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學院

中關村學院

中關村學院(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是海淀區政府舉辦並管理,市教委業務指導,經教育部註冊的獨立設定的成人高等教育學校。學校集學歷教育、非學歷培訓、社區教育於一體,中關村學院、海淀區職工大學、北京開放大學海淀分校、海淀區文明市民總校四塊牌子完成不同的任務。辦學幾十年來,為首都教育大眾化、普及化,促進教育公平和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學校於1958年建校,經過近60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目前,全校教職工按照“三位一體”發展戰略,全面開展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社區教育三方面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終身學習理念為引領,以辦好“百姓身邊的大學”為目的,以“開放、合作、服務、創新”為總體工作路徑,以“高端、示範、引領”為建設目標,履行高校四大職能,大力推進海淀區繼續教育事業,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為海淀區終身學習服務體系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的加速發展做出了創新性貢獻。

學校一校四址,占地103畝。北四環校區(本部)位於北京市北四環中路,奧運大廈西側,緊鄰中關村科技園區;東王莊校區(一分院)位於學院路八大高校之中的清華東路,與北京林業大學隔街相望;溫泉校區(二分院)與白家疃校區位於中關村環保科技園區的溫陽路與頤溫路,是海淀北部新區高新產業基地工業人才培訓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關村學院(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
  • 簡稱:中關村學院
  • 創辦時間:1958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獨立設定的成人高等教育學校
  • 所屬地區:北京市海淀區
  • 主要院系:五大系部:文法系、信息工程系、藝術系、財經系、基礎學科部
  • 學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中路271號
學校介紹,歷史沿革,校區介紹,學院規模,辦學特色及專業,學院地圖,

學校介紹

中關村學院(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是海淀區政府舉辦並管理,市教委業務指導,經教育部註冊的獨立設定的成人高等教育學校。學校集學歷教育、非學歷培訓、社區教育於一體,中關村學院、海淀區職工大學、北京開放大學海淀分校、海淀區文明市民總校四塊牌子完成不同的任務。辦學幾十年來,為首都教育大眾化、普及化,促進教育公平和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學校於1958年建校,經過近60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目前,全校教職工按照“三位一體”發展戰略,全面開展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社區教育三方面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終身學習理念為引領,以辦好“百姓身邊的大學”為目的,以“開放、合作、服務、創新”為總體工作路徑,以“高端、示範、引領”為建設目標,履行高校四大職能,大力推進海淀區繼續教育事業,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為海淀區終身學習服務體系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的加速發展做出了創新性貢獻。

歷史沿革

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的歷史可追溯到1958年6月成立的“北京海淀業餘大學”,由海淀區人民政府創辦。學校開辦時有哲學、歷史、文學、數學、物理、化學、俄語和計畫統計等8個系,招收了約1200多名學生。
1966年到1979年,由於受“文革”的影響,學校停辦。1980年5月,原海淀區工農教育辦公室向當時的海淀區革命委員會請示開辦北京海淀業餘大學,同年5月25日,區革委會批轉了該請示,北京海淀業餘大學隨即復校。
1991年8月,學校與北京廣播電視大學海淀工作站合併,電大工作站成為學校下屬二級單位,站長由校長兼任。1991年9月,學校遷至海淀區北四環中路271號。在海淀區政府和市教委的支持下,學校在城八區的各個職工大學中,第一個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立校舍。
1994年9月,海淀區政府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在海淀區職工大學的基礎上聯合創辦“北航海淀套用技術學院”。學校先後培養了數千名本、專科畢業生,有數百人獲得學士學位。
2001年11月,學校根據海淀區政府《關於成立中關村社區學院的批覆》(海政發[2001]163號)決定,中關村社區學院於2001年12月25日掛牌成立。中關村社區學院的成立,標誌著學校的發展方向轉為高等學歷教育和社區教育相結合。
2002年5月,海淀區職工大學與海淀區成人教育中心合併,海淀區成人教育資源實現整合,中關村社區學院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原海淀區成人教育中心成為中關村社區學院東王莊校區(一分院)。10月,根據區教委海教發[2002]44號檔案決定,北京市第99中學併入中關村學院。位於海淀區溫泉鎮轄區內的原99中,成為中關村學院溫泉校區(二分院)
2002年10月,根據區政府海政發[2002]113號檔案批覆,“中關村社區學院”更名為“中關村學院”。10月25日,“海淀區文明市民學校總校”在中關村學院揭牌。至此,海淀區建立起由一所總校,29所中心校和653所社區(村)市民學校所構成的完整的三級市民教育體系。

