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症狀學研究

中醫症狀學研究

中醫症狀學研究》共分9章,分別是資料庫的構建、症狀單元假說、症狀的定義、症狀的命名、症狀對應的正常生命現象、症狀的臨床特徵、症狀的分類、症狀減輕的判定依據等。《中醫症狀學研究》是對宋、元、明、清及近現代1484位臨床名家的229部醫案專著的統計分析基礎上,參考了158部中、西醫學權威性著作寫成的。可望對中醫辨證論治體系的完善和中醫學的標準化、規範化研究發揮基礎性支撐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中醫症狀學研究
  • 出版社:中醫古籍出版社
  • 頁數:466頁
  • 開本:16
  • 作者:張啟明 劉保延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520335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醫症狀學研究》由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劉保延(1955— ),男,漢族,陝西人。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臨床療效評價專業委員會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副主席,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北京針灸學會副會長,全國針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

從事中醫藥、針灸臨床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中醫及針灸臨床療效評價方法,在中醫臨床研究設計方法、療效評價指標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在承擔的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課題“中醫臨床療效評價標準研究”中,在全國組建了患者報告結局測量方法的研究團隊,深入研究了患者自我感受的測量方法,研究成果形成了本書的主體內容。另外,先後承擔國家科技部“863”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等國家級課題11項,省部級課題5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是國家“973”計畫項目“辨證論治療效評價方法基礎理論研究”的首席科學家。獲得國務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勵8項,發表論文150篇,出版專著22部。王永炎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1999年被科技部聘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方劑關鍵科學問題的基礎研究”首席科學家。2001年6月當選為中國科協第六屆常委。2003年在第十屆全國人大會議上當選為人大常委。從事中醫內科醫療、科研、教學四十餘年,主要從事中風病與腦病的臨床研究及中醫藥現代化的基礎研究。先後主持了包括WHO、973、863和國家“七五”至“十五”攻關課題二十餘項研究工作,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級一、二等獎10項,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香港求是基金會“中醫藥現代化傑出科技成就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張啟明 山東臨朐人,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運用數理方法開展中醫理論的定量和實證研究。建立了反映五臟精氣生克關係的非線性微分方程數學模型,發現五臟精氣的混沌運動,為通過臨床檢測直接辨識證候提供理論依據。建立中醫歷代醫案資料庫,從中醫症狀的內涵、定義、命名、分類、臨床特徵、輕重變化的判定依據、對應的正常生命現象、常見症狀的中西醫學比較8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圖書目錄

第一章資料庫的構建
一、詮釋學概述
二、歷代醫案資料庫
三、複診醫案資料庫
四、西醫症狀學著作資料庫
第二章症狀單元假說
一、生命狀態
二、生命狀態的分類
三、生命現象
四、病種、證型
五、症狀
六、症狀之間的關係
七、症狀的確認方法
第三章症狀的定義
一、預備知識
二、研究資料
三、症狀的屬性
四、症狀的分類定義
第四章症狀的命名
~、預備知識
二、症狀的命名原則
三、研究資料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結果
第五章症狀對應的正常生命現象
一、資料來源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結果
第六章症狀的臨床特徵
一、症狀的部位特徵
二、症狀的功能特徵
三、症狀的性質特徵
四、症狀的加重緩解因素
五、症狀的二級臨床特徵
第七章症狀的分類
一、預備知識
二、基於發生部位的症狀分類
三、基於疾病類型的症狀分類
四、基於認知特性的症狀分類
五、基於觀察者的症狀分類
六、基於獲取方式的症狀分類
七、基於患者主訴的症狀分類
八、症狀分類的意義
第八章症狀減輕的判定依據
一、資料來源
二、評價指標的提取方法
三、評價指標的確認原則
四、評價指標的變化
五、研究結果
第九章症狀的中、西醫學比較
一、資料來源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結果
附錄1229本歷代醫案專著名稱
附錄2 歷代醫案資料庫結構密鑰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