,景物奇麗,作者善於表達出南方山川和草木,空氣潤澤之感。但由於作者對自然景物有著深厚的感情,對自然的觀察十分細緻,因此在表現技法上多姿多彩,可謂一圖一貌,意境絕佳。

歷史傳承

根據畫卷尾題跋,這幅畫可能被戴良收藏,戴良即九靈先生,吳居正補詩正是奉九靈先生之命而作。戴良1383年被朱元璋殺害,此畫便沒下文。直到晚清才流傳有序,先後被金望喬、金傳聲、顧文彬遞藏,後於20世紀八十年代由顧氏後人捐贈給上海博物館。該作品經全國文物鑑定小組鑑定為明代顧琳的作品,曾收錄1983年的《中國美術全集》中,被誤認為明代畫家顧琳的作品。

重要展覽

2002年,“顧公雄家族捐贈上博過雲樓書畫展”曾在上海博物館展出,《丹山紀行圖》在其中展出;2016年,《丹山紀行圖》再次展出,為上博常設展品。

作者簡介

顧園(1321—1382),字仲園,號雲屋,又有顧山人、顧文學、玉山逸人等稱號。其墓志銘記載:“先祖吳縣崑山望族。曾祖諱文儒,贈某總管。祖諱文顯,武備總將軍上海等處海道運糧千戶,贈萬戶侯。考諱某,妣盛氏,贈大興縣君。”然而,查《顧氏大宗世譜》及“玉山雅集”相關文獻,均未見顧園記載,其身世不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