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中國中等職業教育專業。2021年,被列入《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醫
- 專業代碼: 720401
- 所屬大類: 醫藥衛生大類
- 所屬小類: 中醫藥類
中醫是中國中等職業教育專業。2021年,被列入《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
中醫學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於中醫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五年,授予醫學學士學位。該專業培養適應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現代化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系統掌握中醫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較強的中醫臨床思維和實踐能力,具有一定創新能力,視野寬、基礎厚、能力強的高層次研究套用型中醫...
中醫外治是以突出“中醫外治”為特色的中醫藥學術 中醫外治療效獨特、作用迅速、歷史悠久,具有簡、便、廉、驗之特點:,包括針灸、按摩、熏洗、針刀、敷貼、膏藥、臍療、足療、耳穴療法、物理療法等百餘種方法。治 療範圍遍及內、外、婦、兒、骨傷、皮膚、五官、肛腸等科,與內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歸,異曲同...
中醫兒科學是以中醫學理論體系為指導,中國傳統的中藥、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為手段,研究自胎兒至青少年這一時期小兒的生長發育、生理病理、餵養保健,以及各類疾病預防和治療的一門醫學科學。中醫兒科學薈萃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小兒養育和疾病防治的豐富經驗,隨著中醫學的發展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和實踐體系。發展簡史 ...
中醫巨著 《黃帝內經》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難經》),也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傳世巨著,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
傷寒派。傷寒派因張仲景的《傷寒論》而問世。傷寒派是問世最早的流派。張仲景介紹的辨證方法是六經辨證。其中還有明顯的藥證辨證和方證辨證,以及體質辨證的例子。張仲景的傷寒論對於中醫的興旺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許多歷史上的名醫都承認他們的醫術之提高極大程度上得益與對傷寒論的研究。可以說不懂傷寒論,難以成...
中醫對疾病的治療是巨觀的、全面的。中醫,即相對西醫而言。在西方醫學沒有流入中國以前,中醫基本不叫中醫這個名字,而是有獨特且內涵豐富的稱謂。形成時期 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發現了一些動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積累了一些用藥知識。隨著人類的進化,開始有目的地尋找防治疾病的藥物和方法,所謂“神農嘗百草”、“...
中醫診療法(紹派傷寒),流行於浙江省紹興市的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醫診療法(紹派傷寒)是治療外感病的一種獨特診療技術,指以浙江紹興地區為主的醫家,以溫熱外感病,尤其是濕溫病作為研究的對象,把傷寒學與溫病學理論相互融合,探究廣義傷寒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而形成的醫學流派,這一流派以...
《中醫雜誌》是由中華中醫藥學會和中國中醫科學院聯合主辦的國家級中醫藥學術期刊。1951年,雜誌的前身《北京中醫》創刊;1955年,更名為《中醫雜誌》,之後2次停刊。1972年7月,復刊後名為《新醫藥學雜誌》;1979年7月,恢復《中醫雜誌》刊名。據2018年11月《中醫雜誌》官網顯示,《中醫雜誌》有顧問18人、委員150...
中醫學是指以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為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醫學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保健的綜合性科學。中醫學屬於在陰陽五行理論指導下、從動態整體角度研究人體生理病理藥理及其與自然環境關係、尋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學問。任何一種理論,如果不具備整體觀念的特色,它就不會是完全...
中醫學派是由於學說師承不同形成的群體和派別,是中醫發展中極為突出的醫學現象。一般說來,一個學派的形成應具備三項條件:一是有一個或幾個有威望的學術領頭人或宗師,如傷寒學派的宗師是張仲景、河間學派的宗師是劉河間等。二是有一部或數部反映這派觀點的傳世之作,並保持該學派的研究方法和學術風格,如醫經...
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性質是行業準入考試,是評價申請中醫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衛生與人口計畫生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解放軍總後衛生部三部委局共同成立衛生部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負責全國醫師資格考試,負責研究制定四個類別醫師資格考試的共性政策;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具體工作...
中醫四診是指扁鵲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四診法”,即:望、聞、問、切。這四種診法至 今依然普遍使用,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四診類別 所謂「望診」,就是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的變化。「神」是精神、神氣狀態;「色」是五臟氣血的外在榮枯色澤的表現;「形」是形體豐實虛弱的徵象;「態...
