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倍效應

由於光生非平衡載流子擴散速度的差異,直接引起了光照方向的電場和電位差,這種效應於1919年被觀測到,1931年由丹倍闡明,被稱為丹倍效應。丹倍電位差較小,易被其它光生伏特效應掩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丹倍效應
  • 外文名:Dembet effect
  • 發現人:丹倍
  • 發現時間:1931年
  • 含義:擴散速度差異引起的電場和電位差
簡介,丹倍電壓的計算,丹倍效應的套用,

簡介

如下圖所示,用光照射厚度為d的半導體樣品表面。假設吸收係數很大,光的穿透深度遠小於樣品厚度,則光在表面薄層內被吸收,產生電子-空穴對(Δn=Δp)。濃度梯度的存在,導致電子和空穴都沿x方向擴散,而它們引起的擴散電流方向相反。由於Dn>Dp,電子擴散的快。總的擴散電流沿負z方向。在開路情況下。這將引起電荷積累,使樣品的光照面帶正電。形成沿z方向的電場。這個電場引起的漂移電流與擴散電流的方向相反。這說明,在光照後。很快就會達到穩定態。在各處形成的電場所引起的漂移電流恰好和擴散電流相抵消。由於光激發非平衡載流子的擴散,在光照面和背面之間產生的電勢差,稱為丹倍電勢差,有時也稱為光擴散電勢差。這個效應稱為丹倍效應(Dember effect)。
丹倍效應示意圖丹倍效應示意圖

丹倍電壓的計算

丹倍效應裝置的示意圖見下圖。光電導材料的兩邊各設定一個電極,左邊的電極是透明的,使由左方來的光能夠射入光電導體。
丹倍效應示意圖丹倍效應示意圖
首先假定,光生載流子的濃度在整個樣品中都很高,足以保證出現“雙極性”電子一空穴流,而且熱釋載流子濃度和光生載流子濃度相比是很小的,即無光照時可把材料看成絕緣體。因此可以認為,在x方向的任一位置上,n和p相等(n、p為電子和空穴的密度),而且dn/dx和dp/dx也相等。使載流子保持在一起的丹倍電場即內建電場為:
式中,Dn、Dp分別表示電子和空穴的擴散係數,k為玻耳茲曼常數,T為絕對溫度,q為電子所帶電荷。
進一步假定入射光的穿透深度很淺,激發僅發生在透明電極附近的表面。則:
其中,La稱為雙極性擴散長度。把此式對x求導數,得:
由此關係可把丹倍場強寫成:
因此丹倍電壓:
由此可見,絕緣光電導體受強光照射時,丹倍電壓與載流子的濃度無關,因而與光照強度無關。這個光生電動勢的符號依賴於擴散係數之差,因此從這個電動勢的正負性可直接指出哪種載流子的擴散係數大些。若Dn和Dp的數值已在其他測量中得到,並用此法測得在強光照下的丹倍電壓VD,利用上式就能得到雙極性擴散長度La
丹倍電壓很難準確測量,一般只用於定性研究。這是因為電子一空穴對只激發產生在光照表面附近,此層記憶體在著一定量的空間電荷,它能對測量值VD產生相當嚴重的干擾。此外,在表面層記憶體在的邊界勢壘,也能產生光生電動勢。要消除這些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

丹倍效應的套用

當光均勻照射在表面,光生電位差出現在光照面與對面之間,若光不均勻照射,如一個光點照射在樣品表面上,光生載流子向光點周圍擴散,在光點側向也會產生丹倍電位差。
如下圖,A、B是兩個電接點,當細光束正好落在樣品正中0點,則A、B間電位差為零;若光束偏離正中0點距離x,則會出現一個電位差VAB。VAB可正亦可負,取決於光束相對0點向哪一邊偏離。在樣品厚度d和A、B距離及光強一定時,A、B間的丹倍電勢差是x的函式VAB(x)。依上圖,如果在y方向也引出兩個電接點C、D,則可以測得一個電位差VCD(y),它是坐標y的函式。通過測定這兩個電位差,便可確定光點的位置,因此利用側向丹倍效應可以製作成很有用的二維定位器件。
丹倍效應的套用丹倍效應的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