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麥170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鹹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合作以濟麥19為母本、豐優3號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半冬性小麥品種。
中麥170全生育期229天,幼苗半匍匐,分櫱力較強,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1.2厘米,株型鬆緊適中,莖稈彈性中等,抗倒性中等;穗層整齊,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飽滿度好;畝穗數44.9萬穗,穗粒數29.6粒,千粒重45.6克;高感小麥白粉病和小麥赤霉病,中感小麥葉鏽病和小麥紋枯病,中抗小麥條鏽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麥170
- 品種:小麥
- 審定編號:陝審麥2014005號、國審麥20180034
- 品種來源:濟麥19、豐優3號
- 選育者: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鹹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適種區域,產量表現,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中麥170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鹹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以濟麥19為母本、豐優3號為父本通過有性雜交,經多年系譜法選育而成。2014年通過陝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陝審麥2014005號。2018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180034號。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中麥170屬半冬性中熟品種,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全生育期229天,比對照品種周麥18熟期略早。幼苗半匍匐,長勢旺,葉色淺綠,分櫱力強;春季起身較早,兩極分化快;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鬆緊適中,旗葉寬而上挺,莖稈彈性較好,抗倒伏能力強。
- 經濟性狀:中麥170穗數多,穗層較厚,結實性好,穗粒數較多;後期灌漿速率快,抗乾熱風,成熟落黃好;穗長方形,籽粒飽滿,大小均勻,角質,外觀商品性好。產量三要素協調,穗數645萬穗/公頃左右,穗粒數32粒左右,千粒重46克左右。
- 品質性狀:經國家黃淮南片區試混合抽樣檢測,2015年品質檢測結果為容重820克/升,粗蛋白(乾基)含量14.31%,濕麵筋含量28.8%,沉降值37.8毫升,吸水量57.5毫升/100克,穩定時間5.2分鐘,麵團形成時間3.2分鐘,最大抗延阻力284E.U.,拉伸面積69平方厘米,延展性180毫米,硬度指數63;2016年品質檢測結果為容重803克/升,粗蛋白(乾基)含量13.09%,濕麵筋含量28.4%,沉降值37.8毫升,吸水量57.5毫升/100克,穩定時間4.8分鐘,麵團形成時間3.2分鐘,最大抗延阻力284E.U.,拉伸面積69平方厘米,延展性180毫米,硬度指數63。品質達到中筋小麥品種品質標準,適合於加工麵條和饅頭等主要食品。
適種區域
中麥170適宜中國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陽市和南陽市南部部分地區以外的平原灌區,陝西省西安、渭南、鹹陽、銅川和寶雞市灌區,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高中水肥地塊中茬種植。
產量表現
- 區域試驗
2014-2016年度參加國家黃淮南片水地組區域試驗。其中,2014-2015年度平均產量8254.5千克/公頃,較對照周麥18增產5.39%,差異達極顯著;19點匯總,16點增產,3點減產,增產點率84.2%。2015-2016年度平均產量8164.5千克/公頃,較對照周麥18增產6.15%,差異達極顯著;22點匯總,19點增產,3點減產,增產點率86.4%。2年平均產量8209.5千克/公頃,較對照周麥18增產5.77%,增產點率85.3%。
- 生產試驗
2016-2017年度參加國家黃淮南片水地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8358.0千克/公頃,較對照周麥18增產4.45%,增產點率95.5%。
栽培技術
- 精細整地:整地質量直接影響播種質量和幼苗生長,通過精細耕作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功能,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地力,擴大根系吸收範圍,以促進中麥170的生長發育,提高產量。中麥170在生產中要做到深耕深松,加深耕層,打破犁底層,耕深達25厘米以上,整地質量達到“早、深、淨、細、實、平”的標準,保證後期灌水均勻,不沖不淤。
- 種子處理:中麥170在生產中,要嚴格按照《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穀類》(GB 4404.1-2008)標準要求種子質量,做到生產用種全部包衣,從而有效預防病蟲害,促進出苗,保證苗齊、苗勻、苗壯。
- 適期播種:播種期適宜是培育冬前壯苗的關鍵。播期過早,冬前積溫多,麥苗容易徒長,形成旺苗,土壤養分、水分過度消耗,易形成先旺後弱的“老弱苗”,還易受到凍害;播期過晚,冬前生長積溫不夠,苗齡太小,分櫱不足,根系不發達,形成晚茬弱苗。早播或晚播都會影響中麥170生長,因而在生產中儘量做到適期播種,一般要求在10月7-15日播種,稍微晚播可適當提高播量。提倡採用寬幅條播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益。小麥寬幅條播技術是將小麥的播種行幅寬由原來的2-3厘米增加到7-8厘米,使種子在田間的分布更均勻,個體發育更健壯。經研究可知,中麥170採用寬幅條播較普通播種方式顯著增加了穗數,且對穗粒數、千粒重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顯著的增產作用,中麥170採用寬幅條播技術是其實現高產高效的基本保障。同時,應嚴格控制播深和播量,確保苗勻苗壯。播種深度直接影響小麥苗勢,播種過深或過淺容易形成較長的中莖或“雞爪苗”,嚴重影響小麥苗勢及群體質量,從而導致減產。在生產中,中麥170要嚴格控制播深為3-5厘米,播量為105-108千克/公頃,要求行距一致、下種均勻、深淺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頭地邊播種整齊。
- 科學施肥:做到測土化驗,配方施肥,重施底肥,追施氮肥,做好葉面噴肥。中麥170對氮素比較敏感,測土配方施肥是其獲得高產的基礎,適當控制氮素,全生育期需氮量180-240千克/公頃,分期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 合理灌溉:在生產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灌溉模式,把握需水規律,實行限量灌溉,科學用水,提高水分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
- 嚴防病蟲草害:根據抗病性鑑定結果,在生產中,要密切關注中麥170病蟲害發生的預測預報,以預防為主,做好綜合防治,實行指標防治和統防統治,實行標準化生產,確保小麥產品質量安全,最大程度降低病蟲草害對中麥170的影響。
- 適時收穫:中麥170落黃後,籽粒進入蠟熟期,即可準備收穫。待籽粒進入蠟熟末期,可採用聯合收割機一次收穫。當小麥籽粒含水量低於13%、雜質率低於0.5%時方可入庫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