校區介紹

學校一校四址,占地103畝。北四環校區(本部)位於北京市北四環中路,奧運大廈西側,緊鄰中關村科技園區;東王莊校區(一分院)位於學院路八大高校之中的清華東路,與北京林業大學隔街相望;溫泉校區(二分院)與白家疃校區位於中關村環保科技園區的溫陽路與頤溫路,是海淀北部新區高新產業基地工業人才培訓中心。

學院規模

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教職工隊伍,建有文法系、信息工程系、藝術系、財經系、基礎學科部。同時,學校通過“校企一體化”的系統思維創新組織管理模式,為師生可持續發展搭建平台,成立了甘百商學院、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學前教育研究指導中心、農村發展與教育研究指導中心、創新研究院等學術交流研究機構。並且以公務員培訓基地、海淀區社區教育督導室、中國小社會大課堂等多種形式為載體,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與技術服務,整合行業協會、社會社團組織資源,發揮海淀區教育品牌優勢,以多元主體共建實現資源聯盟,形成了能夠滿足市民多樣化學習需求的常態服務系統。
學校大專與本科在校生近3000人。現開設有軍樂藝術、電腦藝術設計、學前教育等近30個專業。其中軍樂藝術為市級特色專業,學前教育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高校繼續教育優秀教學團隊,為企業量身打造的商學院特色鮮明,教學實效性強,為企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高質量的套用型高技能人才,初步形成了具有海淀特色的專業和課程體系。
學校創新繼續教育學習模式,大力發展社區教育。以全國教育規劃課題“常青藤”社區終身學習系統建設為引領,建立“中關村學院社區教育體驗學習中心”,將學習需求和學習服務進行整合,將社會教育資源與學院教育服務進行整合,將教育服務項目與學習者組織建設和運行進行整合,將學習資源建設與區域發展支持進行整合,將區域教育、文化、文明、經濟等諸多發展要素進行整合。自2011年1月掛牌成立以來,接待全國近百個省市地區、六十多個國家上萬人學習交流,培訓逾萬課時。“常青藤”終身學習系統與中關村體驗學堂被評為北京市市民學習品牌,中關村終身學習體驗園被評為全國市民學習品牌,同時系國家開放大學認定的全國五家體驗式學習基地之首。
在新的發展歷史時期,學校本著“立足首都、面向市場、最佳化服務、特色創新”的原則,加強學院內部機制探索,加快創新實踐步伐,推進終身學習服務系統建設;更好地發揮學院在海淀區社區教育龍頭校作用,進一步拓展教育服務功能,加強理論與實踐研究,逐步建設成為一所地域特點突出、辦學特色鮮明、全國一流的成人高校。

辦學特色及專業

學校具有多個辦學主體,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北京開放大學海淀分校、吉林大學北京市海淀區職工大學校外學習中心、海淀區職工大學奧鵬學習中心、海淀區文明市民總校等。
現開設有軍樂藝術、電腦藝術設計、汽車檢測與維修藝術、航空服務,以及學前教育、會計學、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物業管理等專科、專升本、高起本等近30個專業,其中軍樂藝術為市級特色專業。學院與區域內的名牌高校合作開辦了本科專業。
中關村學院秉承“開放、合作、服務、創新”的辦學理念,堅持“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提升學生能力為核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整合社會各級各類教育資源,積極打造具有海淀特色的大教育品牌。
特色的學歷教育。充分發揮現有設施優勢,積極尋求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改革招生和教學模式,紮實推進“就業+技能+學歷”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專業課程內容標準和專業技能標準、學習和崗位的有效銜接,把實訓基地建成企業的工作室、生產車間,實現產、學、研協同推進,為企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高質量的套用型高技能人才。
優質的社區教育。以“常青藤”社區終身學習系統建設為抓手,建立“中關村學院社區教育體驗學習中心”,在廣泛、深入開展社區教育的同時,充分發揮“中心”的資源聚集功能,積極開拓文化產業、文化教育新領域,著力打造一個集社區體驗學習、文化創意產業和創業教育於一體的海淀區文化教育服務旗艦品牌,發展勢頭強勁。
豐富的非學歷教育。學院系北京市殘聯定點培訓學校、海淀區人社局公務員基地,承擔海淀區公務員培訓,以及在職職工培訓、農民工轉崗培訓、殘障人員培訓等各類非學歷培訓;還開展茶藝師、花藝師、親職教育指導師、形象禮儀師資、全國汽車維修工、汽車保險定損師、物業管理員、助理物業師等多種職業證書的培訓、考試工作。
在新的歷史時期,本著“面向市場、服務海淀、輻射全國、最佳化服務、打造特色、爭創一流”的原則,秉承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努力把學院建成一所地域特點突出,辦學特色鮮明的全國一流成人高校。

學院地圖

中關村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