中醫診療法(應氏奇穴療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21年5月24日,中醫診療法(應氏奇穴療法)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Ⅸ-2。歷史淵源 中醫診療法(應氏奇穴療法),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距今已有110餘年的歷史。“應氏穴位埋藥線療法”,融匯幾千年中醫...
中醫針灸是傳統中醫的一種醫療手段,除在中國得到廣泛套用之外,在東南亞、歐洲和美洲地區也有實踐。針灸理論認為,人體如同一個由各種經絡連線起來運行的小宇宙,通過物理刺激經絡,就有可能促進人體的自我調節功能並為病人帶來健康。刺激方法包括用艾絨點炙或用針刺就這些管道的穴位,促進身體重新恢復平衡,進而達到預防和...
中醫診斷學是根據中醫學的理論,研究診察病情、判斷病種、辨別證候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一門學科。它是中醫學專業的基礎課,是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之間的橋樑,是中醫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主幹課程。診,診察了解;斷,分析判斷。“診斷”就是通過對病人的詢問、檢查,以掌握病情資料,從而對病人的健康狀態和...
中醫 中醫是中國中等職業教育專業。2021年,被列入《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
中醫診療法(臟腑推拿療法)中醫診療法(臟腑推拿療法),傳統醫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中醫診療法(臟腑推拿療法)項目保護單位保定得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中醫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藥的統稱,反映了中華民族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獨特理論及技術方法的醫藥學體系。中醫藥是我國傳統文化燦爛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今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傳統醫學體系。2016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
中醫理論,即中醫基礎理論,簡稱“中基”。它是以天人合一的叄個哲學觀的整體理念與辨證論治、相似觀(分形觀)的循證觀點為最大特色的祖國傳統醫學體系的基礎與核心。中醫基礎理論的學說主要包括分形陰陽五行學說,髒象五系統學說(心繫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五運六氣學說,氣血精津液神學說(氣:...
中醫診療法(顧氏外科療法)中醫診療法(顧氏外科療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中醫診療法(顧氏外科療法)項目保護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評估合格。
要把高質量綠色中藥材的生產研究作為中醫藥發展與加速中藥走向世界的首要工作,沒有現代化的中藥材栽培研究作支撐,就難以生產質量優良的中藥材,安全有效、質量穩定、服用方便的現代中藥生產就無從談起,中藥現代化就成為無水之源。 鑒於中藥材生產管理規範的重要性,選擇若干箇中藥材品種進行規範化、規模化種植示範,同時...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營造名醫輩出的良好氛圍,激勵廣大中醫藥工作者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決定,組織開展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評選表彰工作。對評選出的表彰人選授予全國名中醫榮譽稱號,頒發獎章、證書。評選要求 一、評選範圍和表彰...
《中醫學(供臨床、法醫、口腔麻醉醫學類專業使用)》是201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醫學(供臨床、法醫、口腔麻醉醫學類專業使用)/全國高等學校“十三五”醫學規劃教材》內容由上、下兩篇組成,上篇主要涉及理論基礎,包括導論,中醫學的哲學思想,藏象,精、氣、血、津液,病因病機,診法,辨證,...
中醫學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實踐中認識生命、維護健康、戰勝疾病的寶貴經驗總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中醫學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防治疾病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中醫史 西方醫學進入 1568年澳門區主教卡內羅在澳門創辦了中國境內的第一所西醫教會醫院,從此...
中醫診療法(中醫絡病診療方法)中醫診療法(中醫絡病診療方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中醫診療法(中醫絡病診療方法)”項目保護單位河北以嶺醫院評估合格。
食療食品是具有治療作用的食品,與普通膳食有共同之處,即必須利用一定的烹調方法進行加工處理,符合食品的要求,具有色、香、味、形。但食療食品又不能等同於普通膳食。因為它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有目的地選擇某些食品,通過一定的搭配和烹調,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基本原則 辨證施膳 辨證施治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指導原則...
中國中醫研究院馬繼興根據傳抄件整理成書,附於《敦煌古醫籍考釋》一書中,公諸於世。“經方”來自於殷商時代伊尹所著的《湯液經法》,其上而又源於《神農本草經》及《桐君採藥錄》。據梁·陶弘景說:“依`神農本經'及`桐君採藥錄'上、中、下三品之藥,凡三百六十五味,以應周天之度,四時八節之氣。尚有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