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果藤(學名:Sinofranchetia chinensis)為木通科串果藤屬下的一個種。落葉木質大藤本,全株無毛,莖長數米。樹皮灰褐色或黑褐色,葉為三出複葉,中央小葉菱狀倒卵形至寬倒卵形,長7-16厘米,寬6-12厘米,先端短尾尖,基部楔形,小葉柄長約3厘米,兩側小葉斜卵形,較小,小葉柄也較短,長約1厘米。總狀花序腋生,長10-30厘米,萼片白色帶紫色條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木質藤本,全株無毛。幼枝被白粉;冬芽大,有覆瓦狀排列的鱗片數至多枚。葉具羽狀3小葉,通常密集與花序同自芽鱗片中抽出;葉柄長10-20厘米;托葉小,早落;小葉紙質,頂生小葉菱狀倒卵形,長9-15厘米,寬7-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側生小葉較小,基部略偏斜,上面暗綠色,下面蒼白灰綠色;側脈每邊6-7條;小葉柄頂生的長1-3厘米,側生的極短。總狀花序長而纖細,下垂,長15-30厘米,基部為芽鱗片所包托;花稍密集著生於花序總軸上;花梗長2-3毫米。雄花:萼片6,綠白色,有紫色條紋,倒卵形,長約2毫米;蜜腺狀花瓣6,肉質,近倒心形,長不及1毫米;雄蕊6,花絲肉質,離生,花葯略短於花絲,藥隔不突出;退化心皮小。雌花:萼片與雄花的相似,長約2.5毫米;花瓣很小;退化雄蕊與雄蕊形狀相似但較小;心皮3,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比花瓣長,長1.5-2毫米,無花柱,柱頭不明顯,胚珠多數,2列。成熟心皮漿果狀,橢圓形,淡紫藍色,長約2厘米,直徑1.5厘米,種子多數,卵圓形,壓扁,長4-6毫米,種皮灰黑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布範圍
產於甘肅、陝西南部,四川、湖北、湖南西部、雲南東北部、江西、廣東北部。生於海拔900-2450米的山溝密林、林緣或灌叢中。
主要價值
果可食用及釀酒。
【藥 名】:串果藤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木通科串果藤的藤莖。
【功 效】:利水通淋、通經下乳。
【主 治】:用於膀胱濕熱、小便短赤、淋瀝澀痛,或心火上炎、口舌生瘡、心煩尿赤等。用於產後乳汁不多及瘀血經閉者。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小腸,膀胱三經。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枝、葉有毒。小鼠腹腔注射枝、葉的氯仿提取物200—500mg/kg後出現豎尾、扭休,先興奮而後活動減少,以至死亡。甲醇提取物1000mg/kg劑量下產生扭體、豎尾、高步態等症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甘肅東南部、四川、雲南東北部等地。
【拉丁名】:Sinofranchetia chinensis (Franch. ) Hemsl.
【考 證】:始載於《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